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乡亲,他不离不弃

2019-07-29文丨杨媛媛

遵义 2019年13期
关键词:村支村民群众

文丨■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1000多个日子的驻村时间里,3000余次走访,328条措施,10余件实事,引进1000万元项目资金,90户3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一组组数据是吉心村第一书记陈国3年多来的驻村工作最直观的反映。

2016年2月1日,陈国接受组织安排,从播州区投资促进局选派到播州区芶江镇吉心村担任“第一书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三年来,面对吉心村贫困现状,他和2600余位村民一起,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他的坚守换来了老百姓的笑颜,换来了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更是坚定了吉心村脱贫攻坚的信心。

以一口凉水井为界,吉心村和桥村村这两座毗邻的村遥遥相望,却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

水源充足的桥村村生机盎然,在大自然的馈赠下,村民们自给自足;而省级一类贫困村吉心村却因缺水,常年挣扎在贫困边缘,在这个“水比油金贵”的地方,别提产业发展,连村民的日常饮水都困难,不知从何时起,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挑水要走几大弯,十年九旱人难活。”

一代又一代,不服输的吉心村村民们坚守着这方土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他们期盼改变,期盼能摆脱贫困这个“魔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在村民的期盼中流逝着,直到2016年。

那是2016年2月,春节临近的寒冬腊月里,一个瘦瘦的青年带着行李,踏入了这方土地。村民们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嘀咕:“不知道在吉心村这么艰苦的环境工作,他能坚持多久?”可这个青年一待就是三年,上千个日子。

其实,初到吉心村的陈国心底打过“退堂鼓”,寒冬腊月里,吉心村连电暖炉都提供不了;住宿的地方是危房不说,鼠虫成群;连办公的地方都是破旧不堪,吃饭都得堤防天花板掉渣,得到露天坝吃饭;喝的水让陈国更是苦不堪言,不仅浑浊有异味,甚至有死虫在里面……恰逢陈国的儿子生重病,那段日子,陈国辗转难眠。

“你才去了这么几天都觉得那个地方艰苦,那世代生活在那里的村民们,更是苦不堪言咯。”妻子的一番话让陈国幡然醒悟。

得到妻子和家人的支持后,陈国留了下来,更是默默在心底立下誓言,一定要让这里变个样,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立说立行的陈国,开始对吉心村进行摸底走访,用双脚丈量着脚下这片17.8平方公里的土地。

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1000余次的走访,陈国和同事们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根据致贫原因不同,针对性地制定出思想动员、发展产业、引导就业、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保障兜底、技术培训、招聘推介等主要帮扶措施,累计328条。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吉心村的贫困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能瓦解,村民们多年来失败的尝试,让他们对脱贫失去了信心。

“老乡,你还年轻,身体也好,怎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或者种辣椒或者搞养殖了?”在吉心村桶井组走访时,陈国和精准扶贫户余昌华聊了起来。

“交通不好,种什么、养什么成本都高,从村里送出去,‘豆腐都盘成肉价’,出去打工又没技术,没有几个厂愿意收我们,要不就是工资还不够养家的……”余昌华的一番话,道出了吉心村多年来贫困的症结所在。

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改善了基础设施,群众自主脱贫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通过争取,陈国为吉心村争取到了270万元土地整治项目,解决了12公里通组路的硬化;并协助争取“一事一议”工程资金500余万元,新修通组入户路30公里,90%的农户通了入户路,吉心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观。

“吉心村原来只有一条1公里的通组路是水泥路,房屋破旧,现在一条条水泥路穿梭在寨子中,一栋栋改造好的房子耸立在林中,一根根自来水管安装进农户家中!你看,多方便、多漂亮啊,这多亏了我们的第一书记陈国。”吉心村群众韩仁忠高兴地说。

路通了,村民们“等靠要”的思想也开始转变。在陈国的帮助下,余昌华在自家的林地上发展起了生态养鸡。余昌华最开始试着养殖200羽,在尝到“甜头”后,余昌华壮大了养殖场,发展到年出栏鸡5000羽以上,并加工辣子鸡产品销售,纯收入达5万元左右,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村民组组长。

“以前每天想的是怎么填饱肚子,现在,还能过上小康生活,日子越过越美啦!”幸福,在余昌华的脸上荡漾开来。

吉心村的改变,至此拉开序幕。

驻村以来,村支两委没有一台电脑、无网络的办公环境,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助推吉心村的脱贫工作顺利开展。

2016年6月,陈国通过协调网络公司,为吉心村牵了一根专用光纤,陈国自己出资买了3个路由器,不设密码供村民免费使用。村民们和外界的沟通多了起来,脱贫的信心更加足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服务群众更加方便。

光纤还未拉到村里,陈国却在“谋划”着另一件事:改变村民饮水难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的努力走访、争取,陈国协助村支两委争取到85万元的水利项目,解决了9个村民组155户582人安全饮水及灌溉问题。并协助村支两委争取资金60万元(其中老区资金30万元、芶江经开区30万元),解决了其余村民组(羊尔窝、马安石、撮子水)56户212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与此同时,利用市级精准扶贫示范点资金,在岩透底组修建了一个2万方的小山塘,解决该村枯水季节农灌问题。

“没想到有生之年能喝上自来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地流出来,方便不说,水还清亮!再也不用每天算计着怎么省水了。”耄耋之年的老党员陈世芳笑着告诉记者。

同时他还充分利用区投资促进局招商引资优势,结合村里的资源条件,为吉心村“量身定制”了生态种养殖、乡村旅游等6个项目对外宣传推介,成功引进遵义县越祥养殖合作社投资的200头肉牛养殖项目,遵义天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200亩生态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同时建设种植基地4个,养殖基地3个,以产业带动126户群众增收26万元,解决贫困户46户66人临时务工,户均增收4200元以上,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收益5.2万元。

随着乌江旅游大道建成通车,吉心村与乌镇长江旅游古村落景点仅仅相距2公里,与渝黔快铁遵义南站以及黔北物流新城和高铁物流新城相距5公里。陈国又瞄准契机,多次与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探讨,决定依托吉心村区位优势,引入资金以生态有机农业综合开发和传统农事观光旅游相结合,利用大量闲置农村土地、剩余劳力,结合城镇建设和休闲旅游的消费优势,建成集休闲观光与现代化有机农业相结合的生态特色庄园。这样,在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收益的同时,还为当地群众带来就业岗位40余个,辐射带动60余户贫困群众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有效提升村级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年来,陈国先后协调村支两委为吉心村争取到1000万元项目资金,用坚持和付出,赢得了2600多群众的心。

项目的顺利推行,离不开陈国和村委会所有干部的付出。

当初麻窝组的通组路路基达不足3米,要占群众一点土地,承包户李某就是不同意。

陈国不断上门走访、协调,“不能让惠民的工程就此停下!”在得知李某因伤求医,花了好几万元,由于大部分在私人诊所治疗,结果仅报销了5000元,李某心怀不满,坚决不同意拿出土地。

陈国始终不放弃,一次次往李某家跑,与他拉家常,让他把治病的发票拿来,一张一张的给他解释报不了的原因。不厌其烦宣传国家土地、医补、粮补等惠民政策,给他讲修好路的作用,就这样软磨硬泡,硬是在周围的路都打完的时候,老人终于同意了,一条硬化的通组路就这样穿梭在吉心村美丽的田野上……

“陈书记这个人很实在,他白天到科局对接项目,争取资金项目,晚上还要回到村里开群众会,这样的干部群众真喜欢。”播州区人大代表佘国明由衷感叹道。

2018年7月,凭借优异的成绩,陈国考上了公务员,被播州区三合镇录用,看着这片付出真情与汗水的土地,陈国犹豫了。

村里最偏远的杨柳井组还没有通自来水,村里的“四季花果园”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还不多,村里还有贫困人口18户44人,脱贫工作还没有结束……想到这些,陈国向组织递交了申请,申请继续留在吉心村,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吉心村村民们踏上脱贫的康庄大道。

就这样,陈国继续留在了吉心村,继续当吉心村村民们的“贴心人”。

猜你喜欢

村支村民群众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老支书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