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失业潮”?太夸张了(纵横)
2019-07-26李长安
李长安
自美方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以来,中美双方正常的经贸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就业不可避免会受一些冲击。不过,一些外媒在看待贸易战对中国就业影响的时候,多有不实甚至故意夸大的嫌疑。比如某外媒认为,贸易战将使中国受影响的就业岗位多达三千万,而失业人数也将增加数百万之多。不仅如此,由于中国的就业统计一般将返乡农民工排除在外,使得真实的失业率也许要比官方统计数据大得多。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出现“失业潮”将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必须承认,贸易战确实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对扩大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的波动必然会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影响。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战爆发以来,中美贸易出现明显下滑。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为1.75万亿元,同比下降9%。而美国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也由过去的第二位下降到第三位,排在欧盟和东盟之后。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扩大的关键,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无疑会加剧就业形势的紧张。
从行业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影响最大,而制造业吸纳了大约1亿的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对那些严重依赖对美出口的企业而言,加征关税所引发的出口量减少甚至停滞、生产经营困难问题比较突出。相应的,这些企业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
但如果据此认为中国就会出现“失业潮”,那就是典型的误判。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1%,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这就是说,中国就业领域的主要指标基本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稳定的趋势并未改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虽然比美国不到4%的失业率略高,但比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要好得多。欧洲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5月,尽管欧元区和欧盟28国创造了2008年以来历史最低失业率,但经季节性调整后的欧元区失业率仍有7.5%,欧盟28国的失业率则是6.3%。
中国的就业形势之所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主要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韧性,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在面对贸易战冲击的时候,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促民生的举措,大大化解了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继续高举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的旗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双边和多边贸易。这些措施不但抵消了对美贸易的下降,还保持了对外贸易总量的继续增长,从而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扩大就业方面,适时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将就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成为宏观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意味着,扩大就业已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出发点。
总之,贸易战对中国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远非某些国外媒体所渲染的那样会出现“失业潮”的现象。当然,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时期,还是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挖掘就业潜力,牢牢坚持守住就业这个“底线”。▲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