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需求的中技物联网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研究
2019-07-27王学峰
王学峰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联网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工院校逐步构建和完善物联网专业,并以人才需求为驱动,结合中技人才培养特点,致力于培养多层次、应用型物联网人才。本文基于中技物联网专业现状,从市场导向和人才需求的视角,提出中技物联网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 物联网专业 人才培养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给技工院校的物联网专业發展提供了机遇。物联网专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学科,是技工院校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重大举措。由于物联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时间较短,对应的职业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尚不成熟,但同时社会对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如何基于人才需求与就业导向,完善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技工院校研究的重点。
一、中技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
1.物联网多层次人才需求及前景
物联网是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的领域,由于近些年才起步,因此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应用型人才,即能够从事物联网专业领域的基础操作、日常维护、系统二次开发与安装调试、售前售后管理等;二是“中级人才”,即从事应用层技术的研发,结合具体领域或企业,能够完成具体项目的分析设计与实施;三是“高级人才”,即从事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大型项目的构架与管理等工作。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对物联网各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都较大,因此技工院校在开设物联网专业以及多层次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技能,具备基础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并重点培养“中级人才”,同时兼顾“高级人才”的培养,实现从“初级”向“高级的过渡。
2.物联网人才培养的不足
笔者对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建设了物联网专业,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在设置物联网专业课程与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时,缺少足够的“行业领域所需应用型人才调研,对具体的应用型人才标准定位不清晰,导致课程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其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未凸显清晰的市场导向,对市场变化的响应不够及时,很少根据市场调整教学;再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定位不清晰,没有结合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对人才层次的定位不清晰;最后,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与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教育的配合不够。
二、中技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瓶颈
一方面,技工院校学制设置的客观原因,使其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安排方面存在困境。对于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而言,出于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的需要,学生往往是进入学校不久即开始专业学习。这也导致通识教育课程安排有限,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不够,学科与专业换分过于清晰,阻碍了学科交叉融合。由于学生通识教育学习不够,他们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学科,进而影响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物联网行业本身起步较晚,相关企业发展也在摸索中。这也导致技工院校在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中容易出现“产学研脱节”的现象,学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和知识体系均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体系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不及时,造成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低。因此中技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并保持一定灵活度,积极寻求企业、社会力量的支持,做好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的衔接。
2.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从目前行业对物联网人才需求的调查现状来看,无论是哪个层次的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行业对其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对其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学校应注重课程的交叉融合,寻找各学科的契合点,并结合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制定柔性的“通识+专业”课程融合方式。结合公共课程、物联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的特点,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专项教学,对公共课程、基础课程进行交叉设计,帮助学生重构文史、数理知识体系。在基础课程中突出学生思维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中级层次”与“高级层次”的专业应用能力。
物联网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又与其他专业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比如计算机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导致学生在刚接触该专业时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晰。但从物联网技术与行业本身来看,这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信息工程、控制科学等相关技术而拓展的“新业态”,且其对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首先应将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回归交叉融合与工程范式的原生态,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践环节。学校层面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社会力量的合作,开发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强化产学研结合。要注重物联网专业前言课程、特色课程的设置,注重其灵活度,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科研项目,条件允许的话,则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的深度融合,进而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
3.深度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
物联网专业技术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要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分析、综合、批判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的思维意识,这样才能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从中技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来看,要突出“中级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向“高级人才”的靠拢与过渡,使学生具备在认知、自我与人际领域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在具体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一是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到物联网专业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研究性教学,满足“中级人才”与“高级人才”的需求,实现应用型与研究型的融合。
三、多层次人才培养策略
1.明确多层次人才培养内容
实践教学表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向一个标准培养”,学生本身就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学中应关注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培养,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跨学科、跨专业完成选修课程。学校层面的课程体系一旦确定就不宜频繁变动,但在多变的市场和行业环境下,在实践教学中,可建立柔性的教学体系,动态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将行业中最新的动态、专业成果等反映到教学中,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学,促进自主创新。
2.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
物联网专业多层次人才要满足“应用型”“研究型”“技术技能型”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中级应用型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以及从“中级”向“高级”延伸拓展的潜力。基于此,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是满足中技物联网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建立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同参与的专业课程体系,多部门共同研究和预测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前景,并将其与行业发展动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及时调整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学校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积极从外界聘请物联网行业专家来充实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三是借助学校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求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与实习基地。
3.对接市场动向,提升人才综合职业素养
学校在设置物联网专业,以及构建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保持可持续性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方向,定期整理出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并结合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物联网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还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最好是结合当地、周边地区的市场动向,以及学生的素质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学生素质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动向,调研总结出物联网行业所需的“软硬件”,比如核心技术、应用能力、技能证书等,使教学与市场所需的“软硬件”对接,并凸显核心课程,使学生能够适应各层次人才的需要。此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多層次应用能力,而且应积极响应社会提倡的“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将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注重人才专业能力外的思想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秋丽,黄刚.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
[2]1海龙,张书钦,刘卫光.物联网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 5(2).
[3]冯蓉珍.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3(2).
[4]邹承俊,李雪.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