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可预期一流营商环境城市

2019-07-26胡忠雄

民生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办事营商长沙

胡忠雄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全力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区域竞争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对标国际一流,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营商环境。

长沙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全力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社会创造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长沙解读

近年来,长沙对标中央“放管服”改革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企业诉求,把“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赚不赚钱、清不清廉”作为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标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干部作风、政府效能明显改善,企业获得感、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安不安全”是底线要求。长沙以平安长沙建设为抓手,把安全落实到优化营商环境各个环节。一是保障人身安全。一方面,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保维稳“百日会战”,实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命案全破,让长沙成为最安全的城市;另一方面,开展企业家权益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民营企业家生命健康、名誉等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让企业家成为最光荣的职业。

二是保障财产安全。将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作为维护企业利益的重中之重,实行“一打击两不得三平等”,并及时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审慎使用拘留、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增强企业家的财富安全感,让“有恒产者有恒心”。

三是保障预期稳定。有些政策“半夜鸡叫”,有些政策朝令夕改,造成企业难以适应、疲于应对。长沙以诚信政府建设引领诚信社会建设,凡政府签下的合同坚决执行,制定的政策坚决兑现,让企业有公平、可靠、稳定的预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与企业同舟共济,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帮扶企业。去年,全市开展“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580个,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预期更稳。

“方不方便”是核心标尺。近年来,长沙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便捷度、满意度。让企业开办更方便,让项目建设更方便,让市民生活更方便。

长沙抢抓全国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契机,率先在中部推行“先证后照”“多证合一”,企业开办在3个工作日以内就可以办结。长沙连续多年市场主体年增长13%以上,总数达到96.57万户,增幅和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数均居中部首位。

“赚不赚钱”是重要检验。企业能否赚到钱,既需要自身善于经营,也需要政府创造低成本的环境。在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中,我们集中开展了“实体经济降成本”专项行动,让企业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比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要素成本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清不清廉”是根本底线。亲、清政商关系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前提。长沙市对党员干部特别明确了“四个干事”,即强化担当干事、强化高效干事、强化务实干事、强化干净干事。

长沙探索

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高效的政务环境。长沙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提升行政办事效能的当头炮,以“四个一”(只上一张网、只看一张表、只进一个厅、最多跑一次)为总揽,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权威机构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长沙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国靠前。

突出“一张网”抓平台建设。“一张网”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载体。长沙抓住建网、用网、管网3个环节下功夫,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融合建网。针对政务服务网横向不共享、纵向不对接等突出问题,着力搭建“一级平台、多级运用、互联互通、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网,横向与市“多规合一”、商事服务管理、一体化人才服务等平台对接融合;纵向往上与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向下将网上服务功能向街道、社区延伸,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融合,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联动的办事体系。

二是高效用网。推动“多规合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网上政務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两网融合,从制度和技术层面规范政府内部权力运行。

三是规范管网。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成立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大数据管理局,分别下设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中心,加强平台监管和运营。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公开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市本级124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面向全社会接受监督。大力推行在线办理和办事材料电子化,既减少办事人不必要的支出,又提升了办事效率。

瞄准“一个厅”抓放管结合,集中审批场所,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监管。长沙坚持放管结合,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大厅,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实行“一个大厅集成、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签批”。设置政务服务总厅、分厅,总厅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全功能部门综合窗,受理所有事项;分厅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受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监督,实现办事群众和企业只进一个厅,就能办成所有事情。

目前,29家市直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处,除个别单位外,其余26家单位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审批提速65%以上。

实施项目“一次性”审批和“多规合一”改革,出台“一次性”告知到位、模拟审批等12条刚性措施,配套制定7个政策性文件、5张全审批流程图,并将69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纳入长沙市“多规合一”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通过“只进一个厅”和“两集中两到位”,市政务中心大厅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由526项增加到827项。

与集中审批相适应,着力创新监管方法。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建立政府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监管机制,对447个事项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公示涉企信息72.82万条,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和联动监管格局。

聚焦“一张表”抓简政放权。全面厘清并对外公布行政管理权限表,真正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一是以清单定权责。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则放”原则,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编制公布权力、责任、流程、负面、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公共服务的6张清单,办事只看“一张表”,市级行政职权由9706项减为3651项。

二是以简政提效能。大力推行“43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建立涵盖所有业务、适用所有企业类型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

三是以放权增活力。长沙先后向区县(市)政府和园区下放市级权限375项,特别是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向湖南湘江新区和14个省级以上园区下放所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要求区县(市)行政审批权限对省级以上园区应放尽放,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紧盯“跑一次”抓优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尽量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一是推行“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市级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1245项,到公共服务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62项。同时,9个区县(市)611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湖南湘江新区和1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75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全部上线运行。

二是推行“一次都不跑”。对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等申报材料相对简单、通过电子化处理后可进行网上申报和在线审查的民生服务事项,采取“证照网上审批、快递送达”的方式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共梳理出“一次都不跑”事项164项。

三是推行“就近跑一次”。梳理出能够下沉基层的“就近办”事项198项,并正在推动“全城通办”。借助“互联网+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探索“基层受理+网上审核+快递送达”服务模式,定期开展多级政务服务中心业务联合审批,变“群众上下来回跑”为“上下级部门内部转”,企业和群众可就近实现“一站式”受理和取件。

长沙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过程,长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标国际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实践,以“四个办”(网上办、就近办、帮代办、减证办)为统揽,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着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建设更具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

拓展“网上办”领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突破口是建设 “数字政府”,当务之急是推动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线上“一网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增加“就近办”的便利。围绕“就近能办、全城通办、异地可办”的目标,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园区和社区。

一是加快权限下放。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将群众关心关注、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按领域“全链条”下放到园区和区县(市),层层延伸到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等,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居民(村民)办事不出社区(村)。聚焦养老、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乡村建设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事项,持续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室)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的“政务服务超市”,进一步提高基层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推行弹性工作和预约办事制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

三是实现多点可办。打破申办地域限制,逐步做到申请人可在全市任一行政服务大厅提交申办资料,也可在提供代办服务的街镇、社区(村)服务中心提交申办资料,实现跨区域受理,全市通办。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湖南省内城市的对接融合,合作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逐步扩大可办理事项领域。

提升“帮代办”服务。做好政务服务加法,全面推行帮代办“一对一”贴心服务,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无偿帮代办,真正做到“一次办好”。

一是完善四级网络。依托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四级政务服务实体及各产业园区建立帮代办队伍,提供带领办、指引办、协调办等“星级”政务服务,变“企业上下来回跑”为“多级联动”“上下级部门内部流转”“就近帮办、代办”。

二是實现一窗受理。深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前台一窗统一受理、后台多途帮办代办,并推行预约办理、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推广全程服务。进一步健全和推广“全程帮代办”制,企业办理工商开户、工程立项、项目报建、税务登记、创新创业等公共服务事项,可签订帮代办服务委托书,帮代办员按照受委托权限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在规定时限内代理办结。

加大“减证办”的力度。做好行政权力与行政程序的减法,以“减证”推动“简政”,继续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

一是持续“减证便民”。大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通过“砍掉一批、共享一批、替代一批、代跑一批”,切实精简各种繁琐的证明材料,实现清单外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全市证明材料再精简30%以上,不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来回折腾。对保留的证明材料,建立共享机制,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归集和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

二是深化“证照分离”。全域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行“照后减证”,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统筹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及全程电子化登记、电子营业执照等改革,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化水平,企业开办和注销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

三是推动“并联审批”。推行“多规合一”在线并联审批,推进投资建设项目“一次性审批”改革全面落地。精简部分前置审批条件,对工程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审批前期介入、全程跟踪,将不动产登记和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周期分别减少到5个和45个工作日。

猜你喜欢

办事营商长沙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长沙之旅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我眼中的长沙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