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捐资助学”导写
2019-07-26张贵申
张贵申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赵家和的助学故事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赵家和教授一辈子生活简朴,不到10元的化纤毛衣一穿就是10多年。别看对自己抠门,他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元,资助两千多名穷苦孩子上学。这件事直到他去世好几年后才被人知晓。
千金散尽只为助学,赵家和教授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佩。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家和教授说,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赵家和的做法和想法,对你有何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予人玫瑰,手上肯定会留下淡淡的清香的,而且,那一缕幽香,会不断地扩散。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品格在赵家和身上一点都不违和。他放弃了一般人眼中的好日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应该追求什么。他用无私的爱展示出高尚的精神境界,实现了自己追求的生命价值。考生可以参考以下立意角度:
角度一:仁爱之心。求仁得仁,又有何怨?这是从孔子开始,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就一直努力践行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对他人的关注和爱护。这种关注,不含功利心;这种爱护,十分纯粹。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付出。
角度二:生命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很多选择,影响选择的因素更多,以致有时候模糊了我们的初衷,忘记了为何出发。选择积极向上的方向,展示出昂扬的精神面貌,才能最大程度彰显人生价值。
角度三:温暖阳光。生活需要爱,有爱的空间才能充满阳光。爱,能够化解伤痛,能安慰心灵。一点资助,或许并不能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帮助,但是,其中的暖暖爱意,就如阳光一样,会让那些贫困家庭获得精神的力量。
【考场佳作】
恪守仁义 绽放人生价值
河北南宫中学高二19班 宋玉玮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赵家和曾在生前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资助两千名穷苦孩子上学,而他却穿了一件不到10元的化纤毛衣10多年。在问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说:求仁得仁,了无遗憾。恰恰是这种对仁义的追求,才使他绽放了他的人生价值,而恪守仁义,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准则。
仁义,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价值品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对“仁”有了深刻的认识,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仁政”及“仁義礼智”的道德准则。这一思想在其文章中也有体现,“舍生而取义者也”告诉了我们仁义要高于生命;“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告诉了我们仁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求仁得仁,了无遗憾。这是赵家和教授恪守仁义的原因。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求得仁义,而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仁义呢?其一,学会仁义可以使我们宽容,让我们更好地懂得为人处事的方法。其二,仁义即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真谛,绽放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做到仁义呢?2018年《感动中国》上出现了这样一位人物:来自木兰县的一位老奶奶马旭与她的丈夫清贫了一辈子,只为一次奢侈,将自己与丈夫的3000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木兰县来发展教育。据介绍,在她年轻时家乡曾推荐她当兵。而捐赠的理由很简单:家乡造就了我,我就要用自己所能回报家乡。
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我们也许没有这样守得一生清贫的毅力,也或许不会有千万元的积蓄,但守得感恩之心,依然可以做到仁义。做到仁义,就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并且做到从小事做起,因为仁义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善心,多关注他人,多关注身边就可以做到仁义。
仁义作为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弘扬和践行的传统美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把仁义作为我们人生的价值准则,恪守仁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多希望我们都能在恪守仁义的过程中绽放自己的价值。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考生紧扣材料核心内容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观点准确而鲜明。接着对“仁义”的含义作了准确的阐释,并追溯其来源从孔子到孟子都有对仁义思想的具体论述;然后作者再次回扣材料,分析指出赵家和教授恪守仁义的原因;如何做到仁义呢?文章举了感动中国人物马旭夫妇捐资助学的事例来论证,只要我们能保持善心多关注他人就可以做到仁义;最后呼吁大家恪守仁义,绽放自己的价值。
树“仁”心 ,行“仁”事
河北南宫中学高二25班 耿姗姗
“求仁得仁,了无遗憾,”这是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发出的感慨,他隐姓埋名,生活简朴,为两千多名贫苦孩子捐出1500多万元助学金,他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我认为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字——仁。
赵家和教授一辈子生活简朴,不到10元的化纤毛衣一穿就是10多年。在别人的眼里显得很“抠门”的他,却隐姓埋名捐出1500多万元,资助两千多名穷苦孩子上学。然而这件壮举却直到他去世好几年后才被人知晓,如此“仁”心,让人看了,听了之后,心中无不暖洋洋的。他千金散金尽,却不似诗仙李白般自己挥霍一空,而是将他们留给最需要的人,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仁者仁心”,无疑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仁”字,在我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里有很多体现,诸如孔子、孟子等大量儒家先圣都有关于“仁”的思想主张,典籍著作。“仁”的重要性及正确性就不言而喻。那么,何为“仁”呢?我们常说“仁义”“忠孝”,可见,它与“忠、孝、义”,同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我认为,“仁”即为“大爱”,大爱天下,爱万物,爱生命。因此,拥有“仁”心,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值得受人尊敬的大好事。
在当今社会中,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的重要时期,陆续出现了一大批类似赵家和、“兰小草”等有“仁”心者为教育等公益事业大量捐款的好人好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看似平凡,却因为有一颗“仁”心而变得不同平凡。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拥有这样的仁心是我们应该做到。正所谓“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我们要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向那些杰出的仁人志士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树“仁”心,行“仁”事,不断磨炼“仁”的美好品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因为“仁”心而变得不平凡。
赵家和、兰小草等仁人志士的事例犹在我们耳畔回响,我们应该不辜负他们的一片“仁”心,在学习中树立如他们一般的“仁”心,做出如他们一般的仁事,以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点评】
本文开篇简要引述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对赵家和的模范事迹展开分析评论,他的人生境界让人肃然起敬;然后阐述了“仁”字的丰富含义以及考生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联系社会现实和自身,认识到要树“仁”心,行“仁”事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踏上奉献求仁之路
河北南宫中学高二25班 高硕婧
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一生致力助学,生活简朴。千金散尽只为助学的境界着实令人敬佩。他的奉献精神启示着我们也要踏上奉献的求仁之路。
好一句“求仁得仁,了无遗憾。”这句话就像前方的灯塔般,瞬间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奉献,一个高尚的词汇,从此成为我们的人生信条。我虽少年,却要向赵家和教授学习奉献之道,做一个致力奉獻之人。
马旭,普通八旬老人,15元的人造革皮鞋坏了修修再穿。多年省吃俭用只为那一次奢侈,感念家乡之恩,将毕生积蓄全数捐出。那一千万元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奉献,我虽少年,无经济能力,却也要像马旭老人一样,生活简朴些,这也是在奉献。
人生是一趟没有回头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愿担上奉献之责去旅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将无我”一样,处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着想。
什么样的人生最有意义?在他遍布西藏的足迹中就可看出,为祖国的植物收集做出了巨大奉献的他,虽然生命定格在51岁却也无悔。他就是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为国为民的他永远被记在人民心头。同赵家和教授一样,他的一生也可用“求仁得仁,了无遗憾”来形容。我虽仍少年,却可将奉献精神永记心间,牢牢遵守。
用双手与三十六年的艰苦奋斗挖掘出天渠的黄大发老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终了也是为民,为村民能喝上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坚定说出“你退后,让我来!”不怕牺牲,保护战友的排雷战士杜富国,他的身上绽放着奉献的光芒,体现着他的崇高信仰。扎根大山二十九年,为山里孩子成为全能教师,花白了他的双鬓,将自己奉献给了孩子们的教师张玉滚,“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的奉献让人仰望、崇敬。他们的身上无不体现着奉献精神,他们的行为都指引着我为国为民奉献一份力量。
我们要时刻坚守这种奉献精神,并不断地向乐于奉献之人学习。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奉献精神不可缺,在奉献精神的熏陶下,我们终将会成为一个“我将无我”之人,成为一个能照亮别人之人,成为一个真正称得上“春蚕”与“蜡烛”的人!踏上奉献的求仁之路,我了无遗憾,愿中国之少年皆可如此!
【点评】
文章首先简述人物事迹,提出自己的观点——踏上奉献求仁之路。接着作者指出致力于奉献的人生才最有意义,并例举了马旭、钟扬、黄大发、杜富国、张玉滚等人物事迹,有力地论证了人要具有奉献精神。结尾处再次回扣中心论点,并希望中国之少年皆可踏上奉献的求仁之路。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