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视域下音乐课程一体化的国际比较研究(上)
——来自半个世纪前的一套美国音乐课程目标的启示

2019-07-29冯钰荃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体系音乐

冯钰荃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阐述20世纪70——90年代美国教育体系的弊端及引发的课程“断续”问题,探讨当时的一份重要文件——《K-12年级音乐课程目标》(Course Goals in Music Grades K-12)①对我国音乐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可借鉴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引 言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子课题——“大中小学音乐课程一体化研究”已经启动。关于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1)立根本,立好民族的根,筑好教育的魂;(2)补短板,通过研究补上教育不均衡的短板;(3)接链条,接上分段教育的链条;(4)阔视野,在国际视野中反观和思考中国的课程教材。笔者认为,不仅要在国际比较中了解课程一体化的国际发展现状,还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20世纪70——90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教育体制的漏洞与部分美国学者的励精图治之间,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博弈,值得我们研究与挖掘。1972年颁布的《K-12年级音乐课程目标》是多位美国学者临危受命,在联邦教育署的支持下设计而成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美国音乐教育在分段教育链条衔接方面的一次比较可贵的早期搜索。作为“一体化”(alignment)系列研究之一,本文期望为我国音乐课程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一、20世纪美国传统教育体系弊端造就的教育“断续”现象

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for Educational Reform)报告出台后,美国教育界面临时局的重要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较低的教育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美国人的需求,整个国家的教育目标应该转向将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技能水平和丰富知识的个体。然而,更高的要求与陈旧体制之间的碰撞,致使许多问题浮出水面,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古德莱德(Goodlad)所说:“我们把19世纪的教育理念装进了21世纪的盒子。”②

在所有的问题之中,学段之间缺乏联系贯通、所授知识杂乱无序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对此,美国教育领导学会主席迈克尔·乌斯丹(Michael Usdan)③在其著作《教育与国家政治》(Education and State Politics)中详细分析了当时美国教育体系各部分之间缺乏必要联系的问题。他的批判切中美国教育多种“断续”问题。其一是学段之间教育衔接的断裂,以往100年间赖以维系的中小学体系无法适应现实的宏观要求,继而出现教育系统的前后脱节,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与其后的公共教育体系不相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教育各自为政,互相之间鲜有交流与联系;高等教育前的公共教育内容与升入高等教育学校所需的知识内容关联甚微,致使“学生对于自己目前的所学能为将来的学习带来什么一无所知……每一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仿佛都是从头来过”④。“高等学校的入门考试(Placement Exam)混乱,收费补习班泛滥。”“高校辍学率之高,在某些州立大学甚至过半”⑤。

另一方面,是各类标准之间彼此孤立,其中尤为严重的是K-12年级⑥学校体制的教育标准与高等教育的招生标准互不相关。早在1999年,基斯特(Kirst)就指出:“近年来,各州为了提高K-12年级的教学质量,着手制定出K-12年级的学业标准,但参与此类标准制定的人员却极少包含高校教师。同样,高校制定的招生与入门考试的标准也几乎从未顾及K-12年级的学业标准。”⑦大多数高校依靠美国大学考试(ACT)和学能测验(SAT)来衡量学生的入学资格,但这两种考试标准与K-12年级的教学目标并不衔接。于学生而言,极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既要穷以应付高中毕业标准,又要为进入高校另做准备。“有的学生和高中教师甚至不知道,左右学生能否升入高校的关键是大学的入门考试,并非优异的高中考试分数。”⑧“事实上,在马萨诸塞州和密歇根州等地,学生已经开始抵制中学的考试。”⑨

另外,各地办学体系的差异也带来很多麻烦。在美国,高校的办学体系种类较多,有公立与私立、传统大学与网络大学之分,亦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别。体系各异造就了不同的制度,表现在招生方式上,既有集体选拔也有单独挑选的入学制度;在学制上有四年制,也有两年制。其中的问题正如戈登(Gordon)所说:“不同的体系造就的是不同的门槛和标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自然是在意料之中。”⑩

反观20世纪发生在美国教育体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纵横两个方向来分析。纵向方面是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目标等有序衔接上的分离;横向方面则是教学、评价与目标之间的割裂。后来,美国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法案,无论是《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Universal Science-American Plan),还是《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法案》(Goals 2000: Education American Act)、《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从教育的战略上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主旨都是为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搭建具备一致性的教学方案、目标与评价体系,以及有序性贯穿始终的知识体系。此外,关于有序性与一致性问题的解决,还体现在近十年间美国推出的P-16年级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旨在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16个学年的“一贯制”模式,消除分层、分级之间的隔离与阻碍,“让学生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连接为一个整体”⑪。

美国教育的上述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恰好就与当今我国教育界关注的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相关。

二、K——12年级的音乐课程目标

在美国漫长的教育改革进程与各类教育体系改制的浪潮中,K-12年级体系是美国公共教育的核心,而“K-12年级的成功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⑫。

本文讨论的《K-12年级音乐课程目标》便是这种努力的重要体现。该课程目标于1972年由美国联邦教育与卫生署颁布, 早于1983年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未雨绸缪的预见,包括在各类目标的一致性规划,以及从幼儿园到高中在阶段性目标上的有序设置。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依然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该课程目标是一套目标系列的一部分,讨论的是K-12年级的六个学科领域课程目标的开发与评估,其目的是帮助教育者制订与课程规划、开发、教学、评价和问责制相关的目标体系。其中的音乐课程目标,以音乐各要素为根基加以组织,包括节奏、旋律、织体、音色、曲式结构、力度、速度与调式等;还包括识谱、音乐史与音乐风格、音乐聆听、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与社会、音乐评价和评估等。该目标体系以四项指标作为评价尺度,包括教学内容、知识与过程、学科领域和生涯教育等。

(一)音乐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

这部分主要从八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中包括音乐要素、识谱、音乐史与音乐风格、音乐聆听、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与社会、音乐评价和评估等,以说明K-12年级的音乐教学应当传授的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1.音乐要素

?

2.识谱

?

3.音乐史与音乐风格

?

4.音乐聆听

?

5.音乐表演

?

6.音乐创作

?

7.音乐与社会

?

8.音乐评价和评估

?

(二)知识与过程

本部分通过对知识的分类,来厘清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获得的原理、规律与一般性概念。其次,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详细阐述,说明我们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各类子目标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1.知识

A.规范:名称与术语B.规范:符号、规则、标准、过程、定义C.性质、声部、特征、特点、要素、维度 D.趋向与顺序E.共性与差异、辨析、分类 F.语境、地域性、定向G.操作、处理方法、功能 H.因果关系I.准则与标准 J.非因果关系

2.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该音乐课程目标中,对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有着清晰的思路方案,具体如下:

问题解决过程是该课程目标体系的框架基础,从子目标的逐一实现到总目标的达成,无一不遵循这个过程。

(三)音乐学科的方案目标

该部分主要基于学科角度,阐述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以及学生在K-12年级的音乐学习中应该达到的目标。1.音乐的两种基本状态:(1)理解音乐的有声与无声状态,以及古今音乐交流思想、感情和情绪的诸多方式;(2)理解音乐的有声与无声状态作为一种手段,在人类交流中的重要潜力。2.音乐符号:(1)在识谱和记谱中能够通过认知和动觉反应来解释节奏、旋律、和声形态与音乐表情的各类常规;(2)重视传统音乐符号,理解音乐符号是保存、传播音乐思想和作品的必要“语言”。3.音乐历史与文化:(1)通过历史理解音乐的发展,并列举音乐对整个文化进程的贡献;(2)重视西方和非西方音乐遗产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给自己和其他社会成员与文化群体带来的观点与见解。4.音乐与理解能力:(1)能够解释音乐传达的内容,并意识到该类过程对于自己解释能力的促进作用;(2)重视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由此获得个人的满足感。5.音乐表演:(1)能够演唱及演奏乐器,满足个体的需要;(2)基于尝试与发现,并依据规则来进行表演,运用音乐来表达自我,实现个体的自信与满足。6.音乐与创造:(1)能够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情感和能量去创作及表现音乐;(2)重视创意和灵感,视其为创造过程的一部分。7.音乐与生活及价值观:(1)能够解释本文化与其他文化中的音乐所揭示的生活与价值观;(2)能够尊重本文化和其他文化,并珍视音乐对自己及他人生活的贡献。8.音乐的价值:(1)了解价值形成的方式,能够根据适当的标准,对演奏或聆听的所有类型的音乐做出价值判断;(2)重视音乐是快乐的源泉,通过音乐的感知、解释、交流,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未完待续)

注 释

① Portland, & OR.(1972).Course goals in music, grades k-12.Critique Draft ,p.97.

② Goodlad, J.I.(1991).“Why we need a complete redesign of teac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Leadership,49(3), N/A.

③ Usdan, M.D., & Others, A.(1969).Education and state politics: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 p.190.

④ 谢艺泉、邓达《美国16年一贯教育模式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⑤ Education, C.F.P.I.(2000).“Bridging the k-12/postsecondary divide with a coherent k-16 system”.CPRE Policy Briefs, p.14.

⑥ K-12指代由幼儿园到12年级,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的13个学年。

⑦ 同注⑤,第2页。

⑧ Kornegay, W.(1970).Education and state politics, the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by Michael d.Usdan, David w.Minar, and Emanuel Hurwitz, jr.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69.p.190 .Labor Class &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35(1), pp.121-122.

⑨ 同注⑤,第3页。

⑩ Gordon, V.D.W., & Rainwater, T.(2001).What is p-16 education? a primer for legislators.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language and policy issues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p.37.

⑪ 同注③,第36页。

⑫ 同注③,第36页。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体系音乐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