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2019-07-26单俊辉王畅麻晶雪赵彩会王严培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

单俊辉 王畅 麻晶雪 赵彩会 王严培

摘 要 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对于推动我国公益性法律服务事业、实现法治社会、共建法治文明、促进社区治理、完善法律服务和提高大学生自身专业能力和法学素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街道走访、填写调查问卷,得出结论。同时就许多制约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保证建设法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现。

关键词 法律志愿服务 法律志愿实践 法律援助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佳木斯大学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zrwsk2018-18,主持人:单俊辉  指导教师:田金花)。

作者简介:单俊辉、王畅、麻晶雪、赵彩会、王严培,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法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84

一、对法律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

法律志愿服务的现状,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就已经产生了, 在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以在读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群体为主体的法律志愿服务部门, 这一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各高校的学生能够运用已获得的法学知识对落后、贫困、不懂法的群众进行有益的宣傳以及援助。二十多年后, 在不懈的努力下,由法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法律志愿服务队,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法律服务部门中充满新动力与新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各大高校着手组织在校大学生来开展法律志愿服务,它不仅利用了自身法律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法学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没有相应条件及能力寻求法律服务的贫困大众,缓解了法律上巨大的需求压力,也让高校大学生学有所用。目前,在我国国内大多高校都有自己的法学志愿服务队,其主要由在校大学生组成,实践经费依靠学校提供补助,实践工作的相关疑难问题依靠在校教师的指导,大多学校均采取此方法来进行法律援助服务。目前,高校进行法律志愿服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高校开展的法律服务免费面向社会大众,使许多当事人能够有机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志愿服务的实际调研

近期,我们进行了法律志愿服务的社会调查,本次调查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主要参照对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随着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以至于人与人间的法律关系多样化日益明显,与之而来的,农民间纠纷种类也更加复杂多样。由社会趋势的影响,我市所附乡村法律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可我市目前针对于乡村地区的法律服务体系还满足不了新增的需求,供求矛盾日益严峻。在调研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社区实际走访,这次调研走访深入到了农村乡镇,对部分困难的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残疾人等上门提供法律帮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家的问题,提升了广大群众对于法律意识的关注程度。

为了实现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居民身边发生的诸多法律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帮助,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效果。所以,调研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实际走访乡镇、社区、村落,宣传法律相关知识。

2.实地调研农村、乡镇,初步了解群众们所需解决的各种问题。

3.对有困难的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有针对性走访。

4.由学生收集被调研对象的意见和调查材料。得出具体内容与数据,根据真实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得出了最终结论。

经实地对农村居民走访发现,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普遍与年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学历、从事业务有关。同时,我们对400名村民以及城镇周边居民的发放问卷的结果显示:

40岁以上的农村男性居民的法律意识大于40岁以上的农村女性居民。其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是电视节目、广播电台。40岁以下的城市女性居民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是互联网,如微信、百度等电子应用。她们的维权意识大于40岁以下的城市男性居民。以购物时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为例,63.58%的男性居民都无动于衷。而73.74%的女性居民都会到商场讨说法或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我们调查居民后发现在他们面对合法权益侵害时,83.97%都会选择向法院或公安提出自己的困难,14.03%的居民会选择政府等行政机关。经过调查后的居民中,94%的居民表示希望得到法律帮助,而其中他们遇到的困难中民事案件占据大多数,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婚姻纠纷、借贷纠纷、合同纠纷,而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调查的对象中大学学历以上人群或国家公职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的法律意识相对于其他受调查人普遍较高,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更多,个人维权意识更强。

三、法律志愿服务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调查后,我们逐步推进了法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团队中的成员们从活动中增长了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也将自己的所学所用转换为实践经验,提高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大学生队伍的参与也扩充了法律志愿服务者的队伍,增强了整个志愿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让参与的大学生们明白了获取知识的地方不仅仅是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更加能检验大家对知识的掌握。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任务的进行并不容易,其中凸显的问题很多,问题的角度多元, 我们慢慢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地方。

(一)学生法律服务志愿者的身份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法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 我们学生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来。但是我国目前的学生参与法律志愿服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学生参与法律服务的身份缺乏明确的定位,也正因为国家没有明确大学生在法律服务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解决法律问题中往往缺乏被当事人所信服的身份。当事人对对学生的活动认为只是简单的课外活动,并不会有实质性作用,对这类活动缺乏重视,这也是导致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开展的主要原因。为此,这也提示了我们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学生参与法律志愿服务的相应权益,因此有必要推行一系列的活动让人们了解大学生法律服务。

综合多方考察研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国家可以通过改革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形式,并不仅仅允许在校大四应届生和往届毕业生参加考试,应该让在校大学生也有资格参加司法考试, 并通过实习取得成为律师的资格。这样不仅仅可以解决实践中所困扰的身份问题,还可以提高法学本科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我们还应尽可能规范法律援助志愿队伍的相互关系,提高成员的个人素质,并加强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共建, 使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在整体上得到支持与帮助。

(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考研的多方压力, 实践中出现衔接不当, 流动性大的问题

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中, 参与活动的学生大多为高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基础,还同时有低年级热心法律志愿服务事业、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但是学生日常还要面对上课,校园活动的问题,时间上不能做到随叫随到、随提出随解决,而且高年级的学生还面临实习就业或考研考公的多方压力,解决问题中遇到需要上诉和需要特殊程序审理的案件时,时间上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所以做好学生流动中的衔接工作,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通过有法律执业资格的教师直接负责案件的统一管理工作,做好案件的档案化、区块化管理,尽可能做到相关资料的备份一案一档、有据可查,使上下衔接工作更加简便及时。还要及时督促办案学生必须做好案件的实体交接工作, 特别是持续时间长的案件, 应及时做好办案笔记,标记好相关注意事项,让其他人能够及时了解案情。

(三)教学资源有限与运转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

法律志愿服务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带队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求有教学经验,还要有实践经验,并且要求教师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办理案件。但实际上在当今教育环境下,能够承担该任务的教师数量有限。因此法律志愿活动还涉及到指导教师培养与配备的问题。并且,法律志愿服务活动是通过提供帮助服务的形式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 是成本较高的一种教育模式,由于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不属于国家规划下,不能够申请到政府的援助资金;也不同于社会上民间法律援助组织可以得到相关单位的赞助,因此活动进行中常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调研活动中,调研队成员多次往返佳木斯市下属大八浪乡调研,学校仅提供了来回交通费,而例如打印问卷,餐饮补助等资金都没有得到赞助,导致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将长期和有效的开展更加困难,正所谓是“欲渡无舟楫, 徒有羡鱼情”。所以仅依靠学校院系拨款来保障服务建设,不仅经费筹集有困难,而且稳定性和长期性也难以得到保障。

(四)缺乏长效考核机制,实践过程效率不高

目前许多高校将法学实践教学的法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项主要内容,最普遍的实践形式是利用寒假、暑假或法律宣传日,在学生会及学校团委组织开展进行。但是这种方式既没有深入了解社会的真实的需要,也没有区分学科与专业间的短暂性、临时性的社区实践活动,没有长效的运行机制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往往是形式主义较强,实质上没有效果或者收效甚微,很难有效地提高参与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

其次,实践过程中社区公益服务工作量大,工作繁琐也是实践过程中一项主要的阻碍矛盾。而且群众们对大学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的信任度不高,不能够很好的让工艺进行下去。這些问题都影响了大学生公益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和工作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面表现更加明显。

因此建立长效机制刻不容缓,首先应组建学生社团,配备指导老师进行系统化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协调成员间的工作分工。定期接受新成员的加入,为社团增添新人才,保持工作的活力,为更加有效的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提供扎实的保障。还应定期组织社团成员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测试,增强权威性,为更好地服务于民提供专业知识的保障。对每次进行的法律志愿服务,都必须要实时考核,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切实增强法律志愿服务者的热情。确保法律志愿服务更高效、更长期、更稳定。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会为社会的公益活动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促进法律志愿服务与法治国家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模式向多渠道、多元化的运行与服务模式发展是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调查佳木斯市周边农村及城镇居民,在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时,也分析出了大学生开展法律志愿服务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较之合理可行的建议,希望能解决高校法律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让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发展更加流畅,同时,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到服务内在的潜能与智慧,提高学生们解决法律问题的实务能力,建立长效的法律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彦辛.“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褚佳磊.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6.

[3]黄共兴,苗泳.“大学生法律援助——诊所法学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J].学理论,2014.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助力老年人维权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从法律援助“全覆盖”视角对值班律师制度进行剖析
法律援助的中国模式及改革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建设完备的工作体系 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
什么是法律援助?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3.8万余名困难职工群众获法律援助
保民生、促和谐 宁波市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