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继贤:一位“80后”的土肥往事

2019-07-29中国农资崔海涛

中国农资 2019年28期
关键词:土肥磷肥农业部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从1964年走出校门,这位80岁的老人为中国的土肥事业奋斗了整整55个春秋,他见证了我国土肥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的阶段。从原农业部官员到深圳芭田的总农艺师,角色的转换没有影响他“不忘初心”的信念;从回答“化肥有没有效”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到倡导“食物链营养专家”,他的理念推动着中国土肥事业的进步;从参与我国有关土壤肥料方针政策的制订与贯彻落实到新型肥料事业的创新,他始终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热情,这位老人就是段继贤。近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段继贤,听他讲述自己的土肥往事。

专家名片

段继贤,1964年8月从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毕业后,分配至原农业部土壤肥料局工作。曾在原农业部土壤肥料局、农业局、农业司等部门工作,行政职务先后曾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并兼任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现任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在农业部工作近40年,曾获中国土壤肥料业6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重大贡献奖荣誉。

“化肥有没有效?”

“化肥有没有效?”这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这确实是萦绕在普通大众心中的一大疑问。

196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段继贤来到了北京,走进了农业部的大门。这一年,他被分配到农业部土壤肥料局肥料处工作。从这时起,他开始了为中国土肥事业奋斗的人生历程。而摆在他面前的工作首先是回答普通大众“化肥有没有效”这个问题。

段继贤回忆说:“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化肥到底有效没效,不仅农民不知道,而且很多农业工作者也不清楚”。这一问题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段继贤说:“60年代初,农业部提出的肥料方针为“以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捕”,那时主要还是发动群众积肥、造肥、种植绿肥等,增加有机肥施用;在化肥方面,主要组织全国各地农业系统开展化肥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当时主要氮肥品种硫铵、碳铵和氨水。70年代,碳铵和氨水成为全国主要品种,如何推广应用提高肥效成为全国肥料工作很重要任务。随着氮肥的推广应用,60年代初期,在广东、湖南、广西浙江等省的鸭屎泥、冷浸田等低产稻田首先反映出缺磷问题,施用磷肥不仅有效地阿防止水稻‘坐秋’、‘僵苗’,而且提高产量。60年代中后期,北方地区施氮肥较多的土壤上增施磷肥效果显著。随即农业部门开展科学施用磷肥的推广应用。农业部总结出了一整套施用磷肥的技术,磷肥得到大面积推广。当时磷肥称为低产缺磷地区的‘翻身肥’、高产地区的‘稳产肥’。当时磷肥的品种很简单,主要是普钙。”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全国化肥试验网通过开展化肥协作试验,在50年代肯定了氮肥的肥效,氮肥迅速得到推广。但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一些地区缺磷的矛盾开始凸显。60年代全国化肥试验网在磷肥试验和示范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明确了磷肥的有效性,研究还表明,磷肥有效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段继贤说:“此后,磷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磷肥品种除了普钙还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进入80年代,我国化肥使用由补充单一营养元素转入氮磷钾配合施用阶段,肥料生产由单质化肥向复合化发展。段继贤见证并践行了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生物肥、中微量元素肥等肥料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各种肥料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做出巨大贡献。

重新重视地力建设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化肥应用的推广,农民普遍接受了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增产作用,对化肥情有独钟,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段继贤说:“80年代中期,我国化肥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进口也不断增加。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倾向,我们叫做三重三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特别是轻有机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段继贤说:“针对有机肥的问题,1983年原农牧渔业部在江苏涟水开了全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确立了‘种地养地相结合,有机无机相结合’的肥料方针。会后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国务院于1988年12月发布了《关于重视和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此后,由农业部、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文共同来推动有机肥的工作。”

国务院于1988年发布《关于重视和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分析了80年代末期轻有机肥的主要原因。一是普遍放松了对有机肥工作的领导;二是积造有机肥的劳动强度大;三是没有指定相应的政策。《指示》明确要求鼓励农民多施有机肥,搞好地力建设。甚至要求,把积造有机肥作为考核县乡干部的重要内容。

段继贤回忆说:“80年代中期,我去民主德国。我到那里的第一天给我印象非常深。第一,他们讲养殖业的污染。第二,讲机械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第三,讲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不同作物的氮磷钾合理配比。他们的研究表明,有机肥提升地力的效果更好,但是合理的氮磷钾配比也不会使土壤变得太坏,可以保持中等水平。”

基于国内的施肥现状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段继贤意识到提升地力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原农业部一方面积极推进有机肥的施用,一方面与国家土地局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段继贤带队,与原农业部和国土局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调研基本农田建设的情况,并参加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起草工作,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

段继贤认为,虽然我国各个阶段的肥料政策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评价化肥的作用和地位。未来,我国应对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作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的基础地力。

参与化肥流通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的是专营制度,即国家委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及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通过对化肥市场的调研,段继贤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了国家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及国务院,推动了我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

段继贤认为,化肥流通体制改革让众多普通企业参与到化肥流通之中,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我国化肥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2001年,段继贤从原农业部退休,但是他没有去过安逸的退休生活,选择加入深圳芭田公司,发挥余热,续写他的土肥人生新篇章。

从1964年到现在,段继贤已经为中国的土肥事业整整贡献了55个春秋,今年已经80岁的“80后”老人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见证了中国土肥事业的黄金时期,他还将继续推动中国土肥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土肥磷肥农业部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普及土肥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浅谈农业生产中土肥技术推广现状
巴西农业部对农药登记增长情况进行说明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浅析土肥技术推广中应解决的常见问题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