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年前,“北漂”青年毛泽东的励志故事

2019-07-26

新传奇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北漂自传长沙

在少年中国学会一次讨论会上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毛泽东经济上的窘迫。毛泽东发言说:“总是坐着空谈没有用,应该付诸行动。把你的衣服给我,我来洗……大小不论,价钱一样。三天以后你就可以交钱取货。”

1949年3月23日,一支由11辆小汽车和1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行进在华北大地上,山道弯曲,尘土飞扬。

毛泽东坐在第二辆吉普上,戴着风镜与口罩来抵挡灰尘。他心情大好,与随行人员有说有笑,因为,他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軍总部迁到北平(即北京)。距离他上一次来这座著名的城市,已经整整30年了。那时,他还是一个“北漂”,穷困,然而,并不潦倒。

“总是坐着空谈没有用,应该付诸行动。把你的衣服给我,我来洗”

1919年的年初与年末,26岁的毛泽东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不过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这是出版于1937年7月的《毛泽东自传》中的一段话。

《毛泽东自传》,由毛泽东口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录而成,被誉为“中国第一自传”,是极其珍贵的重要文献。没人能想到,一个30年前的“北漂”,主导了北平这座古城的改名与新生,一个何等励志的故事!

此前,毛泽东两次到过北京:第一次是1918年8月19日,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一直呆到1919年3月,因母亲病重,返回湖南;第二次是1919年12月18日,率驱张请愿团抵达北京,“张”即为祸害湖南的皖系军阀张敬尧,毛泽东这次在北京呆到1920年4月,离京赴上海继续驱张活动。当年6月,张敬尧被赶出湖南,7月,毛泽东从沪返湘。

这两次来京,“北漂”毛泽东在北京城里几乎没有立锥之地。在来京的一群湖南青年中,毛泽东是最穷的一个,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里尔的名著《毛泽东传》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少年中国学会一次讨论会上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毛泽东经济上的窘迫。毛泽东发言说:‘总是坐着空谈没有用,应该付诸行动。把你的衣服给我,我来洗……大小不论,价钱一样。三天以后你就可以交钱取货。没有人响应。后来一位学生的妻子开玩笑说:‘作为绅士,毛泽东不会干洗衣服的行当。另外一位学生认为毛泽东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就对毛泽东说:‘那好吧,明天你来给我洗衣服,我要看看你会不会做。毛泽东真的做了,当然也就得到了钱。”

毛泽东不是绅士,他是偏远农村出身的青年。当然,他不是一个寻常青年,虽然很穷,却还能保持着欣赏别样景致的心境,在冰天雪地为梅花怒放而动情。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

身为“北漂”,毛泽东受到的打击,远不只是经济上的窘迫。《毛泽东自传》中写道: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得有几个是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当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一份管理员的工作,月薪8块大洋,非常低的工资了——当时同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一个月能拿420块大洋。

其实,来北京前,毛泽东在长沙,已经是一位“名人”了。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因志向非凡、才华超群,深受学友们的爱戴与推崇。但他的才能,远不只是纸上谈兵的层面。《毛泽东年谱》载:

“1917年11月15日,在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在第一师范附近徘徊。这时,毛泽东以学友会总务的名义,把学生志愿军组织起来,布防学校周围山头。当溃军向北移动时,毛泽东联络警察分所,利用他们的真枪射击,志愿军放鞭炮助威,高喊‘缴枪没事!溃军不知虚实,惊慌失措,纷纷缴械。全校师生议论说:‘毛泽东浑身都是胆……”

但是,离开了长沙,在欧美博士成堆的北京大学,只有一个中师文凭的毛泽东,自然没多少人瞧得上他。《毛泽东传》中这么描述:

“在北大的各个场合毛泽东的地位也同样低,只有在缄口不言时他才能去听讲座。一次,他斗胆向胡适提了一个问题。胡适问提问题的是哪一个,当他得知毛泽东是没有注册的学生时,这位激进而洒脱的教授拒绝回答……”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作为韶山一个农民儿子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农村,来到大城市,是在1911年。他步行120里路,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他跟斯诺描述过当时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我步行到长沙,心中极端地兴奋,一半生怕被拒绝,几乎不敢希望真入那个伟大的学校做一学生。”这一年,毛泽东18岁。

第一次到北京,也是毛泽东第一次离开湖南的远行,但跟当年初到长沙相比,兴奋仍在,却远远少了那份紧张,他已经相当自信了。自信,是毛泽东的重要性格特征。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豪迈自信,透纸而出。

毛泽东出身农家,貌似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他一直被轻视:在湘乡读高等小学,“许多有钱的学生都轻视我,因为我常穿破烂的袄裤”;在北京,被欧美博士轻视;在中央苏区,被苏联留学归来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轻视……但轻视,能击败毛泽东吗?

今年是2019年,距离毛泽东“进京赶考”,已有70年漫长的岁月;他离乡“北漂”,更是足足100年前的事了。

但有一个镜头是永恒的:在北京的严寒里,青年毛泽东穿着与同乡青年共用的一件大衣,驻足于冰雪之间,在一片银装素裹中,凝视若火焰般绽放的红梅,满心欣赏,热血沸腾。他乐观,不焦虑;他不抱怨,努力寻找问题症结与解决之道;他不在乎身外之物,他追求精神的强健,还有信仰的力量。

(《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北漂自传长沙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云的自传
I LOVE SPIDER—MAN
《李敖自传》
北漂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水乡记忆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