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
2019-07-30何小军
何小军 陈 波 姜 明
民族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和训练现状的研究,是基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面对“现代背景”下,亦即少数民族那种封闭而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社会被商业活动渗透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以及现代化与全球化[1]这些大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客观认识民族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所裨益。
一、某民族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改革与发展回顾
2004年专科学校合并重组,200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7年撤消教学系下设二级学院。由此,依据历时性线索回顾某民族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改革与发展,主要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科研、训练和比赛等方面。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倚仗于四川省民运会的发展而发展
学生籍运动员逐渐成为全国、省区级民运会竞赛项目的重要成员。据第9届全国民运会的统计,学生籍运动员占广西和黑龙江代表团运动员总人数的65%[2]。据2018年四川省第15届康定民运会的统计,学生籍运动员达到甘孜州代表团运动员总人数的40%[3]。某民族学院2004年至2018年升本以来,成为4届四川省民运会的常客。共获得10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其中,参加第14届四川省民运会前8名的参赛获奖人数达到20名,是参加4届四川省民运会以来参赛并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另外,某民族学院学生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共获三个二等奖。由此,某民族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选课近15年来的发展,若离开省民运会竞赛与表演这个平台,其生存是难想象的。如表1所示
表1 某民族学院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奖情况
(二)办学规模壮大,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从2004年专科学校合并重组以来的近15年中,体育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学生670人,专职教师26人)。特别是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使原来单一由成都体育学院所构成的本科学缘,发展成由来自全国多家体育学院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缘结构体系。如表2所示;人才培养体系逐渐由专科向本科转变;就业去向全面铺开,就业率始终排列在学院第一阵营并长期稳定在90%以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空前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毕业特长生更受到社会青睐。
表2 2019年体育学院师资结构与新进指标方向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由阳源主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程》集中该院十多名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是2009-2012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也是该院升本以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科研领域的得意之作;《珍珠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这本著作的出版,是作者长期从事珍珠球运动教学实践经验、方法、手段的结晶。前者突出项目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文化内涵,后者强调项目的技、战术教学方法、手段,各具特色。其它立项和研究成果如表3所示:
表3 截止2019年体育论文刊载/项目人均所占比例分布
(四)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任选课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版对培养标准划分为三个部分。培养标准1,素质要求包括: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标准2,知识要求包括: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标准3,能力要求包括:职业能力。目标指向:一般目标和辅助目标两类。使培养标准更加准确,培养目标更加清晰。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并通过学校鉴定,如表4所示。
表4 某民族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民族体育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2017版)
2004、2005级专业任选课刚起动时还是系统代选,如表5-1所示;对07、08、09级全面开放民族体育项目课程,虽然设有限选人数,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反映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持积极响应的态度,如表5-2所示;2012年学生选修比重调查表明[4]如表6所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珍珠球、蹴球、押加、陀螺分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任选课以来,形成有的项目选修人数,如珍珠球、蹴球较多,有的项目开不出课,如押加、陀螺等选项人数少的现象。女生半途而废的现象突出,如高脚竞速。男女生选修反差现象问题突出。2017年又进行专业任选课程和学分制的改革,除珍珠球外,把这些项目设为民族体育1-3系列。如苗族手毽和陀螺组合,板鞋竞速和押加组合;高脚竞速和蹴球组合,教师采用交叉教学模式,共设为36个总学时,2个周学时,共2个学分。全部项目考核办法确认为考查。如表6所示。另外,把毽球列入课外重点训练项目或拓展项目加以培育。从而使选修人数趋于稳定,教学内容保满,苦燥乏味的教学场景或现象有所改变;经过几年间边教学、边摸索和边整改,使专业任选课程设置更加周全、合理,教学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
表5-1 2004-2005年专业任选系统代选情况(表5-1)
表5-2 2007-2009年实现真正意义上专业任选课情况(表5-2)
表6 某民族学院体育教育(本科)选修课程专业教学进度简表(2017版)
二、某民族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民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发展和比赛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仍存在不少迫切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意识需要加强
1.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是关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方院校的生存地位要远远高于非民族地方院校,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家门口的第15届康定民运会,民院没有挂出宣传民运会召开的横幅、没有派出学生记者团和文体观摩团、没有邀请相关民运会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没有邀请优秀运动员来校汇报表演。反映了民院顶层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识不强的问题。如果对于本届民运会的认识,不是停留在单纯认识体育比赛活动的意义上,而是站在对有史以来的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的高度上,来加以理解、认识和重视,那么,可以初步达到接地气、惠民生,了解地方文化、融入地方文化,拓展就业门路、挖掘办学思路的目的;如果相关二级学院联动意识强烈,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起高度重视,那么,合作打造品牌,扩大最高学府影响力、知名度的目的也就能更进一步。民族文化扎根在民族地区的土壤里,不能被动接受,只能主动出击,从而汇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潮流中,学校人文教育的集体意识才能有所提高,整体面貌才能有所改变。总之,明确民族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选课与民运会的依存关系,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院校中的应有地位是关键。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核心目标不能偏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有所偏移。忽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在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和人文教育价值是一种“因小失大”的问题。第一,在本、异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其地方院校的本、异地项目教学的主要目标指向了本省民运会的比赛。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更多考虑的就是如何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成为为民运会服务的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其外在的工具性、政绩性方面的价值。康定民运会,倡导“参与比竞争更重要,竞争比获胜本身更重要”的思想,尽管在淡化“锦标主义”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在暗地里争金夺银的“锦标主义”意识仍然强烈;一方面,担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或训练指导的教师因其奖励机制的削弱,而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另一方面,功利思想亦即物质利益的驱使,使涉世未深的学生籍运动员过早卷入成人生活的境遇。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影响,人为地造成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教学生态的不良影响。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核心目标产生偏离,忽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在的文化背景、历史价值、本真性、认同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使工具理性体育价值观弥漫在整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选拔、比赛和奖惩的各个环节中,那种“有比赛就重要、没比赛就不要”的不良现象仍很严重。第二,在2017年人才培养标准1-3中,只有一般目标和辅助目标两类。缺少关键目标的表达。关键目标应当是人文社科知识领域。必须尖锐的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所获得的成绩,大有其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直指民运会所设比赛项目的企图,并通过课余训练无限放大了功利性目标。由此,开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几个能参加民运会的学生籍运动员,也不在于仅仅局限在如何考虑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价值目标上,而在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核心要意上。也就是说,民族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选课程的任务首要是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使命;其次是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从而获得创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第三,省区级民运会对于学生籍运动员来说,只是检验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一个展台,而不应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选课程设置的动机或理由。总之,明确任务、厘清上述的逻辑关系,民族地方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选课程才有生命力。
(二)重点扶持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构建社会体育专业项群
1.扶持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滞后于异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应引起重视。珍珠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陀螺等均属于异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押加、苗族手毽隶属于本省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异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依赖于省民运会突显其成绩而落脚于本地的意义何在,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在众项目中,单项竞速类项目发展优势明显,集体项目相对落后。以珍珠球为例,同属异地项目,为何阿坝师范学院做强了,为何该校做不强;同样的,“藏羌锅庄”已成为阿坝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什么群众基础好的康巴藏舞系列进入校本课程的努力如此艰难,也是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由此,只有在发展传承好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放眼于异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另外,开展和设置喜闻乐见、群众基础好,项目技术关联性强的有利于普及和提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任选课程(毽球、藤球或滑轮和滑板)、养生娱乐项目(锅庄和藏舞);取缔前景堪忧的部分异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任选课程(苗族手毽、蹴球或陀螺)。
2.构建社会体育专业项群
社会体育专业项群是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新兴体育项目、智力体育项目体系。目前,作为新兴体育项目的轮滑,首次进入专业任选课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毽球,已列入课外重点训练项目和2019年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体系。基本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时尚体育的结合;智力体育项目,如桥牌、围棋的开发有待加强,这两个智力体育项目本属于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系列,作为专业任选可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任选课程中,使学员体验既有动、又有静的学习情境,从而拓展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特别是有一定前期研究基础成果的围棋,应纳入社会体育专业任选课,突出办学特色和加快专业建设、拓展就业渠道、满足大学生需求、加强校园课余围棋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充分贯彻体育学院一致以来所倡导的“做一个有文化的体育人”之指导思想,以及力争为该院参加四川省大学生围棋比赛等目标做准备。使该院社会体育专业项目结构多样化,形成社会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的应有特色。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科研方向有待调整,方法有待改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立项多,其研究的内容或涉及的方向大多脱离教学,与参赛所取得的成绩关系不大。现有研究主要包括:第一,康巴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康巴藏族体育与旅游互动;第三,康巴藏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挖掘、流变与传承;第四,锅庄文化、康巴马文化、康巴石文化与体育的关系等。欠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训练与比赛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总结少。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的研究成果较少,如《珍珠球运动发展研究——基于篮球运动高度竞技化的相关思考》[5]和《高脚竞速运动学训模式的调查与研究》[6]这样的研究只有两篇,且其中一篇还是本科生公开发表的毕业论文。而所开设的8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所取得的35个奖项中几乎没有教、科研相结合的研究。由此,要加强提高有效指导实践应用价值和意义的教、科研力度,防止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避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研究方式或研究方法的适当调整或改变,决定着下一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的稳定是大事
2018年前后,有着长期教学、训练以及指导比赛经验丰富的教师,两位退休,两位内调。我们知道,这类教师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以及指导比赛的平台上不断成长起来的,归功于校本部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地方民族院校缺骨干教师,复合型领军人物更稀缺。因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特殊性,敲响了用好人才、珍惜人才的警钟。这直接反映在本届民运会成绩不佳的问题上,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影响则表现得并不像比赛成绩那样显得直接。因此,师资队伍的稳定是大事,后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科研、训练和指导比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越加突出和重要。
2.加强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员的人文素养
大多数年轻教师接受的是以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和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育。即便国内部分体育院校设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都以中华武术、竞技毽球或藤球(亚运会项目)等项目为主。既相对缺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和技能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又相对缺乏人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少有人进行跨学科,如民族学等学科专门知识的学习。因此,一方面,年轻教师既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教育意识,也要加强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贮备跨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文化,真正达到能够解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在结构、规律、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能力;另一方面,中老年教师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工作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型,虽然积累了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文化知识,但是,表现为散乱未成体系的问题,也需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文教育知识的重构与更新。
总之,只有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体育人文教育意识,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才有可能培养出集比赛型、表演型、宣讲型、传播型和守护型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相应提升,就业渠道也就能得到一定扩展。
三、建议或意见
(一)实现两个转变
其一,因地制宜,转变过去基本按照省民运会比赛项目来设置专业任选课程的观念;其二,转变现代体育一统地方院校课内外体育教学和比赛的局面,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方院校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认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价值。
(二)注意一个问题
增加实践、实训和实验课程的比重是指根据整个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对于体育学科本身实践较强的特性,在实践、实训和实验课程比重设置方面,要根据自身学科内在特性进行改革。
(三)体现三个集中
集中体现团队研究力量、集中发挥团队研究能力、集中挖掘团队研究水平,弥补民族地方院校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短板。
(四)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出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教学、训练指导人员选拔制度,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和指导比赛的激励、竞争机制,才能确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的有效管理。
(五)形成联动,助推一体化进程
通过康巴民族民间体育研究所的指导,借助康巴民族民间体育研究所有利平台,加快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训练一体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