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溪县椪柑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9-07-27李海鸥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0期
关键词:泸溪泸溪县全县

李海鸥

椪柑是泸溪县一大支柱产业。全县种植面积曾达到30万亩,产量曾达到20余万吨,一度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被誉为“中国椪柑之乡”。可是随着品种单一、品质退化、市场疲软等因素,出现椪柑卖难,产业急剧下滑,规模急剧减少。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通过调查思考,对如何破解瓶颈、补齐短板,提出针对的对策建议。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中游湘西自治州南端,属于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县内海拔较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处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冬少严寒。受地形地貌及山区水体等综合因素影响,区域小气候,特别适宜于椪柑生产。加上土壤肥力高,富硒,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椪柑的理想区域。被誉为“中国椪柑之乡”。近年来,随着树龄老化、品质下降、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销售难、品种单一等问题,全县椪柑产业发展势头急剧下滑。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就现阶段如何破解椪柑产业制约瓶颈、补齐短板和寻找出路对策,做一些有益思考。

1、泸溪椪柑产业发展现状

①椪柑产业初具规模

泸溪椪柑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品种以当时选育出来的“8304”、“8306”两个品种为主。经过30多年的开发推广,历史最高期种植面积达30万亩。当时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的有9个乡镇,千亩以上专业村达87个。但因品种单一、品质退化、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截止目前,全县面积仅为23万亩,年产量约为19万吨。

②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泸溪县着力培育椪柑生产营销组织体系建设。一是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大力培植专业合作社,全县已发展椪柑专业合作社43家,社员达6000人,由合作社组织带动果农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水平和果品质量。二是按照“市场运作、适当奖补”的原则,大力培植椪柑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全县已培植建立椪柑公司、富泰公司、超人公司等龙头企业10余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达5家,全县椪柑加工年产值超亿元。

③品牌影响初步显现

多年来,泸溪县按照“创品夺牌、提质增效”的思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1990年,获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2000年,连续三年获湖南省优质水果(椪柑)评比“金质奖”。1998年,泸溪椪柑西班牙果树专家、生物学家詹姆斯在泸溪考察柑时,称之为“远东柑之王”。1999年,泸溪椪柑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湘西自治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2001年,泸溪椪柑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泸溪椪柑被评为湖南名牌农产品。2003年,泸溪椪柑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2004年,泸溪椪柑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04年,泸溪椪柑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2018年7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泸溪椪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曾销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甚至出口到了俄罗斯、乌克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泸溪椪柑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①基础设施不配套

泸溪县地形是“八山半水一分田”,一是县内大多桔园是开山辟地,水利资源缺乏,抗旱能力差。一遇干旱,果型变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加上园内机耕道、运输轨道等配套设施不健全,机防、机收等标准化、现代化作业难度大,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据统计,全县桔园内机耕道通达率不足20%,山地果园通达率不足10%。二是椪柑保鲜储藏能力差,全县仅有椪柑贮藏气调室6座。据统计,全县仓储能力不足总量的20%,大量鲜果下树后摆放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棚内,防冻防水能力极差,保鲜期极短,大大缩短了待售期,导致果农急于低价出手。

②品种单一、树龄老化、品质退化

目前,泸溪椪柑以“辛女椪柑”为主,该品种11月中下旬成熟,采收、销售季节正处于果品上市高峰期,加上该品种刚成熟下树后还需糖化一段时间,口感才好。导致产品市场回旋余地少,产品竞争优势不强,价格难以形成优势。泸溪椪柑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县内15年以上树龄的果园占到40%以上,20年以上的树龄的果园占到全县总面积的1/6以上。已经呈现出树龄严重老化、树势严重弱化、品種严重退化现象,导致果型变小,品质下降。

③果农劳力缺乏,文化素质不高,分散经营管理,生产标准难以执行到位

目前,一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造成椪柑生产、培管和采收季节性用工紧张,桔园疏于管理十分普遍,导致部分桔园抛荒。二是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都老龄化,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接受科学培管等先进生产技术能力较弱,先进的实用技术、农机措施难以实施到位,先进科技成果难以及时转化应用,导致科学培管难以到位。三是分散经营管理为主,农户我行我素,一般不会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技术操作,即使有一部分专业合作社联合了部分桔农,但由于组织不严密等原因,也难以执行到位。

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泸溪县内椪柑龙头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和设备缺乏,产品精深加工转化能力低,全县目前只有果粒橙加工生产线。主要以椪柑初级包装,买鲜果为主。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⑤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通

泸溪县属于落后贫困山区县,受自然条件制约,交通不便,销售网络渠道不健全,农村电商平台缺乏,果农难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对市场形势变化形势难以准确判断,盲目跟风,给生产和销售带来很大盲目性和趋同性,果农好收难得好价。同时,县内没有大型专业椪柑交易市场,各营销大户各自为阵、各显神通,分散经营打乱仗,加上保鲜包装简陋,难以满足客商质量要求,在销售环节缺少话语权,难以形成价格主动优势,导致果农增产不增收。

3、泸溪椪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①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区域优势,重点向峒河流域的武溪、洗溪、潭溪、白羊溪等重点乡镇的优势区域集中,向优势乡镇中条件好的区域集中,加强品改、低改和提质,打造标准化的椪柑优质生产区。同时,在优质生产区内合理优化现有品种结构:一是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品种提纯与复壮园,品种资源保存园,提供全县椪柑生产充足的优质种苗资源。二是重点加大低产劣质园的提质改造,通过高接换种,嫁接“早蜜椪柑”纽荷乐脐橙、春香、血橙等优质品种,促进品种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错开采收和上市的高峰期,增强竞争力。三是重新合理规划老龄树。对于地理偏远、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的老龄桔园改种其他经济林如油茶、药材之类;对于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劳力充裕、水源丰富的优势园区,瞄准市场,重新规划,重栽新品种。

②进一步创新生产管理模式,提升抗风险能力

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承包、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集中托管等方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联系带动广大果农,进行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营销。提升农民在生产和销售中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以休闲、体验为主题,大力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型、采摘娱乐型、劳动体验型精品果园,提高经济效益。

③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路线,走生态提质之路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大力推广生态的种养循环的管理模式。实施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生态防控,采用“草-猪-沼-果”或“草-林下禽-果”等生态种养模式和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升果质。通过一批低产桔园技术改造,推广疏树、疏枝、疏果、土壤改良(三疏一改),实施密改稀,高改矮,劣改优,合理控制桔园密度,65mm以上的优质果达八成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果品得以提高。推广挂黄板、挂扑食螨、挂太阳能杀虫灯,推广生草种植(三挂一种),通过无公害、绿色、节能、省工技术推广普及,使椪柑产量提高了20%,优质品率达到了80%,促进了产业效益快速提升,让泸溪百姓通过发展椪柑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④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拓展销售渠道

一是要严格按照《泸溪椪柑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全县椪柑“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防病治虫、统一包装品牌、统一收购销售。全面推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质量安全化、加工精深化、经营品牌化。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尽快由无公害转型升级到绿色、有机食品行列。达到以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抢市场,以市场带发展,尽快唱响“泸溪椪柑”大品牌。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精英引领,在各大城市建立销售窗口,在各大城市水果大型批发市场打造泸溪椪柑展示平台和销售柜台。三是利用“互联网+”模式扶持鼓励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挖掘市场潜力,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四是鼓励生产大户,经营商与大中农超有效对接,拓展产品销路。

⑤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制定财政扶持政策,以奖代补加大投入,尽快完善果园集雨池、机耕道、运输轨道、运输索道等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完善贮藏保鲜库等配合设施,按区域按产量建设冷鲜保鲜库、贮存气调库等相应设施,延长椪柑保鲜期,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二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实行“科企合作”、“院企联姻”、“校企合作”,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推进椪柑产品研发,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对椪柑进行椪柑精深加工,向果糖、果脯、果酒、果粒橙、金果粒等精加工方向發展,解决鲜果卖难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确保增产增收。

⑥进一步加强领导,压实责任

一是在县乡两级成立专门工作领导机构,由县乡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亲自专抓椪柑产业的振兴,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压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发改部门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立项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的财政奖补等扶持政策,土地管理部门要研究出台土地流转等创新管理模式,便于产业管理。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加大办点示范力度。县乡农业农技部门切实开展“一站一基地、一人一块地”等样板示范活动,带动和指导产业发展,商务部门要加大市场的开拓和信息的研划,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总之,泸溪区域小气候特别适宜椪柑种植,椪柑在泸溪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挫折受损的历史过程。目前,已到了亟待振兴的关键时刻,要认清形势,认真研究椪柑产业的制约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优化区域布局,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技术规范与标准,加大投入等措施入手,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切实做大做强泸溪椪柑品牌,让泸溪椪柑真正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让泸溪椪柑走出中国,畅销全世界。

(作者单位:416100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武溪镇农技推广服务站)

猜你喜欢

泸溪泸溪县全县
湖南泸溪县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改造对策
泸溪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实验
泸溪11万吨椪柑鲜果求销路
析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以区域教学模式构建整体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湖南省泸溪县为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生查子 泸溪游(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