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于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效果
2019-07-30郭勇
郭 勇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胃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癌症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不断改变,这种病症有逐年发病率增高的趋势。这种病症在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身体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还有可能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为癌在治疗时其方案以及治疗效果均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并且治愈率也有所升高[2]。就目前来说,在现代研究中认为尽可能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3]。现代临床研究中认为,患者在治疗后,若体内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癌复发。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于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所有胃癌复发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51.8±8.4)岁;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CT诊断方案:所有患者在开展检查前八小时,应当进行常规禁饮禁食。对患者注射220 mL胃肠道松弛剂。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患者应当保持仰卧体位应用,32层螺旋CT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250 mA、120 kV,层厚5 mm、螺距1.25 mm。对患者进行常规CT腹部扫描。由相关影像学医师对CT图像分析后对患者进行诊断确认。
多平面重建技术:将所有采集到的患者图像数据录入数据库后,进行图像处理,对患者的充气残胃形态进行重建,对患者的胃腔改变状况进行了解。同时将患者的胃腔结构进行旋转后,观察患者的脏器关系,结合立体感较强的图像对患者的病灶状况进行明确。由相关医疗人员对患者的模型图像进行分析,选择较为典型的图像进行确诊,诊断结果与病理特点进行对比,确诊诊断准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四个月均出现复发,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性为24(85.71%),特异性为27(96.43%),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诊断敏感性为21(75.00%),特异性为28(100.00%)。实验结果提示,两种诊断方案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诊断方案敏感性与特异性[n(%)]
3 讨 论
胃癌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这种肿瘤的发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0%左右[4]。在对胃癌进行治疗时,通常选择外科手术方案,对患者的病症加以控制,这种治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疾病患者在手术后往往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大约为25%左右。这是由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胃进行部分切除,这样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5]。但如果切除不完整,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疾病复发的情况,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相关临床研究中证明,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应用于胃癌检测中。将这两种诊断方案应用于胃癌疾病复发检测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在进行临床应用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病症和个人体征进行分型,根据详细状况选择合适的临界值进行检测,以获得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将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工作中,能够有效评价患者的病症状况,对患者的复发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