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国际传播中教材、教法与师资问题的思考
2019-07-29陶立敏
陶立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商学院,上海2000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特别是2013年9—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1]。海外掀起了中文热,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书法也越来越受到外国人士的青睐。然而,在实际的书法传播中我们缺少针对外国人学习的书法教材,对书法教学法也缺少研究,书法专业教师也十分缺乏,如何解决教材、教法与师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一、国际书法教材如何编写的问题
国内书法教材琳琅满目,包括书法专著,各种字体和流派字帖。但在国外出版的中国书法专著就很少。国外自上世纪以来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教材,有一定影响的见下表:
表1 国外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教材表
上表的著作,作为外国学生的书法教材都不大合适,尤其不能作为外国学生书写操作的教材。由于外国人缺少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编写适合外国人学习的书法教材,要通俗易懂、由浅入深、注重实践操作并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外国学员想记住“口”的写法。她不像中国人首先想到张开的“嘴”,而是想象它是一个“box”,即表示“盒子”的方块。记忆时也不像我们通常念“竖—横折—横”来记忆,而是想到“one—seven—close(1+7 再封口)”来记忆。编写教材时,应考虑让外国人顺着汉语思维来思考与记忆,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学习才能由慢到快。编写国外学生的书法教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教材要考虑汉字音形义的特点
跟外国学员交流,他们普遍认为汉字难学,更不用说书法了。他们问汉字有多少个,我说字典上有八千多字。然后,学员说英语只有26 个字母。实际上,我们汉字所对应的是英语单词,如《新英汉词典》中收录的英语单词有八万多,十倍于我们的《新华字典》里的字数。即便是我们《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有五万多词语。26 个字母对应的应该是汉语的笔画。我们汉语的笔画是“横竖撇捺点钩折提”共八个笔画,远远少于26 个字母。虽然将八个笔画的变体算上,有24种或48种,但都是有根可循的,便于记忆。另外,八个笔画从写法上还可以浓缩成三个笔画,甚至一个笔画。
从语言学的角度,无论像汉语一样的表意文字,还是像英语一样的表音文字都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汉语创造象形文字来记录意义,然后与声音匹配。英语创造字母来记录音。汉语同音字多,英语同音字很少。中国汉字由于是表义文字,使用效率高,一般掌握1500—2000 个汉字就可以读报、看书及进行科研工作。而英语是表音文字,表达一个意思往往更长,更多。如果想搞科研、读报,一般要掌握两到三万词汇。目前英语单词超过四十万,再过二三十年,可能到达100 万词汇,后续学习的单词数量很大。
既然汉语是表意文字,不少字从形态上看能得知一定意义,使得书法教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是汉语学习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书法,对于学习汉语是有力的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人”字,在教书法书写的时候,不仅能形象地表示人的双腿走路的姿势,更进一步还能从一捺的写法上表示“脚后跟”和“脚尖”。这样对“人”的记忆就比较简单,这就是汉字形义的结合。当然,学习文字不能类似严密的数学推导,但可以从形义较为紧密的字入手,一定积累后,人的语言天赋就会自然形成该语言学习的一定规律。形义结合编写书法教材,能使书法学习引导汉字入门。
编写书法教材时,还要考虑汉字所代表的“音”,主要体现在汉字的合体字。汉字的独体字主要表示意义,不是代表读音的拼音。但给独体字赋予固定的读音之后,组成合体字形声字,就有表音的作用了。如“瑛”字,表示玉的光彩,其读音则又“英”来表示。编写书法教材时考虑到形声字、会意字的特点,能迅速达到认、记、写、欣赏的功效。
2.从高频汉字书写入手
编写针对外国人的教材应从哪些字入手?国内有许多忠于原版的碑文字帖。由于外国初学者对中国的文化大多不了解,碑文常常残缺不清,且文字内容往往不适合阅读。编写外国书法教材应从国内最常用的字开始,即汉字高频字。
早在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就整理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后也不断统计整理,除增加一些新词外,前面的2500 字一直保持高频。从报纸、杂志等常用文中统计,汉字前20 个高频词如下表。
经对照高频字统计表,书法教学中常写的唐朝王之涣的古诗《登鹳雀楼》,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各字的使用频率顺序,“白”为第286 位,“日”为第101 位,“依”为第568 位,“为”259 位,“尽”为第488位,都在使用频率最高的1000字以内。
表2 高频词表
由于书法练习都要吃透每一笔一画,而且每字都经反复练习,更能使人记住字的形态,进一步对字的写法进行欣赏。学员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常常遇到高频字,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和欣赏水平。
二、国际书法教学与汉语学习关系的问题
书法是以一种艺术,也是汉字的表现形式。因此,学习书法不能与汉语学习脱离。国内不少人也有“字还不会写,怎能学书法”“铅笔字还没写好,怎能学毛笔”的想法。实际上,书法学习与汉语学习从一开始就分不开,书法学习能够促进汉字的识认,又能带领学习者逐步了解中国文化。
1.书法教学促进汉字识认
从记忆的角度来说,动作形成习惯,如果游泳、打乒乓球和骑自行车一样,一次学会永远不忘。书法从握笔到运笔,到书写整个字,从站立或端坐的姿势上,以及手腕和手指的运动上,都与动作相关。这种动作与汉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写更会认。
书法教学要从笔法开始,再到字法以及章法,必须从笔画分解,理解之后才能写出好字。一般教学上要从大字入手,辅以米子格定位,在掌握笔法后,再逐步缩小字体。对字体的细分从各个环节加深学员对汉字的记忆与认知。
要想写好书法,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古话就有练完十八缸水之说。每次书写都有一种进步,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此不断刺激记忆,导致不易遗忘。
另外,书法学习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笔画和字上,字还要组词,组成诗句,形成文章,写出作品。最终书法与汉字的运用成为一体。
2.书法教学融入中国文化
书法教学之前,首先要备好文房四宝、纸墨笔砚。除此之外,还要有毛毡、镇纸、笔架、字帖、笔洗。宣纸有生熟之分,笔砚有大小之分。文具精巧,桌面开阔,书斋要大。学员在下笔之前就要融入书香的文化之中。
在书法教学中,不仅教书写,在逢节日或其他特殊日子,也要教会使用书法。如春节期间写福字,写春联;夏季可以教折扇、蒲扇上写字等。让学员进一步熟悉中国文化[2]。
在教会基本笔画和常用几个字之后,可以迅速使用白宣纸写作品,盖印章。作品有少字到多字。如简单的“天下”“人生”“上海”等。逐渐发展写四字作品,如“天人合一”,然后八字作品及五言唐诗到七言唐诗。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员有成就感,又能引人入胜,体会书法的无穷魅力。
书法教学也为国外了解中国文化铺路。书法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书法是中国人人皆知,全民向往的技艺。书法艺术在中国具有特别崇高的地位。古代书法家往往也是将军、宰相直至皇帝,或是文坛精英、领袖。书法代表了文化、政治、经济的顶端。学习书法也就同时走上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之路。书法学习不仅是写字、好看,更重要的是书法所蕴藏的巨大信息量,给现代人提供了研究历史、美学、哲学、谋略思想等方方面面的一条重要线索。
了解中国文化,方知书法艺术的价值。毛笔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书写工具。笔毛有弹性,圆锥形状。书写有逆锋、回锋、藏锋以及上下左右运动,实际上是各方位的立体运动,线条圆润、饱满,骨肉相连。书法作品有真、行、草、篆、隶等多种形态,字如其人,代表了极高的文化修养及诗书话印的结合,五千年文化各环节的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三、国际书法传播师资培养的问题
国际书法传播,目前主要的方式有以全球孔子学院为主的教学推广系统、国外大学里教授书法课程的学术系统和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推广书法教学[3]。据国家汉办及孔子学院发布的《孔子学院2016年年度发展报告》,截至2016年底,共有140 个国家建立了513 所孔子学院和1073 个孔子课堂,虽然有一定规模,但针对书法教学的还是很少。国外大学课堂的专门的书法教学很少,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广书法也刚起步。国际书法传播的实体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能够在国际书法执教的师资相对缺乏,需大力培养。
1.具备复合型技能
胜任国际书法教学的老师应具有复合型技能。要求懂英语,懂汉语,懂翻译,懂教育,还要在书法理论与实践有较深的研究和功底。这是国际书法教学缺乏师资的首要原因。
目前很多孔子学院的汉语老师往往是国内英语专业毕业,以教汉语为主,书法是停留在写字的层面上。孔子学院非常缺乏能够长期进行书法双语教学的师资。也有孔子学院聘请当地汉学家或从国内邀请专家,开设书法讲座或短期培训式教学,学员短期很难掌握书法书写要领,更谈不上理解与融入书法文化内涵。
2.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除了必备复合型技能外,还有教学法的问题。换言之,即便书法写得好,也不一定会教。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能力尤为重要。
目前国际书法教学往往只有一个学期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汉字与书法的介绍、书法历史、书写工具,书法练习并体验楷、隶、行、草、篆各种书体的写法以及书法欣赏。这么多内容,如果做到面面俱到,每个环节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很难融入书法文化。所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取舍。
国际学生专业背景也不一样,有的有汉语基础,有的汉语零基础,多数学生专业背景为艺术设计,学习书法的目的不一样,教学也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各有侧重。
书法学员初期稍多,能坚持长期学习的较少。这就要求老师编制好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做好完整的教学大纲。在书法教学上,不能停留在书写的初步阶段,更不能将书法教学演变成游戏、中外师生联谊会或书法才艺展示的娱乐活动。
3.开设书法传播专业,培养后续人才
要解决书法国际传播的师资缺乏问题,首先要在国内和国际培养复合型书法老师,尤其是国内高等教育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办学培养跨文化、跨学科人才,如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设立书法传播专业,培养书法传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将国际学生“请进来”和国内书法教学“走出去”相结合[4]。
成立书法国际交流研究所,总结文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积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经验,吸收高素质复合型书法研究人才。如中国书法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所成立并正式入驻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紫竹教研基地,致力于研究以中国书法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问题,就是很好的开端。
书法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还要发挥相关企业的作用,使产学研相结合[5]。教育、科研、企业等不同社会分工要在书法国际传播中资源互补、协同合作,才能赋予书法国际生命力。
我国书法国际传播任重道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国外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书法教学是国际文化传播的极好形式,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必将对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传播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中国书法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