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己方能不失己
2019-07-26
唯自净者可以净人。中国古代的为官者,大都是士人,是文化人,注重自我修养、廉洁自律,主张有独立的人格和操守。在他们看来,只有保持自身干净,节而不过、逐而不纵,才不会迷失自我,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清人金缨在《格言联璧·从政》中写道:“潔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为官从政,在清在洁,在亲民为民。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价值追求,也是为官者的从政之基、立身之本。
历史上,很多为官者都提倡“士”的精神,坚持洁身自好,希望自己有节操,有大丈夫气,把思想纯洁、灵魂圣洁、政德净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明代信阳知府胡守安,自律甚严,认为官吏在薪水之外谋取一分一文,于己于百姓都是有害的。他在《任满谒城隍》一诗中写道:“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他用清贫干净的为官履历,写下了自己独立的品格、高尚的气节、无愧的人生。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洁己之人,当“临阵勇,临财廉,临事勤,临民仁”。纵观古代清官廉吏,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坚持自我净化,视不贪占、不索取、不收受非分钱财为美德。明人吴讷官居南京左副都监察御史,两袖清风,清正廉明,出淤泥而不染。一次他奉命去贵州巡察,贵州地方官从府库中取出黄金百两,派人送给吴讷。吴讷不动心,取笔墨在封皮上题诗一首:“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浪间。”这首诗是自警、自省、自律,也是追求高洁人生的宣言。
“义利源头识颇真,真金难换腐儒心。”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不能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利利落落,总想搞点“意外之财”。这正是围猎者所觊觎的,他们会用糖衣炮弹引诱党员干部上钩,用“免费的午餐”让党员干部掉进陷阱。一旦围猎者的伎俩得逞,党员干部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人格尊严,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尚洁如登,从贪如崩。事实证明,人一旦贪墨,便难有自我。共产党人要坦坦荡荡做官,只能选择忠诚干净担当,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贪贿行为。倘若因小利而犯了糊涂,受制于人,就不能保有浩然正气、高尚人格。因此,党员干部当谨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洁己方能不失己,方能成就大写人生!(文:桑林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