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气”这样的社会情绪可以改变吗
2019-07-29徐贲
徐贲
徐賁
有一篇《情绪情感始终在变,甚至会永远消逝》的文章介绍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人类情绪演变史专家、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莎拉·查尼说,人类曾经有过的一些情绪(她列举了七种)有的已经永远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她实际上指的并不是一种本来可辨识的情绪已经变得不可辨识,而是说,原来人们用来指称这种情绪的词语今天已经不再使用。她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acedia(怠惰、慵懒、无精打采)。她认为,这个词与它所表述的那种情绪跟中世纪修道院僧侣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危机密不可分。感染了这种情绪的僧侣通常变得懒惰,令院长们感到绝望。今天,人们几乎已经不再使用这个带有中世纪色彩的用词,而是代之以其他一些用来指懒惰或精神萎靡的用词,如“消沉”或“心灰意冷”。
其实,集体性的精神萎靡不振,至今仍然是一种不难观察到的社会情绪。在一个思想空洞、人人满足于物质享乐、没有信仰和高尚追求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并不比中世纪的修道院好到哪里去。人们越是生活在萎败、无力自救的世界里,就越是会陷入精神萎靡、怠惰和慵懒之中。
另一个已经消失的情绪用词是frenzy(狂躁、狂乱、狂热、癫狂)。莎拉·查尼认为,这也是一个中世纪情绪,类似于愤怒,但比今天的“愤怒”一词的指代范围要窄,特指一种莫名其妙的怒气:“带着frenzy情绪的人非常焦躁不安,激动易怒,有时会暴怒发作,横冲直撞,闹出很大动静。”
相比之下,现代人的怒气不那么突发,“倾向于把情绪理解为内在的、自己可以设法掩饰和隐藏的东西”。
美国学者斯蒂芬·平克先前写过一本《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已经翻译成中文,他在书里断言,现代社会的暴力已经下降。我不同意他的这个论断,暴戾也是暴力的一种,可以说正在越来越翻新和增加。但他在另一本著作《当下的启蒙》里说,启蒙改变人心,人变得越来越明白,而明白就是一种进步,那是对的。
“消沉”和“暴戾”都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情绪,它们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社会的互动中,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以及对这种社会环境的非理性的反应方式。从古到今,虽然指称的用词有所不同,但情绪的基本性质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人为什么会有社会性情绪呢?进化心理学者们相信,社会性情绪与原始情绪(如基本的喜怒哀乐、害怕、信任、惊喜)一样,也是人类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演化而来,基本情绪演化了5亿年,社会性情绪则要年轻得多,只有6000万年。
就算不学习,人类也带有社会情绪的基因。这种情绪随着环境的变化会有所增强或减弱,但并不能消除它。所以想要只通过“教育”就改变那些消极的社会情绪是不可能的。要鼓励社会中一般人的积极情绪、抑制他们的消极情绪,就需要改善社会环境,让社会变得更公正,更正义,建立和维持更健全的法治秩序。
进化论的基本信条是适者生存。如果一种情绪有益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它就会因为“有用”而被保存在种群的基因里。“消沉”和“暴戾”的用处是让人们能够适应逆境,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不但指称它们的词语可能消失,其本身也可能被更“有用”的积极情绪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