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郭村保卫战纪念馆
2019-07-27王茂华
□ 王茂华
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内一角
影片《东进序曲》我看过多次,其中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在江都郭村,可我没有去过那个地方。虽然在参加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之后,我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和研究,也写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但总感到还不够深入。2018年10月24日,我有机会在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实地参观,深感受教育、受启发。
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是以纪念刘少奇、陈毅、叶飞、管文蔚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郭村保卫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依托而建起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该馆坐落在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东进路,于1980年兴建,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是一幢两层楼房,上下层均设有展厅。展厅内既有图片,也有文字说明,同时还有很多实物。
通过参观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有关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加深了对陈毅关于尽力避免冲突战略思想的理解。关于郭村保卫战打与不打的问题,过去总认为陈毅是不同意打的,可是对于陈毅为什么不同意打,知之甚少。当时陈毅认为,挺进纵队兵力不多,双方力量过于悬殊,江南新四军由于同国民党冷欣部队交战激烈,暂时无法过江,在这种情况下,如作战不利,新四军将会失去大江南北的交通枢纽地带,严重影响江南主力部队北上。所以,陈毅要求挺进纵队尽力避免冲突。
二是加深了对陈毅统战艺术的理解。首先,从收兵城下来看,在纪念馆的展板上这样写着:“正当新四军苏皖支队尖刀连跨过九里沟,勇猛反击之际,陈毅从枪声中辨出了部队所到的位置,急令叶飞骑快马赶到前线,传令收兵。陶勇遵令收兵于九里沟以西。”这是陈毅作出的防止将“二李”推向韩德勤或日寇一边的重大策略。其次,从诚信谈和来看,在郭村战斗前,李明扬借故去了兴化。李长江败后,李明扬赶回泰州正不知怎么收拾残局。此时,陈毅主动打电话,表示释放全部俘虏,归还部分枪支,新四军东进以后归还郭村、塘头、宜陵等地。这让李明扬深受感动。随后,陈毅又派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带着他的亲笔信和《送友人》一诗赴泰州谈判,这不仅表现出重修旧好的极大诚意,也充分说明陈毅运用了高超的统战艺术。
三是加深了对郭村保卫战战斗经过的了解。我有在部队担任旅、团参谋长的实践,对该战斗中标绘的作战地图比较敏感。在一张作战地图上,有三个以郭村为起点的红色大箭头直插向敌军,看得出,这是我挺进纵队向顽军总反击的阵势。根据敌我军红蓝色箭头的对抗过程,整个战斗分为全面防守、转守为攻、全面反击三个阶段,先后打了七天。从6月28日发起战斗,到7月4日战斗结束,郭村一战,新四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四是加深了对这场战斗合力抗敌的了解。过去对夺取郭村保卫战胜利的学习和研究,仅仅认为是挺进纵队与顽敌的决战,对合力抗敌的因素关注不够。其实,夺取这场战斗胜利的合力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挺进纵队本身这一主要力量之外,至少还有三种力量的积极配合作用。首先,是奉命增援的苏皖支队。苏皖支队在陶勇率领下,日夜兼程200里,于战斗发起的当夜进入郭村地区,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参加战斗。紧接着,支队又接防了郭村北面的一线阵地,协同挺进纵队打退了顽军在6月29日发起的第二次总攻。而后又积极配合挺进纵队一起抗顽,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结束。其次,是举行起义和暴动的部队。比如,7月1日,在“二李”部队第三纵队第八支队任支队长的共产党员陈玉生,根据挺进纵队和苏北特委的决定,在泰兴的宣家堡率部起义。同时,在“二李”部队第二纵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任大队长的共产党员王澄、中队长姚力等,在泰州北面的港口镇率四大队及一个机枪连暴动。由于这些举行起义和暴动的部队的成功行动,从而很快改变了战斗中的敌我力量对比。第三,是郭村人民支援部队作战。在参观该馆时,仅一件事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一个有十几根约一尺长的竹签插着的木盒下面有这么两行文字:“郭村人民连夜赶削竹签3万余根,新四军设下竹签阵,大显神威。”由此足可见人民群众支前的力量。
我在加深了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在这场七天七夜郭村保卫战的战斗中,我新四军挺进纵队在苏皖支队的有力配合下,以2000多人的兵力,顽强抗击国民党顽固派13个团20000余人的围攻,并最终夺取了战斗的胜利。郭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激发了苏北人民的抗战热情,促成了新四军江南主力顺利北渡并实现了力量的集中,而且也为新四军东进黄桥、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揭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