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工科院校专业建设
2019-07-26张幼军孙兴伟王洁田芳
张幼军 孙兴伟 王洁 田芳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专业建设是高校本科教学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修订培养方案、建立评估机制和实施持续改进等方面,介绍了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对促进工科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建设;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41-03
一、引言
工程教育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中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现。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的基础,专业建设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意义
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足够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完善的内、外部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要求。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专业建设是高校本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高等工程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参照标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工科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有:合理的培养目标、明确的出口要求、完善的内容覆盖、足够的条件支撑、可靠的实施效果。目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不适应以学生中心的要求、人才培养标准意识缺乏以及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机制缺乏等问题。因此,我们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遵循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培养方案修订、评估机制建立和持续改进实施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
三、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的专业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执行。我们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定位,修订了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是对毕业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培养方案的修订采用反向设计,由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具体化,根据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需要设置。
1.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等调查问卷的分析,确定目前和未来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对现有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现有的培养目标进行修改,制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培养目标。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制定本专业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毕业要求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逐步实现,为了将毕业要求逐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并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实施有效评价,经过分析论证,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较具体、可衡量的若干指标点,毕业要求1的分解如表1所示。
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根据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多个密切相关的教学环节组成,明确每个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作用,即每个毕业要求指标点都要有明确的课程来支撑(如表2所示)。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课程矩阵表达,课程矩阵表明每门课程教学对达到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程度。通过课程矩阵可以分析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依据,进而设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通过四年中各种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验及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培养逐步实现。
2.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倡导开放的专业教育体系和学生能力导向的教育思想,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通过进程式评价,考核四年间学生能力的达成。进程式评价能够辅助教师调控教学过程,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能力。
因此,我们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将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分解为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估,对每一个常规教学活动进行常态性的评估与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毕业要求和分解指标点是否合理、课程体系对指标点的支撑是否合理、课程大纲能否反映对毕业要求的培养和考核、课程大纲是否体现毕业要求、各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支撑各项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否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学生考试/考核是否反映了毕业要求的达成等。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应进行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坚持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能力,同时坚持教学过程的考查與学习效果的考查并重,更应注重学习效果;评价全体学生毕业时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所设定的标准。例如,对毕业要求的评价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方式进行。直接评价为通过检查支撑各项毕业要求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考核材料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间接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的统计数据间接估算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间接评价与直接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对直接评价方式和间接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后,分别进行权重系数赋值,将两种评价结果综合后得到毕业要求达成度。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通过评价每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达成来评价每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通过评价每项毕业要求是否达成来分析全部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直接评价中,通过分析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各个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达成所起的作用,针对每项毕业要求所分解的每个指标点,选择确定支撑该条指标点的主要代表性3—5门课程(教学环节),将所选教学环节的考核材料作为毕业要求达成的直接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课程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支撑强度,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作为评价的目标值。支撑每个指标点的所有课程的目标值之和等于1。毕业要求1.1的直接评价目标值如表2所示。在毕业要求达成的直接评价中,每个教学环节均取本专业本学年全体授课学生的考核材料,计算该考核材料的平均分值和及格率。及格率反映通过考核的学生比例,平均分值能够把全部选课学生的差异抽象化,代表了全体学生的一般水平。因此,选取平均分值作为评价数据,计算平均分值与满分的比例,再乘以课程目标值,计算结果为课程评价值,填入相应毕业要求评价表中。毕业要求1.1的直接评价值如表2所示。从每项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直接评价值中取最低值作为该项毕业要求的直接评价结果。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找出薄弱环節,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将着重进行这些方面的持续改进。
3.持续改进的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的实施,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根据评价结果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持续提高质量的目的。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体现的,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培养目标符合内外需求、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符合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教学活动符合毕业要求。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于2014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持续改进过程中,结合认证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工艺性、合理性和经济环境安全等因素考虑还不够全面”,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注重要求学生对产品的工艺性、经济性等进行分析、体现;并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指出的现场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修改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并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坚持教学过程的考查与学习效果的考查并重,更应注重学习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进阶式达成,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教学秩序的持续改进。
本科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必须打牢基础才能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李志义校长讲:一个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应该具备“123”特征,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和三个改进。其中:一个目标是保障质量,两条主线包括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三个改进为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完善机制,需要全员全程参与和强化实施,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我们在持续改进的路上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四、结束语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本科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使我们在人才培养定位和教育质量评估上有章可循,“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反映当前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工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推进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基础,育才树人为高校专业建设的本职。随着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国,我国工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相信随着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将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2]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13-118.
[3]李瑾,陈敏.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2-46.
[4]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47.
[5]余寿文.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及其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