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维码之父”
2019-07-29□佚名
□ 佚 名
二维码,随处可见,在我们生活的大部分场景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最早进入二维码技术开发应用的就是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锐新创”)。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王越是中国最早进行二维码创业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推动二维码技术研发、最早向海外出口二维码引擎的人,堪称中国的“二维码之父”。
炮 灰
1999年,王越从黑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远赴日本工作,期间获得了一个发明成果,创造了光学触摸屏国际专利。2001年,25岁的王越已经在一家日本软件公司做到技术总监的位置。一次,王越在做一个日本民营医院的看护管理项目时发现,日本医院在对患者和药品进行管理时都引入二维码的应用。毫不夸张地说,他第一次接触二维码就被它的魅力吸引了。二维码在日本的商业模式也很清晰,王越记得那时一个二维码技术模块可以卖到999美元。他由此产生灵感,打算开发用手机识读二维码的技术。王越认为,借助手机二维码,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流一下子畅通起来,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景。
王越敏锐地嗅到了二维码商机,只经过15天的思考,他就决定回国,“起初我没有想创业,
我只是想找个环境来做我想做的、能做的。”他无数次问自己,“我适合创业吗?我只是工程师思维,不懂管理、更不懂经营,不懂商业、更不擅长交流。”按照这个理解,他几乎判定自己不适合创业,“那创业失败了怎么办?我心想,做炮灰我也愿意,炮灰我也是骨灰级的。”
后来,王越被安排进归国创业访问团,回国参观中关村。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驻东京办事处和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越享受了特殊人才政策,被引进回国创业。2002年7月,王越在中关村成立了意锐新创。这是国内第一家成立的二维码开发应用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二维码识读引擎软件的研发。
寒 冬
决定创业是简单的事情,但创业成功却是一场痛苦的修行。2004年,王越才搭建起真正的创业团队,到2005年,团队人数接近20人。意锐新创逐渐走上正轨的同时,中国也在国家层面开始推动二维码技术的开发。王越带领团队经常到国家质检总局交流,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竞标时,他们很幸运地中标胜出。
2006年,意锐新创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款汉信码读取设备以及手机版汉信码引擎,并获得中国自动识别行业2006年度特殊贡献奖;2007年,汉信码成为国家标准。此后,意锐新创参与了制定中国移动条码应用规范。联想是王越的贵人。在联想的引荐下,王越第一次去中国移动谈合作,一屋子的人,中国移动研究院正在组织三四家公司和部分手机厂商开会,要做一系列的《手机二维码应用规范》。在第二次开会时,就把上次开会讨论的内容装在手机软件上,边开会边做演示。结果,意锐新创成为唯一的中标单位。王越到现在还记得中国移动的人对他说:“我们从来没有跟这么小的公司合作过,但你们却是最大的。”这样的认可让王越兴奋。意锐新创得到中国移动的认可,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追捧。公司一下子进入到快速发展的状态。但让王越没有想到的是,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下子放大了公司的财务危机。
王越复盘当时的教训认为,“我们走早了,智能手机风还没有刮过来,我们就被资本市场放弃了。公司欠债,车也被房东开走了,伙伴们也离开了团队,说再不走,就出社会问题了。我成了孤家寡人”“事后想放弃,重新再来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也会有更大的起色。可是当时我想,总是要有人为投资人的投资、为团队负责任。”王越连“走的资格”都没有。
此后的五年,王越过得非常痛苦。在此期间,他的个人感情问题也出现重大危机,事业和感情双双受挫。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赶开董事会,夜路长途出车祸。所有一切,崩溃至极。”现在的王越甚至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撑下来的,“天天生活在担心、恐惧、忧郁之中,工作也仅仅是硬着头皮。”很长一段时间,他极度恐惧回顾这段历史。
爆 发
2015年是王越创业以来的第一波高反弹攻势。意锐新创重新组建团队、梳理业务、全力出击,在电影院市场一举拿下超过70%的市场份额,并成功开发出移动支付设备,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受到很多二维码支付服务商的采购。
王越的目光并不满足于当下的二维码市场。他认为,“二维码不只是实体卡虚拟化、无现金这么简单。在移动支付产业,二维码支付只占20%,未来还有80%的新增发展空间”。王越深知这样的一般性规律,当我们做成了一件事再回头去看曾经走过的那些路,总是能习惯性地总结出这样那样的“成功经验”。王越并不依托于这些经验,他还在等待,等待下一个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