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如何应“变”

2019-07-27陆琦

科技传播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失灵基础人工智能

关键在于基础能力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企业产业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进步的时代,人类经济体系、社会体系越来越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

而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指出,现代技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不同于基于经验的技术。

“技术有规律,技术创新有目标,不同的需求会带来不同的技术,关键在于基础能力如何。”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事实证明,当拥有了好的基础能力,就能生成各种各样的技术。在新工业革命来临之际,美国对我国发起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对有可能对其技术优势形成挑战的企业进行围堵,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未来竞争主导权。

潘教峰认为,这种情况下,我国应坚持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不能排斥国际合作,但关键是要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

我国几十年来一直学习消化吸收国外成果,“学习”的逻辑深入骨髓,现行创新体制、制度、政策背后也都遵循“学习”的逻辑。

解决系统失灵问题

美国的优势是什么?李正风认为,是创新体系的综合优势,包括激励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与社会土壤、雄厚的科学基础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不断推进前沿技术发展的军民融合体系等。

“相比之下,我国的创新体系在顶层设计、产学研合作机制、基础研究引领支撑技术创新、激励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系统失灵’问题,严重制约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李正风直言。

所谓“系统失灵”,是指创新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联系,以及要素之间出现各种错配现象。

以芯片产业为例,涉及到电子、化工、光学、机械等多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其核心设备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来自于全球几十个国家、数百个供应商,形成快速变化的复杂创新系统。

“芯片产业系统存在的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变成制约,需要着力加强系统创新能力。”潘教峰强调,要从重视“点的突破”向重视“系统创新”转变。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科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使人类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风险时代。

“对于一项技术,强调它有多少好处是不够的,强调为了它做了多少安全措施也是不够的,强调遵循安全规范也是不够的,关键是它能否避免被恶用、被误用,能否承受、能否化解它被恶用、被误用的后果。”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说。

如人工智能,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对此,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元丰提出,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让科技造福人类,必须在科技发展中注入“道义”,不能见利忘义。在李正风看来,明确伦理治理是对人类负责,不是阻碍科技发展,而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陆琦)

来源:科学网

猜你喜欢

失灵基础人工智能
失灵的指南针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2019:人工智能
“幸运拍”失灵了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五抓五促”夯基础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