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利用护理干预对预防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实际效果
2019-07-30陈娟
陈 娟
(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将心房以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流有效地抑制,从而达到缓解窦房结自律性的作用。但是由于该类药物具有强刺激性,给患者注射后往往会在注射部位出现静脉炎等情况。本文研究与分析利用护理干预对预防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胺碘酮致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各2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7.56±7.63)岁,有7例患者发病原因为心动过速,有5例患者为心房颤动,有4例患者为心房扑动,有4例患者为期前收缩;护理干预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7.67±7.59)岁,有8例患者发病原因为心动过速,有4例患者为心房颤动,有4例患者为心房扑动,有4例患者为期前收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本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静脉输液方式进行静脉输注治疗。
护理干预组:对护理干预组患者静脉泵入胺碘酮药物,同时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辅助护理干预。具体的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讲述有关胺碘酮药物的治疗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肢体运动,防止患者在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肢体肿胀等情况,如果患者的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等情况,药液便会按照顺孔方向向外渗出,从而出现静脉炎疾病。②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认为,静脉炎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患者的穿刺部位的血管管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患者的血管越小,其发生静脉炎疾病的概率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需要采取静脉置针来完成静脉穿刺。必要时可以新开通一个静脉通道来输注胺碘酮药物,避免同时输入强刺激性的药物[1]。③控制药物留置时间:胺碘酮药物在患者的血管内留置时间过长易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等疾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留置时间,预防静脉炎疾病的发生。
1.3 疗效判定标准
由我院医师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疼痛率等数据进行详细地记录,其中将静脉炎分为I级、Ⅱ级以及Ⅲ级,而疼痛程度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均较佳,但是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n(%)]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率均较佳,但是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n(%)]
3 讨 论
影响心律失常患者产生静脉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药物浓度过高或者输入刺激性过强,同时药物在血管中留置时间过长也易引起患者出现静脉炎,除此之外,如果患者的注射部位长期为一个穿刺点时也易引发静脉炎[2]。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提醒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自己机体的不适症状,及时上报自己的主治医师,及时处理[3]。
综上所述,利用护理干预对预防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实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