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2019-07-25韦晓燕
【摘要】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语文教育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通过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语文方面的教育,使其核心素养方面得到提高,是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所应当考虑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方面有所侧重。本文将针对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培养,给出自己的意见,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核心素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同时也仍旧存在一些传统的不利于课堂更好发展的教学习惯。因此,对于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师生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的教学理念下对语文教育的更高要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性与时代性并存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各方面的创新力不断得到激发,与此同时,教育行业也注重对创新的追求,这就使得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并存的局面。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老师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讲授,注重对知识的积累与掌握;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变得快捷,借助网络力量便可以轻松地获得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对比,与此同时,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还不成熟,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单纯地依赖网络,而忽视课堂学习内容的情况出现,这对日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同时,网上的信息错综复杂,一些错误的、不良的信息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危害极大。教育模式的传统性与时代性并存的特点,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就使得在现阶段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就需要倾注更多的关注。
(二)基础性与社会性并存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对社会的接触也不断地增强,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性不断地加强,而语文教育的本身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引导,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状况,如“唯利是图”等思想其实是不为教育所提倡的,因此学生长期处于基础性教育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中,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的基础性方面,在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知识与社会性环境之间的联系,使其能够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共存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服务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其能够受到健康优秀的文化的熏陶,促进其健康成长。社会性与基础性的并存,应该使其共同为学生的更好成长服务,使其能够达成统一的目标。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存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多为老师主导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有着绝对的领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而新课标的模式下,则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表现。这两种模式的并存就使得课堂的讲授中教师很难把握住这个度,同时教师也不能夠轻松地完成由课堂的主导者向课堂的引导者的转变,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存的教学模式下,相比较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的确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这只是处在一个过渡的时期,对于学生主导课堂的最终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种过渡时期,仍旧是在原来教育模式基础上的进步,通过一定的引导也能够对于学生的更好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就公民的素养而言,与人交流的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能力,其包括言谈举止、知识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方方面面,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核心素养的体现,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语文学习,建立较为良好的与人交流的能力,才能够在日后的成长与学习之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在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方面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老师在课上可以多进行提问,使学生发言,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其与他人之间进行相应的交流,为其日后更好地走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基础。良好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语感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熟练地应用已学的知识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尤其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感又是语文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语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例如,在对每篇课文的生字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一些针对这个字的组词,并为学生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对学到的词语进行造句。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锻炼的是其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整合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对句子的练习,使其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将句子拆分为几个词语,然后打乱顺序,使学生连词成句,这主要是考验学生的语感以及对词语的把控能力。通过这两种练习方式,都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理应借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对学生的注意力的掌控应该主要是放在其兴趣方面,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才能够使其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多是居于主导地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被老师的引导限制,这就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更好的思考,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这种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下,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表达,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客观上促进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承接。当代教育已经不再片面追求学生的试卷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量,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同时,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就是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其各方面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一脉相通的。因此,可以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对于语文学科的要求。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就应该使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借助这一点就可以使生活与语文进行更好连接,使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奥妙,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对此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文字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这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良好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是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对《狼牙山五壮士》這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讲一下“如果自己是五壮士之中的一员,当时自己会怎么想?”或“如果你能够见到五壮士中的一位,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其实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文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更好发展。同时这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模式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响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是新课标模式下语文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势必会推动小学语文课堂以及整个语文教育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扬.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文信息,2018(7).
[2]丁佳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神州,2018(11).
[3]杨清.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探寻[J].课外语文(下),2018(3).
[4]朱嫣.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7(21).
[5]罗海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人文之友,2018(21).
[6]杨巧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39).
作者简介:韦晓燕,女,1968年生,广西东兰人,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