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筹建国家计量基准的思考

2019-07-26陈军李华

商品与质量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基准计量标准

陈军 李华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0

计量基准是指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量的单位或者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有关量的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计量基准是国家计量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我国量值溯源体系的源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国家计量基准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8月16日,我国依法建立了177项国家计量基准,涉及几何量、力学、声学、温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和化学等专业领域的量值。

2 国家计量基准建设的难点

通过上述图表,我们不难发现:国家计量基准数量较少,绝大部分建立和保管在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小部分分散于大区计量技术机构和国防、电力等特殊系统。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国家计量基准建设方面尚没有明显突破,究其原因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行政管理方面。鉴于国家计量基准在国家量传体系的核心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关键资源,国家计量行政部门一般不会轻易批准将国家计量基准建立和保管在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技术支撑方面。国家计量基准往往伴随着前沿科研活动甚至国家重大质量基础攻关专项而生,本身就是尖端前沿技术的集合,有着较为严格甚至苛刻的保管运行的技术要求。

表1 国家计量基准的分布情况

表2 国家计量基准主要建设和保管单位情况

3 国家计量基准建设的契机

3.1 行政管理观念的与时俱进

首先,《计量基准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计量基准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统一规划,组织建立。基础性、通用性的计量基准,建立在国家质检总局设置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专业性强、仅为个别行业所需要,或工作条件要求特殊的计量基准,可以建立在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所属的计量技术机构[1]。其次,随着计量单位量子化、计量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国家计量行政管理观念不断与时俱进,在大计量格局的推动下,浙江省和安徽省已率先放开全省最高计量标准的建设,鼓励地市所积极申报全省最高计量标准,国家计量基准建设更加开放化的崭新局面值得期待。

3.2 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公益化改革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逐渐回归公益属性,更加重视科研创新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使得自身技术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

4 国家计量基准建设的路径

4.1 以共建共享为指导

《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多次强调:“统筹社会计量资源,合理布局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以及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等基础建设,统筹计量基础研究和应用计量技术研究,兼顾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4.2 以科研创新为抓手

《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第四条强调:“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物理常数等精密测量和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应对国际单位制中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自然基准取代实物基准的重大技术革命,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突破关键技术,建立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快改造和提升国家计量基标准能力和水平。”同时,设定计量科技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给予指导[2]。

表3 计量科技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5 国家计量基准建设的重点任务

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建立国家计量基准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计量单位量子化、计量管理开放化带来的崭新局面,也有既定量传溯源政策和自身科研能力形成的巨大挑战,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想实现突破,需要充分准备,吃透政策、识别项目,明确建设方案和实现路径,尤其需要重点说明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积极争取现有量传溯源政策突破[3]。

5.1 识别筹建项目

好的项目是成功的一半,项目的选择可以从三个方向考虑:

(1)从本单位计量标准装置量值周期溯源工作入手,是不是有些项目中国计量院或其他院所无法计量,如果有,针对这些计量标准装置的计量能力建设也许就是建立新计量基准的突破口,例如尘埃粒子计数器检定装置的溯源装置和方法研究。(2)从外部科研院所或技术机构入手,借助其全国一流的核心装备或科研成果,对接计量领域需求,实现新的计量基准建设,例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低温绝对辐射计”项目。(3)对现有或新购置计量基准进行关键技术改造,提升其主要技术指标,使其高于同类计量标准一个数量级也是可以的。

5.2 研究筹建可行性

重点研究筹建项目的建设意义、社会价值、技术路径、资金筹措、经费保障、人力配备、环境条件,并拟定初步建设方案,组织技术可行性论证,做好筹建项目试运行,记录并考核复现性和年稳定性。同时结合《计量基准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申请条件,积极参与国际比对、承担国内比对的主导实验室。

5.3 分析筹建政策

《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多次强调:统筹社会计量资源,合理布局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以及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等基础建设,统筹计量基础研究和应用计量技术研究,兼顾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但缺少配套深入解读。《计量基准管理办法》中未对申报程序、人员资质、技术水平明确规定,需要进一步系统整理、分析和解读计量基准筹建等相关管理政策。

5.4 编制申报材料

《计量基准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要求,计量技术机构申报计量基准,应当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报告;(2)研究报告;(3)省部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主持或认可的科学技术鉴定报告和相应证明文件;(4)试运行期间的考核报告、复现性和年稳定性运行记录;(5)检定系统表方案;(6)计量基准操作手册;(7)主体设备、附属设备一览表及影像资料。

5.5 提交申报材料

组织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提交申报材料,确保满足如下受理条件:(1)经国家鉴定合格,并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查认可;(2)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3)有考核合格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4)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6 迎接专家审核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受理计量基准建立的申请后,会下达考核任务,组织成立专家组,由专家组执行考核任务,重点对文件材料进行技术审查,对现场及装置稳定性进行考核,计量基准申报部门应做好应考准备,通过考核的项目经结果核准、批准等流程,即可获得国家计量基准的审批证书。

总之,对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而言,国家计量基准的筹建是一项系统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必要时可以邀请参与国家计量基准建设或考核的专家进行一定的指导,可以循序渐进地推动国家计量标准建设,首先申请筹建国家计量副基准,成为已有计量基准的一个补充,建设的难度稍低,通过计量副基准的运行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和管理队伍,组织联合科研攻关,待时机成熟以后再申请成为国家计量基准。

猜你喜欢

基准计量标准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浅谈机械制造加工中的基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滑落还是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