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VR新闻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以上游新闻VR栏目为研究对象

2019-07-27武会园郑晓纯

科技传播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选题受众

武会园,郑晓纯

VR新闻是利用虚拟现实输出设备为载体,融合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等信息,给观众以浸入式体验的一种新闻。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这种新闻打破了受众阅读新闻的媒介局限,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感官视角,为用户参与新闻提供了平台 ,带动了新闻生产的变革。

1 我国VR新闻的应用现状

根据CSM媒介研究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视市场回顾》报告显示年轻人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下降明显,互联网新闻、短视频等新型传播途径分散观众电视新闻关注度。这也使国内外媒体逐渐将视线放在新技术与传统内容结合这种新的报道形式上,通过不断尝试,探寻VR新闻这种新的报道模式。

我国媒体是在2015年开始积极探寻这种新闻报道模式。中国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是由财新传媒集团推出的,主题是云南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让观众“亲身”感受留守儿童居住的环境和生存情况;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也制作了“9·3”阅兵VR全景视频,全程记录阅兵盛况;2016年,VR新闻实验室在北京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广州日报》《大连晚报》《海南晚报》等12家主流报纸,旨在通过合作共同探寻VR新闻的报道方式。同年6月,上游新闻成为国内首个打造VR新闻频道的专业新闻App,通过上游自主模块开发,记者和平台用户几分钟内即可把新闻现场的VR场景拍摄传回,给读者最直观、最真实的新闻报道。2018年春节前夕,新华网推出春运VR视频,国内新闻界开始了一场“带着读者去现场”的新闻报道模式转变的热潮。

上游新闻是致力于解决用户获取信息痛点的移动互联网新闻品牌,于2016年6月打造VR新闻频道,是国内首个打造VR新闻频道的专业新闻App,带读者“亲临”现场,开启了上游新闻全新的突发、直播类新闻采访模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目前上游新闻VR频道支持全景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其发展状况和VR新闻的生产策略在当代VR新闻报道的领域中具有参考性和借鉴性。

笔者选取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上游新闻App在这一年里共发布的150篇VR新闻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选题内容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上游新闻AppVR频道2017年10月4日-2018年10月19日VR新闻内容分类表

笔者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发现,旅游景观类占样本的42%,其他题材在呈现方式上也十分注重观赏价值。在阅读量方面,150篇VR新闻的平均阅读量过万,旅游景观类总体阅读量高于其他。在新闻观感质量方面,旅游类题材的画质如“重庆工商大学玉兰花盛开缤纷娇艳”会更加的清晰,而比赛现场类的如“第十一届亚洲U18女子排球竞标赛”的画质相较模糊,且场景单调。

笔者点击进入一篇VR新闻里,有场景选择,文字描述和VR眼镜视角的菜单。以“《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为例,有7个场景可供观看,分别遍布展馆的各个角落。在每个场景中受众都可以通过手指滑动达到360°转换观看视角和聚焦的效果。文字说明相对简单,只简单阐明了新闻的五要素,没有再深入。而VR眼镜视角则需要佩戴一定的VR装备,并不适用于日常的观看。

与传统新闻相比,VR新闻的视角更加的多元化,而且是以第一视角“亲临”现场,不受时空的限制,获取信息更加的快捷。但内容有限,观感不佳等挑战也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2 VR新闻的创新与优势

2.1 时空不受限制

由于时间和地方差异,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受众了解新闻只能通过媒体所提供的图片、文字等来形成对一个事情的认知。而VR突破了这一限制,通过VR技术给予受众多场景的视觉体验,将受众带到“现场”,让受众自己从中挖掘更多的信息,使受众更直观地接触现场,了解较为客观的新闻内容。以《我爱重庆》为例,受众可以“亲临”重庆,亲身体验重庆的街景和人文风情,感受重庆当地的氛围。这种全方位的立体报道是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

2.2 新闻叙事结构由线性叙事转向复式叙事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中,一般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新闻,叙事结构是由开头到结尾的线性叙事且叙事角度较为固定。而VR新闻突破了线性叙事的束缚,不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是“开端—探索—指意”[1]。

上游VR新闻不再依赖于文字和图片,进一步打破了时空因素对新闻报道的限制。受众由知道信息向感知信息发展。在没有背景资料的补充下,受众从点击开始,就是以目击人或是当事人的身份来观看VR新闻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场景,成为场景中的角色,去探索场景中的细节。以《智博会开幕,带你看现场》为例,打开这篇VR新闻,受众可以通过手指滑动或佩戴VR眼镜等设备,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关注点自由转化观察视角,打了传统的屏幕的界限,在360°全景照片中,受众既可以观看智博会现场,也可以看到参观智博会的热闹人群。

2.3 传受关系由单一维度转向多维度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中,受众是根据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的阐述、呈现来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是接受信息后自我“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解码”错误从而改变了原本的情感表达。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过:“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拓展或延伸。”[2]上游VR新闻延伸了受众的感官体验,尤其是视觉的延伸。VR新闻打破了空间对受众感官的束缚,信息获取方式得到了创新。当受众处于VR新闻中时,可以手动选择改变场景、佩戴特殊的设备移动身体来观察周围的环境。原有单一的维度被打破,出现多维度的互动。在上游VR新闻中,有关于“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现场”的VR新闻,这一篇VR新闻呈现的是全运会开幕式表演,周围是穿着雨衣、挥舞着荧光棒的观众,会给受众一种仿佛也在现场的错觉,下雨也挡不住的热情从屏幕中溢出,也忍不住为表演叫好。

3 VR新闻的风险

VR新闻在新闻制作上,新闻生产报道方式上等形式有所创新,但同时也存在着技术不成熟、缺少内容建设、选题局限等方面的风险。

3.1 技术发展不成熟

在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都将VR新闻等同于全景视频或全景图片,这两者还是存在区别的。VR技术强调“沉浸”“交互”和“想象”,其中“交互性”是指“通过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人机交互,VR用眼球识别、语音、手势乃至脑电波等多种传感器,与多维信息环境的交互,逐渐趋同于同真实世界的交互”[3]。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是如美国传媒集团Gannett推出的新闻作品《收获的变化》。国内能掌握此技术的人才并不是很多。以上游新闻App为例,它是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来,并没有真正掌握VR技术的团队。而360°全景视频或图片更受我国新闻媒体欢迎的原因是其只需在新闻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相较简单,还能保证一定的时效性。即使是这样,VR新闻无论是在采编还是制作方面,都需要极大的技术支持。

在制作方面上,其成本也是要比一条普通新闻高得多。记者不仅在报道上所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多,在用虚拟技术呈现新闻的时候,所用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会更多。据观察,上游新闻App里每条VR新闻的间隔周期少则三天,多则一个月。

在观看设备上,VR新闻需要借助VR眼镜观看效果才会更佳,虽然现在媒体都推出了裸眼观看,但是在观看过程中也会出现眩晕的情况,观看效果还有待提升。上游VR新闻也设置了裸眼观看和佩戴VR设备观看这两种选择,因特殊设备的限制,往往只能通过裸眼观看。在裸眼观看的时候,需要手指滑动屏幕来更换场景不同的方位,如需文字说明,还需点击菜单栏的文字,画面与文字无法同步,上游的VR新闻尚未像新华网的VR新闻一样实现了解说与画面同步,这就使受众在新闻认知上仅仅是表面的图像认知。

就目前来看,各媒体的VR视频还处于测试阶段,并不成熟,能制作VR新闻的媒体也不是很多,一篇VR新闻的制作需要全景相机等硬件设备的支持,观看VR新闻时的设备及受众的观感等因素都在影响VR新闻的传播效果。

3.2 缺少内容建设

无论何种媒体、何种形式的新闻,内容为王是基本原则。在新闻短视频、自媒体等夹击下,上游VR新闻的内容缺乏影响力,就难以占有更多受众资源,吸引受众更多的注意力。上游VR新闻会压缩新闻要素,例如在2017年9月1日,上游VR新闻推出题为“孙杨生涯百金庆功会现场”的一文中,只有一句“8月31日晚,天津皇冠假日酒店。”结合新闻题目与文字解说,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是对此新闻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更深入地去了解事件的真相。对比中国青年网对此事件的新闻导读:“8月31日下午,在夺得第十三届全运会400米自由泳金牌3个小时后,孙杨来到一家酒店准备和家人一起吃饭,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一场盛大的‘百金庆功会’。在庆功会上,面对父母、教练、团队和粉丝,‘大白杨’数度落泪。”我们更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相比之下,上游VR新闻对此事的报道是忽视了更有价值的部分,受众会被无关紧要的信息所打扰。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吸睛的因素层出不穷,但随着传播渠道的不断普及,内容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优质的内容会带来更好的传播。没有优质内容吸引受众,受众黏性降低,从而更缺乏内容生产资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媒体必将无法长久立足[4]。上游VR新闻需加强内容建设,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找好自身的定位,减少对新闻要素的压缩,将新闻事件表达完整。

3.3 新闻选题有限

有媒体人认为,虽然VR的确会成为世界的潮流,但因其设备的不完善、制作周期长等因素,决定了其不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威胁。无法保证时效性也已然成为VR新闻的短板,也造成了其在新闻选题上的局限性。

衡量一篇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新闻选题,好的新闻选题是报道成功的一半。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时政、民生、经济、体育赛事新闻等题材都是比较普遍的,但是VR新闻适用题材并没有如此广泛。上游VR新闻的新闻选题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是关于旅游景观类、园会展览等观赏价值强的题材,占比42%,其次是展览类与体育赛事类,而民生、经济类的占比是很少的。总体来说,上游VR新闻更多的是报道可预知、非突发的事件。而且上游VR新闻的呈现方式仍然处在全景化新闻的第一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全景图片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在没有VR设备的支持下,想要达到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还是有些困难的。

3.4 加剧“拟态环境”

VR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业的准则,带来颠覆性的挑战。一是新闻的叙事理念VR新闻注重的是报道者的体验,是用报道者的所看所听所感来描述细节;二是虚拟现实与现实的界限模糊化,虽然VR新闻是尽可能将原场景呈现给观众,但是它始终不是现实,且更易于让受众将现实与虚拟世界混淆;三是过于注重感官的体验,削弱了新闻价值。虽然VR新闻给观众带来沉浸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观众心理层面上的情感交流,但过多的沉浸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上游VR新闻更多的局限于全景图片的传达,没有文字的引导极易产生阅读模糊,在文字无法传递有效信息的时候,受众只能沉浸在全景图片中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知,让受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新闻事件,影响了新闻价值的传达。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即大众传播并不是对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经过选择与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因为VR新闻中的场景真实,人们越难以捕捉对信息的控制,辨别信息的难度在加大[5]。上游VR新闻在生产新闻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对传统新闻价值的追求,在只有画面和简单的文字的引导下,受众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和辨别事情的能力,很容易被虚拟的沉浸感所迷惑,从而影响了对新闻事件形成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在未来,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VR建构的“拟态环境”必然会更加模糊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变得更真实也更虚假。这就需要受众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对信息的捕捉更加地敏感,同时VR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加强,不要把VR新闻当成是导演的作品,仍需保持对新闻价值的追求,对VR镜头语言也需不断地探索。

4 VR新闻发展的前景与思路

通过对上游新闻的研究分析,我们得知当前我国VR新闻还停留在360°全景视频或图片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不能否认的是,VR技术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新闻报道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新闻叙事上打破了线性叙事的束缚;在接受信息上,受众不再是被动得旁观……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新闻媒体的改革,因为只有不断地适应市场,才能够脱颖而出。

4.1 发展前沿技术

VR新闻若想发展,在技术方面要更加创新,大环境下的技术不足可以通过改变产品本身,来适应环境。人体在适应VR这一方面仍然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如果观众在观看新闻时不能适应VR的画面,出现眩晕的情况,那么VR新闻也不会俘获民心。

VR技术需要再突破是当务之急,可以选择与专业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如《纽约时报》就和Vrse合作,把新闻内容的拍摄剪辑外包出去,将自身的采编能力与技术公司的前沿技术相结合。从《无家可归的孩子》这类灾难性报道到《探索冥王星冰冻的核心》这类科普性报道,纽约时报用两年的时间制作了20部高质量且深入人心的VR影片。

4.2 培养复合型人才

根据全球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在2016年发布的《全球VR人才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VR人才数量占全球2%,比印度还低。但从VR职位的需求量来看,中国则约占18%,排名第二,供需极大地不平衡。而当前VR开发人员大多是从游戏、动漫等行业转型,由于技术上的差异性,导致人才很难快速融入VR领域[6]。现中国VR新闻产业仍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复合型人才,人才储备不完善。可探索将VR技术引进高校培养的创新模式,培养同时具备摄像、剪辑、特效制作、交互以及硬件设备知识设立的复合型人才;建立VR新闻实验室,加强媒体间的合作,利用媒体资源分享VR应用的经验,交流互动,共同推动VR新闻的整体发展。当然,VR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全面,也需具备新闻从业者道德素质。把握好和控制好新闻尺度,不要让VR新闻沦为娱乐的工具。

4.3 永远内容至上

技术是推动媒介发展创新的动力,但不可能成为决定媒介消亡的决定性因素。内容永远都是新闻的第一生产力。在短暂的时间内,新型的技术会给受众带来新鲜感。一旦新鲜感褪去,只有内容能留住受众。所以VR新闻不能用技术,选题娱乐化去吸引受众的眼球,要真正地运用创新的报道手法来为受众服务,增强新闻价值,提高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达到利益与服务的最大化。

那么什么内容是受众愿意看的呢?笔者对150篇VR新闻的阅读量分为三个区间,发现0~10 000阅读量的占比为35%,10 001~20 000的阅读量占比为52%,20 000以上的占比为5%。发现受欢迎的新闻选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选题,尤其是涉及房地产、学生高考、工作等社会话题。第二,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选题。这些事件本身就具有影响力,VR新闻为受众提供近距离的“感受”,自然关注度也不会低。

总的来说,VR新闻想要发展仍需完善很多方面的问题。在技术热潮下,更应该理智得去思考,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立足于优质的新闻内容。

5 结语

VR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方式,以报道者的视角,加入个人对细节的处理以及个人的体验,用细腻的文字来表述,后期用VR技术将原生态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给观众带来沉浸感。近几年国内外也都出现了VR热,也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虽然VR新闻得益于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它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挑战,比如新闻制作、新闻尺度、受众情感和新闻伦理等方面。在过度地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新闻的价值可能会被削弱,新闻的内容也变得浅显。所以VR新闻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选题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谈诗词的选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