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文道:我没有让自己太套路化

2019-07-25叶雨晨

第一财经 2019年7期
关键词:干货小众听众

叶雨晨

Yi YiMagazine L 梁文道

01

Yi《八分》更多是以当下的热点为切入口,再结合热点推荐图书,你们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节奏你适应吗?

L 我们有一个小组,每周都在讨论最近有什么话题值得聊,大家列出来让我来挑,但有时候我不一定会跟随大家的建议,我会有自己的判断,有时会故意选小众一些、离热点远一些的选题。星期一集中讨论,星期二选定题目我去准备,半夜录完音发给同事,星期三做剪辑,同步做微信文章发出去,星期四又重复一次这样的流程,星期五再出一期。以前在电台、电视台我都做过每天更新的节目,甚至做过每天3小时的直播节目,所以眼下这种节奏对我来讲不是问题,只不过因为我年纪大了,所以现在难免就会比以前累。

02

Yi 从最早的广播电台到电视台、视频平台,再到现在的音频平台,你观察到不同平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L 对我来讲最大的改变是越来越不能做一个百分百个人化的媒体了。最早我做广播电台时,定位就是小众节目,讲什么大家都不太管的,电台管理层也认为节目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不需要那么紧贴听众需要,到了电视台,尽管节目不算黄金时段,但也要开始考虑收视率和招商问题。而互联网阶段,它每天的打开率、每天的收听率是实打实的,用户的反应会及时出现,以前做电视、电台节目,跟受众其实是有距离的,但现在是非常直接和短兵相接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能够随着我的兴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能够去随便讲一些很深厚的东西,这是一方面;但在时间的处理上,以往的大众传媒特色是讲究播出时段的,时间是固定的,规定8分钟多30秒都不行,现在在互联网上反而很奇怪,不是说时间控制不重要,而是没有那么死板,某种程度上又更自由了一点。

03

Yi 你会研究自己的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吗?

L 我尽量不让自己研究这么多,这方面我是交给我的同事来研究。一个第一线做内容做节目的人,当然要对听众的接受能力跟感觉有一定的经验与敏感度,但是他最好不要时时刻刻挂在脑中,因为这样不可能做出像样的东西。总是从听众的角度量身定做,永远跟随,没有了自己的见解,随大流,那不叫创造力。我们的分工是同事们告诉我大家关心什么,我的工作是想办法提供一套大家都关心但是又不太一样的东西出来。

04

Yi 你在做了这么久不同形式的读书节目之后,觉得这些年读者的心态和需求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L 我发现最近几年很多人多了一个以前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人在问怎样能够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系统、思考方法,怎样能够更好地去组织自己获取的知识。这与今天大家吸收信息的碎片化相关,在没有移动互联网和那么多公众号时,我们有阅读一本书的习惯,但是现在我们每天接收大量信息又最终流失掉,大家对这种问题的困惑越来越大。很多节目开始强调帮用户形成一个更系统的知识储备,但我觉得每个人的系统都是独特的,更加长远的能力更重要,希望能让大家锻炼自己思考的能力。

05

Yi “看理想”有意识地避开了所谓成功学的课程,为什么要全盘拒绝成功 学?

L 成功学确实能带来的流量和收入,可能会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但是我觉得做品牌和做书一样,与我们的价值定位调性是相关的。我们的听众要不就是一批还没有开始关心世俗问题的青年,要不就是一批在事业上已经达到不错的程度,不需要再关注成功学的人,他希望能有一个在文化上满足更大的好奇心的产品,这就是我们要与市面上其他人的内容做区别的地方,也是我们的价值。

06

Yi 除了做内容,你另一个身份是要去参与一家商业机构的运作。有哪些地方是需要你必须去适应市场的?

L 我以前很讨厌做管理,现在要从零开始建立机构。而且我的管理经验大多来自对非政府组织或社会团体的管理,德鲁克的说法是非营利机构的管理困难就是在于怎么样衡量你的业绩,商业机构就很简单,有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市盈率、股价等指标,我要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还有一个变化是我做内容个体户很多年了,但现在更像一个总编 辑。

07

Yi 怎么看待知识付费领域经常提到的“干货”?

L 所谓的干货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高度浓缩的方法替大家节省时间,把一个复杂的知识处理成几个简明的要点,让大家一听就懂。这种方式的困难在于绝大部分人之所以听音频节目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是在利用零余时间,这种场景决定了听众很难百分百专心,而把400页的书浓缩在半小时里本身就很考验听众的专注力,这样的干货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想让知识节目重新回到传统广播的节目性质上,而不是提供所谓的干货或者太功利性质的功能作用。

08

Yi 当解释变得像流水一样流畅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处理困难东西的能力,你会担心自己在解释事情时变得套路化吗?

L 没错,这是一个最大的陷阱,我觉得我这么多年都在努力挑战这个事情。我在这行做了30多年,能够活到今天就是因为我没有让自己太套路化,尽管我的价值观和某些性情是固定的,但是我一直在挑战那些知识上对我而言困难的东西,包括对于世界的解释方法,这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挑战自己的,要不然你很快就会过时。

09

Yi“看理想”这个项目你们给它的定义就是針对比较小众的市场,是吧?并没有想要做所谓大众的市场,然后让特别多的人来关注。

L 对,可以这么讲,问题是我常常说在中国大家忽略了小众市场,以我们的人口基数跟市场的基础,小众一点都不小,假如今天我们这个东西是在香港做,早就完蛋了,但是在内地比如说你有几百万受众的话,它已经是一个北欧国家的全部人口,所以说我们太习惯了规模,反而看不到所谓小众市场能够做到的东西。小众有小众的做法,主要问题是能不能够让这个公司很健康地存活。

10

Yi 你吸收新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L 还是看书。其实做节目对我来讲有点像以前教书,教书就是要你上课之前做准备,把所有的材料再重温一遍,系统地整理一下,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出来,不过做节目前我会把以前看过的书、没有好好看只粗略翻过的书重新拿出来很认真地再读一遍,总会有很多新的收获。

猜你喜欢

干货小众听众
“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虽小众但可贵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
北京CEDRUS小众买手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众强需求”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HTC久病无方难倒王雪红走小众路线或是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