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中国司法鉴定》2001—2018年发文状况分析

2019-07-27谢小平潘桢杰余雨欣

中国司法鉴定 2019年4期
关键词:司法鉴定法医发文

谢小平,潘桢杰,王 康,余雨欣,梁 曼

(1.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 法医学系,湖北 武汉 430030;2.广东法正司法鉴定所,广东 韶关 512000;3.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中国司法鉴定》是由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原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科学技术和制度建设等综合内容的国家级期刊。目前已正式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自2001年创刊以来,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可持续的刊载学术、科研成果,介绍司法体制改革进程,记录了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发展历程,在司法鉴定领域日渐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应用计量学软件CiteSpace[1-2]对《中国司法鉴定》2001—2018年所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综述18年来我国司法鉴定领域的制度演进过程,历数鉴定技术领域有效指导实践的探索性文献及相应作者和发文机构,以期为司法鉴定专业趋势和社会服务延伸方向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精确检索《中国司法鉴定》的论文数据,时间跨度限定在2001—2018年(2018年12月12日检索),共获取2903篇文章。对检索数据进行人工筛查,去除书讯、鉴定中心介绍、教学培训计划、会议介绍、更名等非学术论文,共获取有效论文2621篇。

1.2 研究方法

将上述论文信息导入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3,利用寻址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PFNET)和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框架,设置分析时间为2001—2018年,节点类型为文献信息集合的关键词、作者及发文单位,用关键路径法分析数据元素、绘制可视化图谱[2]。

2 结果

2.1 司法鉴定领域研究分析

2.1.1 司法鉴定发展及关联分析

通过分析刊载论文的关键词、标题和摘要中词汇的频次等,查找司法鉴定发展的关注热点并描绘节点关联图谱(图1),可见司法鉴定的主要发展脉络。十余年来,虽然司法鉴定专业不断发展,司法会计、建筑工程等鉴定领域逐渐得到延伸,但法医、物证类鉴定仍然占据司法鉴定最大份额、法医学各分支学科相应类别鉴定均分化成熟,并衍生出专家证人、专家辅助人等研究热点群体。尤其是专家辅助人,作为我国2013年《刑事诉讼法》首次正式确立的新生制度,能在短短5年内即在图谱中凸显,足以彰显其在庭审质证过程中的实质审查力度及蓬勃发展趋势。道路交通事故和医疗损害作为鉴定实务中的两大委托事由,也体现了我国司法鉴定诉求中的两大社会矛盾:高速发展的汽车保有量及道路普及率带来的交通事故剧增;未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善的医患关系下对医疗损害的争议及医疗事故的平息。可以预见的是,上述两大矛盾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亟待鉴定解决的焦点所在。重复鉴定,作为多头鉴定的代名词,严重损害司法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已困扰司法活动十余年,归结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除刑事诉讼制度安排、机关职能分工和资源配置外,更多源于无视鉴定程序法则、不遵守证据规则且滥用自由裁量权等行为,而对此类行为的规范,除了严控检查机构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及质量控制体系外,需更加注重鉴定人的能力、水平、从业经验、业绩以及职业操守。

图1 司法鉴定发展及关联图谱

在司法鉴定发展关联图谱基础上,逐年分析引文发表年份建立司法鉴定关联时间线图谱(图2),再以聚类强弱程度显示标签,可以有序看到司法鉴定发展推进过程中为学者们关注的系列概念[3]。“司法部”作为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主导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最上层建筑;主管全国“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而“司法鉴定人”则运用专门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诉讼、仲裁等活动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出“鉴定意见”。根据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将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细分为“法医学鉴定”“司法会计鉴定”“文书司法鉴定”等;其中“法医学鉴定”则根据“法医学”学科分类,细分为运用“法医临床学”进行的法医临床鉴定,运用“法医遗传学”进行的法医物证鉴定等等;而法医临床鉴定执业除了依靠理论和技术外,还需参照司法鉴定适用“标准”来进行评定;鉴定标准因其自带年代属性,相继出现新旧迭代,最终形成现行有效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前文提及的“医疗事故”和“交通事故”作为鉴定实务中的两大委托事由常串联起多类别司法鉴定,如“医疗事故”视被鉴定人就医后健在情况归属于法医病理鉴定或法医临床鉴定,若涉及病历质证则关乎文书司法鉴定等;我国医疗环境欠佳,医疗事故鉴定诉求日益增长,也提示司法鉴定执业者们在缓和医患关系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图2 司法鉴定关联时间线视图

2.1.2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常被定义为一定时间内出现频次较高、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论文所共同探讨的科学问题,可通过突现词[4-5](burst term)图谱体现。即设置检索对象为关键词,通过突现词分析功能定量关键词的突现强度、突现起始和结束时间及可视化突现时间段等信息(图3)。十余年间,高强度突现词条除了上述关联时间线图谱呈现的聚类标签外,还依时间先后顺序出现了五类突现词:第一是组织机构类词条,如司法鉴定中心、司法厅、司法行政机关,不仅呈现我国在加强司法行政工作上的举措,还缩影了推进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进程中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格局和管理体系。第二是行政管理类词条,如司法鉴定体制、管理、统一管理、鉴定程序,回溯我国健全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历程中,完善运行机制、协调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了统一审核登记、统一编制名册、统一鉴定程序、统一鉴定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等基本要求[6]。第三是司法鉴定实务类词条,如法医学检验、司法鉴定活动、法医鉴定、鉴定人出庭、专家辅助人,司法鉴定主体依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仪器、设备,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对专门性问题作出专业的认定或判断。同时,随着我国司法鉴定功能内涵的逐渐丰富,诉讼、调解、仲裁等多种诉争领域转变,司法鉴定主体已不限于鉴定人,还延展至专家辅助人,而鉴定活动及功能也从庭审之外的司法鉴定本体扩展至庭审中的出庭质证。第四是证据系统工程类词条,如证据、工程造价、电子证据,捕捉系统、完整的证据链是司法证明活动的基础,提高证据科学技术体系化水平,是保障司法鉴定客观、公正的关键,不断加强证据系统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和实现司法活动法治化、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是法医司法鉴定类词条,如刑事责任能力、法医病理学、医疗损害、伤病关系、交通伤、法医毒物学。

上述词条基本涵盖了各类别的法医类司法鉴定,法医类作为“四大类”司法鉴定之首,在鉴定业务总量上也多年稳居第一,截至2017年,“四大类”鉴定占业务总量的92.49%,法医类又占据“四大类”鉴定中88.47%,法医临床类鉴定仍然是“四大类”鉴定中最主要的业务,其次是法医毒物和法医物证[7]。

图3 突现词图谱

2.2 机构、地域分析

将《中国司法鉴定》论文的发文机构按发文量排序(表1),再结合机构所在省份及该省所有机构的发文量分区统计,可见自2001年至今十余年间,上海、北京、重庆三地的发文量均在100篇以上,其中,上海地区以563篇的发文量稳居第一,贡献量前两位的机构分别是: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原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含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375篇)及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含其司法鉴定中心)(112篇);发文量位居第二的北京地区(375篇)则主要依靠中国政法大学(82篇)、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44篇)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43篇)等机构;而重庆地区(121篇)的西南政法大学(含其司法鉴定中心、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11篇)则是当地发文绝对主力。江苏、辽宁、广东三省份发文量在40~99篇水平,四川、浙江、湖北、山西、湖南、海南在10~39篇之间,其余省份与自治区均小于10篇。

纵观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不难发现,司法部、公安部等相关单位、各科研院校因其在司法类的固有工作、研究属性,其所得为本刊主要投稿来源,此10家机构共发文822篇,占本刊发文量(2 621篇)的31%,足见我国的司法鉴定工作在行政机关和科研院校协同探索中不断可持续发展。这也再次印证了本刊集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于一体,合鉴定制度建设与管理、科学技术前沿探索为主要内容的发文风格和定位(表1)。

表1 2001年至今发文量前10机构

通过发文机构为网络节点的可视化图谱呈现机构发文量和各机构间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发现上述重量级发文机构均占据醒目位置,与其他机构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而此类合作关系在各地区内尤其紧密,如上海地区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原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以及北京地区的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

2.3 作者合著分析

作者合著图谱可直观罗列学科领域中的高产、核心作者及与其合作的共现作者,发文量排序靠前的作者们基本来自上述重量级发文机构;同时通过分析作者的网络节点强度和群聚效应来反映作者们关注的领域和合作关系扩散的途径[2]。综合作者合著图谱及其从事专业与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提示作者们主要以专业开展合作而在图谱中形成群聚。如: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沈敏、向平、李莉、朱广友、陈忆九等作者分别从事法医毒物、法医物证、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类鉴定及研究,因所在机构呈共聚群体;而杨旭、徐彻、施少培、卞新伟、罗仪文等作者则主要从事文书鉴定等,虽同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但因从事鉴定、研究类别而另成共聚群体。

2.4 基金项目分析

有别于中文文献收录字段,就中国知网收录的本刊论文基金信息汇总资助项目详情(表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仍是本刊论文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类别。司法鉴定领域的制度建设等多涉及法学等文科领域,因此社科基金也有不俗的资助力度。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文章的数量对比分析,2013年前,省部级项目资助文章数相对国家级项目较多,但在2014年后,国家级项目资助文章数基本高于省部级,考虑可能与近年资助额度提升有关。

表2 各类基金项目文章数汇总表

3 讨论

CiteSpace“共现聚类”分析是将各种信息载体中的共现信息定量化,以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特征项所隐含的意义,展现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关键词的内在联系,通过可视化分析高效概括研究方向、热点问题,展示期刊收录风格。系列图谱通过多个不同节点分析(如关键词、机构、作者),对每个节点多角度分析(如对作者的发文量频次、中心度结合分析),获得更具有可信度的潜在信息(分析得出作者的发文量、合作情况、影响力范围),显示了知识领域的隐含模式和结构规律,及制度建设随着时代变迁出现的关键内容。

通过对2001—2018年发表在《中国司法鉴定》学术论文的可视化分析,可见司法行政机构及科研院所和政法系高校承担起了推动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前行的主要学术研究工作;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统一经历了“提出”“确立”“健全”及正历经的“完善”[8],其中包含了司法工作者及学者们的诸多交流合作,此类协同合作研究为我国治国理政提供科技动力。

法医学鉴定作为“四大类”司法鉴定之首,不仅体现在业务量上,更集中在科技内涵中。通过“大数据”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法医各学科分支在近十余年间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及前沿热点,快速、高效的科学技术方法迭代为科学化的司法鉴定提供了基础,也大大提升了鉴定意见的客观准确性,为公民伸张正义、维护司法鉴定公平正义给予了技术支撑。

司法鉴定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的高度来维护司法公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司法鉴定》2001—2018年所刊发的文章进行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回顾18年来我国司法鉴定发展的价值核心,初步总结司法鉴定及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以期为司法工作者们未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向。

猜你喜欢

司法鉴定法医发文
虫虫法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鉴定问题研究
法医的正义之路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鉴定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
司法鉴定人出庭保障问题研究
——以司法鉴定机构为视角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女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