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干部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道德
2019-07-30郭慧玲
郭慧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干部病房二科,福建 福州 350000)
老干部多伴有孤独、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心理护理质量的要求高。有研究指出,为改善护理效果,调节老干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明确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遵守相应的护理道德是关键。本文于本院收治的老干部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心理护理的方法,并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75.59±10.15)岁。对照组患者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75.66±10.54)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1)循证问题:护理人员应以“老干部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需求”、“道德需求”等为主要问题,制定护理方案。(2)循证支持:护理人员应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护理证据。(3)循证观察:护理人员需将查找的证据与本人的护理经验相结合,对证据进行验证,已被证实无应用价值者,应予以排除。(4)循证应用:老干部患者,孤独及寂寞感严重,且多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入院后,易因难以参与工作而产生焦虑情绪。部分老干部发病后,常因担心失去权利,而出现怀疑及不安的心态,渴望他人的尊重,渴望延长寿命,希望证实自身的价值。心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其讲述时事新闻,倾听患者的见解,并适当对其见解给予肯定,使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得以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详细调查老干部的丰功伟绩,并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老干部讲述自身经历的方式,使其怀疑与不安的情绪得以减轻。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可以其职位为准,对其进行称呼(如:老首长等)。与患者交流时,应确保口齿清晰、语言简练、衣着整洁、肢体挺拔。当患者存在灌肠、如厕等护理需求时,应及时予以辅助,使护理道德得以体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护理效果(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效果(±s)
表1 心理护理效果(±s)
护理后SAS(分) SDS(分) SAS(分) SDS(分)观察组(n=32) 56.25±3.25 57.48±2.47 22.36±1.08 25.10±1.42对照组(n=32) 56.38±3.79 57.53±2.69 43.17±2.59 45.69±2.08 P>0.05<0.05组别 护理前
2.2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态度、能力、行为及道德满意度,分别为96.88%(31/32)、93.75%(30/32)、93.75%(30/32)及100%(32/32)。对照组护理态度、能力、行为及道德满意度,分别为78.13%(25/32)、71.88%(23/32)、77.42%(24/32)及62.50%(62/32)。
3 讨 论
老干部患者人生经历及心理特点存在特殊性,护理人员需掌握该群体的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方可改善护理质量[1]。循证护理指以寻找护理证据为途径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内容相对完善,方法相对科学。将其应用到护理过程中,通过倾听、肯定、疏导等方式予以护理,对患者自我价值感的增强,及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护理过程中,良好的仪表、规范的举止、尊重的态度,以及专业的能力,可体现护理人员的道德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老干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护理后,患者各项评分及道德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实施心理护理,遵守护理道德,有助于减轻老干部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