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评价与反思
2019-07-26陈慧敏卫佩行
陈慧敏 卫佩行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应用型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首届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进行了跟踪研究,从就业效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木材加工技术;就业效果;跟踪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231-04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成立于2007年,并于2015年被教育部遴选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同年,我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列入自主招生计划,面向江苏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毕业生,招生规模30人左右。培养具有从事家具制造、生产管理、家具信息化管理等岗位专业技能,最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能管理”现代家具制造业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江苏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木材加工技术“亚振班”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实现了“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协同育人”。本文将针對我校首届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农林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一、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出口国[1]。但是,我国木材加工企业偏小偏弱,加工技术落后,且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在全球化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地位。“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木材加工行业应尽快升级换代,从粗放式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从半自动化向自动化乃至智能化转变,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2]。然而,木材加工行业从业者学历普遍较低,难以操作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且缺乏创新意识,因而整个木材加工行业出现了升级换代需求与人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而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者“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推向企业及社会”脱节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升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国高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逐渐走向成熟。一般而言,应用型本科学校多采用教学见习、产学研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实践环节[3,4],而高职院校多采用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5,6]。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
人才培养首先需要稳定的生源保证,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众所周知,由于考生或家长对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缺乏了解,望文生义,常常对专业就业前景感到迷茫,造成招生困难,优质生源难以保障;另外,专业技术人才对行业的认同度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些实际困难迫使农林高校办学出现“去林化、离木化”,甚至完全脱离农林大领域,例如国内不少高校为了招生需要而改掉了原有的院系名称或专业名称。例如,图1所示为我校近五年来,木材加工技术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招生情况,可以看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前两年,木材加工技术学生人数在20人以下;现代学徒制实施三年来(2015—2017),木材加工技术学生人数稳定在30人左右,但是2018年由于学校招生政策调整等原因导致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人数有较大幅度下滑;两个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和家具设计与制造)总人数近五年来依然难以稳定。其他兄弟院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如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木材加工技术招生1000人,实际只招到270人[7];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不足10人,2012年仅3个学生报考该专业[8]。
实际上,木材是四大材料(木材、钢材、水泥、塑料)中唯一可再生的天然材料,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人们仍然离不开木材和木制品,反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对木制品的需求。经过多年发展,木材加工技术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木材加工,早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学科。在欧美发达国家,木材加工技术是很受重视的材料学科,各类先进技术层出不穷,如木材加工刀具CVD涂层技术、木材高度切削技术、木材纳米改性加工技术、木材超声波切割技术、绿色环保木材加工技术、木材除尘降躁技术等。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都需要一大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二、我校“亚振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
2015年,我校木材加工技术专业被遴选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后,当年即面向江苏省进行自主招生,共招收到29名学生。在实践中,我们确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校企双主体育人,培养爱岗敬业、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合作意识、有实践能力的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生产和管理服务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采取招生招工一体化,学生进校后,由江苏亚振家居有限公司、学校和学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依据校企双主体育人要求,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第一学期,由校企协同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和入职培训,学校负责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负责入职培训,使学生对工作单位增加了解;第二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认知学习,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文化,然后带着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回到学校向课堂、向书本要答案;紧接着在第三学期进行“工学交替”教学,生产实践和专业课程学习交替开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依然采取“工学交替”模式开展项目课程、岗位课程和实践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根据在各自岗位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写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
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我校木材加工技术“亚振班”运行情况来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及家长的肯定。
三、我校首届“亚振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
2018年6月,我校29名首届木材加工技术“亚振班”学生毕业离校,实际就业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在2018年3月,除7%即两名学生升学深造外,93%即27名学生全部进入江苏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工作,签订劳动合同。但半年后,即2018年9月份,有21名学生从江苏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辞职,另谋职业。据调查,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离家较远或对岗位不满意等原因而选择重新就业。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自然流动,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因而单个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时会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可见,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应该有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形成合力,单靠“学校+企业”这种一加一的力量难以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实施。
为了跟踪研究我校首届木材加工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的就业及工作状况,我们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调查问卷。
根据表1对学生就业岗位的统计,绘制出图4。由图4可知,13.8%的学生离开木材加工行业,其中通过升学转专业的学生占6.9%,在园林或电子行业就业的学生占6.9%;在木材加工行业,大部分毕业生(41%)从事的是设计岗位,其次是采购或销售部门(31%),有10%的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29名学生中仅有一名学生从事质检。根据企业岗位,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同学脱离了一线生产岗位。
根据表1对学生薪资水平的统计,绘制出图5。由图5可知,木材加工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大部分超过3000元月薪,仅有三位处于实习期的毕业生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据统计,木材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一年薪资水平基本实现翻倍增加。这种现象与行业特点有密切关系,木材加工技术行业对实践操作和经验要求较高,随着学生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薪资水平也会得到大幅增加。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经过二次就业,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在单位和岗位满意。这也说明,学生兴趣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予以重视。
此外,根据学生对课程学习与工作关联度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反馈专业基础课课程应加强。这也为我专业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明了方向。
四、总结与思考
经过我校木材加工技术“亚振班”人才培养的三年实践,校企合作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如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互动频繁,互相学习,探讨人才培养及教学内容,除保留必要的基础课程和思政课程,大幅较少一些与专业技能培养无关的课程,压缩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技术探讨,专业教师从交流中获得科研的源泉,企业技术人员从交流中获得了行业发展新信息,真正做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有若干問题仍然不容忽视,如:
1.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可以互相交叉,形成“人才立交桥”上升模式,但在我国,职业教育最高只到达大专层次,学生面临深造的“断头路”,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若能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立交桥的建立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加。
2.我国缺乏高职教育师资,高职院校教师基本毕业于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基本是本科的“压缩饼干”,教学管理随处可见本科模式,何为高等职业教育?这个问题依然困惑着广大高职教师。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系统工程,要从各个层面加以协调才能顺利推进,尤其是给参与企业实质性的激励政策以提高其积极性。
4.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意愿和契约精神应该充分得到体现,应建立自愿进入和退出机制,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意愿,也要尊重校企契约精神。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bgao.com/k/mucaijiagong/16854.html.
[2]钱小瑜.中国木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J].国际木业,2015,(9):8-12.
[3]孟国忠,周捍东.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5):13-15.
[4]卢成东.办好木材加工家具专业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2):103-111.
[5]尹满新.高职木材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6):82-83.
[6]韦春义,覃引鸾,龙大军.高职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2012,(10):164-165.
[7]http://www.dpcm.cn/html/edu/enews/20100702/5b4f7291
fca37ca5.htm.
[8]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3/06/44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