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2019-07-26吕晓娟

关键词:性癌浸润性实性

吕晓娟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腺样囊性癌多见于涎腺,也可发生于子宫、外阴、乳腺等部位。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组织结构类似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对罕见,发病率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1%[1],常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或良性病变。本研究就1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该病例来自菏泽市中医医院病理科,患者,女, 69岁,无意发现右乳肿物来源就诊,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术后标本以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4um,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抗体CD117、CK、CK7、 KI-67 、ER、PR、HER-2、Calponin、Mammaglobin、GATA3、P63、SMA、CEA和试剂盒均购自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DAB显色,免疫组化染色均设阴性和阳性对照。

2 结 果

2.1临床特点 患者,女,69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腺无痛性肿块,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腺体层,质硬,境界欠清,与周围无明显粘连,仔细分离后,完整切除,包膜较完整,未发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2.2病理观察

2.2.1巨检 术中冰冻:送检灰红组织1块,体积3 cm×2.5 cm×0.8 cm,切面见一灰白结节,大小1.5 cm×1 cm×0.7 cm,质脆。

2.2.2镜下 送检组织未见明显正常乳腺小叶或导管成分,肿瘤大部分呈梁状、条索状、实性排列,浸润性生长,间质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肿瘤细胞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可见核仁,核浆比例失调,可见瘤巨细胞及和分裂象。

2.2.3免疫表型 CD117(+)、CK(+)、CK7(局灶+) KI-67(+30%) 、ER(-)、PR(-)、HER-2(-)、Calponin (-)、Mammaglobin (-)、GATA3(-)、P63(-)、SMA(-)、CEA(-)(图3)

A CD117 B CK7

C CK D Ki67

图3 免疫组织化学

2.2.4病理诊断 (右乳腺)结合免疫组化和HE形态符合腺样囊性癌,实体型。

3 讨 论

腺样囊性癌,主要由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肿瘤样肌上皮细胞构成,为涎腺常见恶性肿瘤,乳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学类似于腮腺腺样囊性癌,但在日常工作中不易明确诊断,有报道指出超过50%的BCAA病例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乳腺病变[2],本研究病例术中快速病理示:(右乳腺)恶性肿瘤,也未明确诊断为BACC。

3.1临床特点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大多为女性, 中位发病年龄为 62 岁[3],有文献报道亦可发生于男性[4],但极为罕见。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乳腺单发结节, 多个肿块者很少见。约 50% 的肿块位于乳晕下或中央区域, 大多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5], 可有或无疼痛。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异性。X 线摄影显示为边界清楚或者不清的分叶结节,超声显示为低回声的结节[6]。

3.2病理学特征 BACC常见有筛状、梁-管状和实体分布构型,常混合存在呈囊腺样改变,也可呈实性片状排列[7]。有人认为筛状结构是分化好的表型,实性排列是分化不好的表型,根据实性区的多少扥为III级,I级没有实性区,II级实性区小于30%,三级实性区大于30%。间质多少不等,可是嗜酸基膜样改变,也可呈胶原样、促纤维性或疏松黏液样改变。免疫组化CK8/18、CK5/6、CK14、34βE12阳性 ,CD117常阳性 Scalpolnin、P63MA、可灶性阳性,Lamnin、IV胶原基膜样物阳性,ER、PR、Her2通常阴性。有研究显示:腺上皮成分表达 CK7 和 CK5 /6 ( 基底型 CK) , 肌上皮成分表达SMA 和 p63 基底样细胞不同程度表达 CK5 /6 和p63[8]

3.3鉴别诊断 1)胶原小体病:主要位于终末单位小叶的腺管内,通常为镜下偶然发现,两者筛孔内小体的结构有相似指出,但胶原小体病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呈丝状、放射状、线团状,且常与硬化性腺病等其他病变伴随出现, 局限性非浸润病变, 其腺上皮不表达 CD117[9]。而BACC肉眼可见明确肿物,呈浸润性生长,其筛孔内为间质或黏液成分,缺乏特定的结构特点,CD117常阳性[10]

2)浸润性筛状癌:具有明显的筛状结构,有时不易与腺样囊性癌相鉴别,筛状细胞巢更不规则,缺乏基底膜和肌上皮,筛孔内为蛋白黏液及坏死组织。ER、PR常为阳性,通常不表达SMA、P63、CD117。腺样囊性癌ER、PR阴性,CD117常为阳性,SMA、P63可局灶阳性。

3)筛状导管原位癌:是导管内病变,ER、PR常弥漫阳性,其腔内分泌物和腺样囊性癌的假腺腔内容物不同。

4)腺样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异型更明显,有更显著的泡状核和更加丰富的胞浆,缺乏肌上皮。细胞外黏液基质不如腺样囊性癌明显。

3.4治疗及预后 腺样囊性癌低度恶性,较其他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预后好,少见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肺,因此随访时要注意复查胸片。可行术式包括单纯乳腺切除术、保乳手术或肿物局部切除,大多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一般也不进行化疗及放疗,由于激素受体阴性, 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本例患者术后未进行任何化疗及放疗,随访至今未复发。

猜你喜欢

性癌浸润性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294例老年人腺样囊性癌的统计学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