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移动终端发展下思政课改革的路径探析

2019-07-26吴瑞芳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思政课机遇

摘 要 随着当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高校思政课的授课环境和授课内容也面临冲击,给思政课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智能移动终端为教学载体的思政课改革刻不容缓,从课程内容网络化、课程内容多样化以及课程评价科学化方向进行思政课改革,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智能移动终端 思政课 机遇 挑战 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吴瑞芳,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13

在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四十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外意识形态多变化、多元化、迅速化等特点,使得我国高等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条件下,高等学校思政课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调查中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长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 而在这众多的网民中,学生群体比重最高,手机,Kindle、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师生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了解各类信息资讯、发表个人观点,与他人进行观点交流,显然智能移动终端在高校的舆论战场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高校思政课作为树立正确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喷井式发展给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一、智能移动终端为高校思政课带来的机遇

(一)智能移动终端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在目前高校学生中,他们平时用手机或平板更多关注的是一些八卦花边,如:某某明星公布恋情;或者一些电影电视剧上映的消息。而对于真正有用的新闻时事,观点言论和深度的新闻报道,还仅仅停留在一个点赞或转发。在把握了学生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的大数据统计,对一些热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分类和整合,并在备课时以例子的形式融入授课内容,以所整合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为导入,把课本中最重点、最有价值的内容重新梳理,将刻板的书本内容进行时尚编辑,再以自身学识加以生动、接地气的点评。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被最大化激发出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特征。达到让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真学,真懂的学习效果,学会运用课堂知识认识世界,指导实践。

(二)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增加师生间的交流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大多数书本知识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大学里,思政课大多是大班授课,老师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同学,所以思政课堂就被学生们普遍当成了睡觉课,低头课,休闲放松课等等屡见不鲜,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然而台下回应却少得可怜,课上互动都不足,就更别提课下交流了。有一小部分不负责任的老师就干脆破罐破摔,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而大多数的老师们尽管想改变现状,却总是屡屡失败而无从下手。而现在随着智能移动终端使用人数的增加,老师们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微博或公众号上建立思政知识的学习平台,而且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昵称而不是真实姓名,交流起来也会更加放得开。师生之间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些社会的热点问题随时建立话题群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对于某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私信交流,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三)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及时补充思政课的相关内容

从课堂内容学习的补充来看,智能移动终端是最直接也是最具实用性的形式。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填补课堂教学的漏洞,拓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课堂笔记和课件上传到邮箱或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随时下载;可以把与课程相关但因为学时关系不能在课堂讲述的素材,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让学生进行课下的继续学习;通过一些学习型APP可以构建讨论区,来讨论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相比,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增强了课程本身的交互性。另外,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对国内外发生的要事或者热门问题迅速地做出回应,开展讨论以弥补课堂教学可能的延迟性。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建设的学习平台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優势,经常更新知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保证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建立的思政课教学平台的效果。

二、智能移动终端为高校思政课带来的挑战

(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使思政课教学环境变得复杂

我国大学普遍开设思政课,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同样的信息传播内容碎片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重新整合在一起,增强了信息的整体性和传播力。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学生固有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发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智能移动终端中的新闻客户端能使大学生在第一时间阅读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所获取的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信息良莠不齐等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会趁机在网络上推行自己的霸权思想,宣扬西方的文化、思想等。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理论的冲击。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将思政课的教学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多样,教师需要应对由于科技进步而带来的信息污染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的成长。

(二)智能移动终端给高校思政课内容带来冲击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各种互联网应用APP也随之构建,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舆论的制造者,一些在网络上较有影响的人成为自媒体,对党史党建,体制改革,法律完善等方面发表言论,并展开激烈交锋。有时为了“独树一帜”,其观点往往超越了正常和理性的学术讨论。而这种现象无疑对思政教师的课堂构成了挑战。作为教师的话,假如我们不积极应对,那么不管思政课的逻辑体系和理论内容有多周密精确,教学效果也可能达不到预期,在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也会大打折扣。

(三)智能移动终端增加了思政课教师主体性被削弱的风险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依据课本,通过系统的讲授完成知识的传播。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增强,由此导致教师的主体作用被削弱,传统思政课堂中教師的权威性遭到现实性的挑战。在当今时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互联网搜索引擎成为其解决问题的最主要方式。通过上网,学生可以获得巨大的信息量,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一味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产生厌烦,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声音。

三、智能移动终端发展背景下思政课改革的路径

(一)传统思政课内容网络化

面对“95后”“00后”这些孩子们,学校思政课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才能吸引其注意力,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互联网上巨大的信息资源,如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事件的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将思政课内容融入其中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课下学习。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和学习最新教育内容,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迸发时代性的气息,以此来引导学生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己前进。同时,当代学生主体意识强烈,不喜欢传统思政课堂的灌输说教模式,那么我们就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创造喜欢的思政课文化网络学习平台,结合传统思政课知识和最新的理论成果,促成师生之间共建共享的思政课新局面。

(二)思政课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当今世界智能移动终端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最近几年,依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创建适合大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促进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基于研究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建立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思政课的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思政课的效果。

(三)思政课考核方式的科学化

在中国的高校中,对思政课的评价方式均为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或者闭卷的答题模式,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在期末前一般都是临阵磨枪,死记硬背一通,只求期末考试不挂科,而不求其真理,这种考核方式恰恰抹杀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大学生在运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会使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来协助学习,如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通过日常学生的线上交流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高校思政课考核中,也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鼓励大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自主设计和拍摄自己的作品,然后组织交流评比,改变传统思政课唯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的重要教育内容,思政课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我们应该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立德”的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住智能移动终端发展的机遇,勇于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解决目前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新型思政课堂,创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注释: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

韩愈:《师说》,原句释义: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新华网,2014- 12-29.

[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6]陈坤,殷莎莎.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3).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思政课机遇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RCEP与房地产机遇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