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届国赛之后的反思
2019-07-29孙磊
文:孙磊
2019年5月28—31日,由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天津市教委以及天津市东丽区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汽通用杯”(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天津市东丽区东丽职教中心学校成功举办。本届大赛自5月28日开幕,共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7支代表队183所学校,共计359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的学生从各省(市)预赛中脱颖而出参加本次大赛,其中35所学校是首次参赛。
本次大赛的赛项设置和技术方案与2018年基本保持相同,大赛共设立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钣金)和车身涂装(涂漆)3个子赛项,赛项内容基本贴近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模式。为了进一步与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靠近,本次大赛的喷涂赛项引入了自流平喷涂工艺。经过3天激烈的角逐,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陈聪荣获机电维修赛项冠军;车身修复赛项冠军被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孙洪彬夺得;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赵后孝获得车身涂装赛项冠军。
本赛项执委会主任、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怡民在闭幕式上对大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大赛是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进一步检验,是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所取得成果的又一次检阅;也是汽车维修行业弘扬“工匠”精神的一次体现;更是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熟练技能的一次展示。这对于引领和促进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及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培养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大赛是该项赛事自2007年举办以来的第13届。这17年来,参与和关注这项赛事的行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职教院校师生以及行业企业相关负责人等多不胜数。作为13届大赛的亲历者,笔者在大赛之后忽然有了这么几点感触,就此分享一下。
1.大赛为何缺乏公众影响力
这样一项已经举办了13届,每年直接参与和关注人数达到几十万人的赛事,却在全国公众甚至汽车维修行业的影响力却不高。为什么?
每年的大赛举办,无论是从前期筹备到大赛结束开总结会,历时至少七八个月。但是其中的各个环节,除了直接参与的主、承办以及院校和支持企业之外,外届很少知道大赛的进程。所以每年除了几家行业媒体会在大赛决赛前后报道宣传之外,也就是在参与单位的官网上能够看到相关的消息。所以大赛至今举办了13届,公众层面的宣传力度一直都很低。
作为行业媒体,笔者认为这项大赛可做宣传的方向有很多。首先,从行业的角度,大赛对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技术进步、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从社会效应来看,汽车服务业早已经被纳入民生工程,也就是维修行业发展直接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赛的举办自然是利国利民。另外,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国家目前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汽车与驾驶维修传媒曾经协助举办过面向职教院校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技能大赛,大赛主办方邀请多家公众媒体观摩了大赛,并安排了专访,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在随后的报道取样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媒体除了基本信息用了新闻通稿的之外,都采用了不同形式、不同的观点来报道这次大赛,社会反响非常好。所以笔者认为,国赛需要向行业、向公众宣传,这对于提升维修行业形象以及行业地位很有帮助。
2.新能源汽车大赛何时能够真正落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售后服务,都出现了专业技能人才紧缺问题。为此,国内很多中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目前较早开设专业的院校已经能够为行业提供毕业生,还有很多院校今年刚刚开始招生。
不过,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立新能源汽车赛项的呼声很早就有了。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专的开设业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都并非一蹴而就。因为这不仅重新建立一套课程体系,同时也需要行业有维修标准的支持,更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建设。只有待这一切准备充足,经过了实践的验证才可以拿到大赛中检验。
所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虽然最先设置了高职组新能源汽车赛项,但随即因为各种原因,比赛无法持续举办。而中职组在2019年也设置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赛项,但是笔者在查阅相关信息时却惊讶的发现,该赛项并没有归口于交通运输类,而是出现在加工制造类赛项中。
而且,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新能源检测与维修赛项的子赛项设置了4个方面的内容: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拆装与检测、新能源汽车维护与高压组件更换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装配与调试。不知道赛事执委会设置这样的比赛内容,其依据是什么。但是依照笔者对于目前中高职新能源专业建设现状的了解,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偏高。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新能源专业都刚刚设立,课程体系也都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水平也就能够达到初步认知和简单操作的阶段,而且大多数学校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实训条件。这次大赛的竞赛层次在笔者看来,有些偏离当前新能源职汽车职业教育的普遍水平。
因为并没有亲自去大赛现场采访和体验,所以今年中职的新能源大赛的竞赛水平、选手表现以及比赛成绩无法知晓,也无法对这次比赛做出更深度的评价。不过笔者还是希望新能源汽车赛项进入国赛体系的不乏再放慢一些,走得再稳一些,而且前期还是以观摩和推广为主。毕竟很多院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刚刚起步,师资团队培训、实训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立以及学生的招生和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赛项的设立可以促进这一过程的步伐快一些,但如果太快,则缺乏该专业设立的意义了。
?
3.大赛对于行业的意义何在
举办大赛的意义是什么?笔者在2007年举办第1届大赛的时候就曾经问过相关行管部门的领导。这13年来,每次亲历大赛之后,又都在深刻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无非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意义,以及对行业的人才供给意义。但是那些回答真体现了大赛的意义吗?
2003年,汽车维修行业被列入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当中。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重视和加强了汽车职业教育改革,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目的就是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维修技术人才。2007年,第1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在重庆开赛,大赛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对汽车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检验。通过大赛,不但展示了汽车职业教育的改革成果,同时也展示了汽车职业院校的风采风貌,也向汽车维修行业传递了输送优秀技术人才的信号。
依托大赛,职业院校确立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了解和掌握了维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通过大赛的优选机制,职教院校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之间有益的竞争促进教学。通过大赛,职教院校还可以找到教学当中的不足,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从而培养行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这其实是对于职业院校、对于行业最大的意义所在。
然而目前职教院校普遍存在为大赛而大赛的现象,即过度投入师资、实训资源来加强几名参赛选手的训练。其实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前提是学生要完成正常的学业,要和其他学生时刻保持同平台竞争的关系,这才能起到以赛促练、以练促教的良性模式。否则,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备赛,且不说最终技能的实用性如何,至少与大赛的目标有所偏离。毕竟职业教育是大多数人的教育,而不是只为个别人的精英教育。
也正因为上述原因,不少业内人士对于大赛的作用和意义持有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目前职业院校已经将参加大赛拿名次作为教学当中的重要目标,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学水平乃至毕业生素质在普遍下降。学生就业后的能力无法适应岗位、工作中避重就轻、不遵守劳动纪律、不能在短时间创造价值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在修理厂,招聘的学生留不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据一位资深院校专业教师的介绍,他们学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流失率和转岗率接近80%。这与我们从修理厂了解到的,招聘五六人有可能只留1人的情况是吻合的。
虽然目前维修行业不景气,大多数修理厂也仅仅是在维持运营,但这并不代表行业人才富余。相反,无论维修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很多老板都在发出招人的信息。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能干活就行。这表达了2层含义:第一是能够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即高效高质量完成车辆的所有服务项目;第二是能够长期留下来干。
从修理厂老板们的需求来看,大赛的参赛选手们至少在“能干、会干”的层面能够满足。只要能干、会干,待遇自然可以谈,所以他们留在行业的可能性会非常高。而这300多名参赛选手是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选拔出来,那些曾经与他们竞争过的学生的能力也并非太弱。因此,单从因为大赛而直接产生的这些参赛者选手来看,大赛每年至少向行业输送几千名能够直接上岗的技能型人才,13年的大赛,近10万名优秀的职教毕业生进入了行业。他们大多数已经成为了修理企业的中流砥柱,还有很多已经成为行业专家,有些甚至在更广阔的汽车后市场博弈。
所以只要大赛办下去,它对行业的意义就会存在。目前国内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但要从汽车制造大国专为汽车制造强国,还需要长期的努力。而在这期间,专业技能人才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如何让大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尚需业界各方面的努力。中国的汽车职业教育,利国利民,但却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