微信平台在出院儿童哮喘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7-30徐成洁XUChengjie吴雪梅WUXuemei吴居逸WUJuyi
□ 徐成洁 XU Cheng-jie 吴雪梅 WU Xue-mei 吴居逸 WU Ju-yi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0 ~14 岁儿童哮喘发病率为2.38%,较10 年前上升了43.4%[1-2]。有研究表明,国内儿童用药依从性不容乐观,出院后哮喘儿童吸入用药依从率不到50%[3-4],导致哮喘控制效果不佳,增加其反复发作率[5],增加了哮喘儿童的非计划返院率,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6]。全球哮喘防治战略指南(GINA)建议[7-9],哮喘治疗首选吸入性药物,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的用药原则,能有效缓解哮喘儿童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用药依从率是长期有效控制哮喘的关键[10]。国内对哮喘儿童院外延续照护方式主要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实践中发现已有延续照护方式存在沟通及时性差,效率不高,沟通信息转弯多,有效距离远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拟依托普及面广、技术门槛低、依从性好的微信平台,探索哮喘儿童院外延续照护新模式,提高院外哮喘儿童吸入用药依从性,提高哮喘控制率,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7年10 月在某儿童医院全部出院的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且符合以下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2 ~14 岁;(2)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版)标准[11],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3)家长能够接收并阅读手机微信;(4)家长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的脑损伤或智力缺陷;(2)家长不熟悉上网基本操作,无法按要求完成研究;(3)研究期间家长自动要求退出。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在出院时按照001、002、003······依次编号,采用三位数随机数字表,以35 列36 行为起点开始,向同一方向上、下、左、右连续抄下数字,当编号对应随机数字中的单数时该患儿即为干预组,双数即为对照组,截至2017 年10 月31 日,干预组纳入58 例,对照组纳入66 例。截止研究结束,对照组失访2 例,按计划完成研究64 例,干预组按计划完成研究58 例,共122 例(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包括在出院前一天向患儿或患儿监护者进行一对一的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告知护士站的联系电话,遇到问题可及时电话咨询,护士在患儿出院后一周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儿的情况,并予以口头指导。干预组采用以微信平台为依托的延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2.1 成立哮喘儿童延续照护干预协作组。协作组包括呼吸科主任医师1 名、主治医师1 名、住院医师2 名、呼吸科主管护师2 名、护师2 名、研究生2 名。由医院组织,邀请哮喘专家对延续干预协作组人员进行哮喘症状、常见吸入用药及方法等知识培训,通过统一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
2.2 建立沟通渠道对出院患儿进行用药追踪管理。申请微信服务号,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同时为患儿组建包含所有延续照护团队成员的微信群。将微信服务号和微信群的二维码和功能简介印刷在卡片上,在患儿出院前一天,由患儿的责任护士将卡片发放给患儿监护者,帮助和确认患儿监护者用手机扫描两个二维码,并告知其微信服务号和微信群的服务目的。
2.3 微信沟通的方法与途径。(1)健康向导:每周在微信服务号推送1 次信息,共推送12 次信息,内容包括哮喘防治、哮喘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哮喘用药吸入技术动画演示、哮喘患儿故事分享。(2)健康反馈:关注用药时间,患儿或监护者通过微信服务号学习哮喘用药教程,并在微信群聊中上传患儿吸入用药方法的图文,照护协作组可通过查看上传图文及时指出其中的错误,提高吸入用药使用的正确率。患儿监护者每周填写上传哮喘用药时间及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延续照护协作组评估哮喘的控制情况,了解当前哮喘控制水平。延续照护协作组成员每天20:00-22:00 保持微信在线,接受患儿及监护者的咨询,及时解答患儿及监护者的疑问,解决患儿现存及潜在的健康问题。
3.效果评价
3.1 问卷填写。干预前后通过问卷星模式由患儿监护者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与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收集问卷评分、了解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后台监控问卷的有效性,有效问卷122 份,有效回收率100%。
3.2 用药依从性。使用用药依从性问卷,采用4 级评分,问卷包含4 个条目,前3 个条目1 ~4 分级分别代表根本做不到(1分)、偶尔做得到(2 分)、基本做得到(3 分)、完全做得到(4 分);第4 个条目中止服药计1 分,断断续续服药计2 分,自行减量不间断计3 分,按照医嘱从不间断计4 分。总分≥15 分表明用药依从性佳,总分越高,表明用药依从性越好。
3.3 肺通气功能。选取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作为观测指标。由我院肺功能室专人操作,采用肺功能仪,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并由研究人员进行统计比较。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干预前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干预后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干预前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n(%)]
表3 干预后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n(%)]
3.干预后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后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n(%)]
4.干预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FEV1%和PEF%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干预前两组患儿肺功能
5.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干预后干预组患儿FEV1%和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吸入用药依从率、哮喘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肺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表明通过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可有效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及正确性,帮助患儿控制哮喘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患儿反复发作,降低其非计划返院率。
目前我国对出院哮喘儿童的指导主要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式,该方式在患儿更换照护人时,导致家长或患儿会因信息传递失败而遗忘或停用哮喘药物;同时该方式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当出院患儿存在疑问,需要沟通时,只能通过门诊随访,导致患儿不得不面对信息沟通及时性差、有效距离远等现实痛点。面对哮喘患者出院后延续性照护中存在的诸多痛点和难点,“互联网+”应当而且发挥其配置优质医护资源的强大作用,重构目前医疗活动中医、护、患、家庭和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2]。
采用微信沟通平台,将哮喘患者出院后延续照护与信息化进行深度嵌合,在医生、护士、患者、家庭和社会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交流,挖掘使用碎片化医护资源,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医院、家庭、社区、学校)均收到较高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13],十分有利于提高照护的及时性、有效性,缩短信息交互距离,从而使哮喘患者出院后延续性照护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加[14]。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向导,定时发送通知,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复诊,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快速地将哮喘相关知识传送到患者手中,提高出院哮喘儿童的照护效果,促进哮喘儿童的康复。照护协作组通过患儿监护者上传图文及时指出其中的错误,提高吸入用药使用的正确率,通过患儿监护者上传的哮喘控制测评问卷,了解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延续照护协作组成员每天20:00-22:00 微信在线,接受患者的咨询,保障出院哮喘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健康指导,提高了哮喘相关知识的普及[15]。
小结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照护,能有效解决出院后延续照护中信息沟通效率低下、及时性差和有效距离远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照护的及时性、有效性,缩短信息交互距离,解决传统延续性护理随访方式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丰富了延续性护理的内容与方式,有效改善了哮喘儿童的肺功能。但维护微信平台的活跃程度和相对及时的信息应答,后台工作量较大;且对于有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的家长来讲,掌握信息化公众平台的使用方法较困难,因此本研究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