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一门新显学

2019-07-25许诗雨

第一财经 2019年7期
关键词:厨余小龙虾垃圾桶

许诗雨

我们常用社会流行趋势指代时间,比如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然,改变生活的不只是技术,比如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尾声,我们正在迈入垃圾分类时代。

最先走进垃圾分类时代的是上海。这个初夏,垃圾分类成了全城唯一持续的热门话题。大家甚至无视了黄梅天,放下了每年雷打不动吐槽航班疯狂延误取消、内衣内裤晒不干、出门动不动一场暴雨从头浇到脚的怨念。

一时间,整座城市的风气变得好学、守时、严谨、克制。姆妈爷叔们天天背诵居委会发的垃圾分类指南,小囡们捧着手机刷题查漏补缺看又忽略了什么特殊垃圾的固定投放搭配。每天早晚,大家掐着点跨越大半个小区去倒垃圾,哪怕没有特地买网红分类垃圾箱,家里也至少备了三四个垃圾桶。点外卖也变得战战兢兢,不仅因为得把吃剩的菜倒出来和外卖盒分别放进两个垃圾桶,还因为实在弄不清小龙虾到底属于干垃圾还是湿垃圾而充满心理负担。

即使你不在上海,以上的这些生活片段应该也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毕竟网络上相关的话题铺天盖地。某种程度上,上海的垃圾分类也可算是一起成功的事件营销。

少说在半年前,上海即将强制实施垃圾分类一事就已经在全国成功出圈,成了全国围观的事业。官方为此花了不少心力,新闻提前普及、综艺节目渗透、明星榜样示范、户外舞蹈刷屏,配以官方新媒体平台“上海发布”时不时还做个条漫、出个小程序帮大家答疑解惑。

但要成功出圈仅靠官方宣传推广还不足够。其实,厦门也很早就推行了垃圾分类,但相对而言相关话题流量就不算突出。从营销角度看,其中的区别在于是否引发了全民讨论的参与感。小米的那本《参与感》中总结了三三法则,其中的3个战术分别为: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上海垃圾分类的宣传实施显然也符合这个战术,设置了7月1日这个明确的节点,有扔垃圾、查詢垃圾种类和刷题学垃圾分类的具体互动方式,还吸引到许多段子手、自媒体这类民间势力扩散话题。

当然,营销号有创作空间,根源还是在于上海人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垃圾分类真的……有点难。尤其是干垃圾和湿垃圾之间似湿实干的模糊地带。

一些自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开动了不少脑筋。比如有一首通过改编歌曲《上海滩》,帮助大家记忆“纸巾是干垃圾,再湿也是干垃圾,瓜子皮是湿垃圾,再干也是湿垃圾”的歌在网上广为流传。然而,这种花式记忆也暗藏风险。例如我们编辑部的唐老师,不幸记反了歌词将纸巾死记硬背成了湿垃圾,于是6月30日晚在垃圾桶前遭到了提前上岗的志愿者大妈的训诫。据说,从此对丢垃圾留下了阴影。

看来,要让大家都能熟练做好垃圾分类,还是个长期课题啊。

不过,很快上海人就不会孤军奋战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已经说了,到2020年年底,全国会有46个重点城市一起参与垃圾分类。

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规划,且方法并不和上海完全相同。例如北京表示将按照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对垃圾做出区分。其中,厨余垃圾可看作上海的湿垃圾,其他垃圾可看作上海的干垃圾。虽然厨余里的特例依旧要单独说明,但仅仅是名词的转换,就让一部分此前苦苦纠结干湿问题的上海市民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中学时在学校怎么都听不懂的物理知识点,校外补课时被另一位物理老师一点就开窍的感觉。

这种差异其实值得细究。垃圾分类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所以最重要的环节在于清理焚烧。而干、湿垃圾是为了更便于焚烧的实施所做的分类。道理当然没错,但转念想来,当分类这件事需要向全民普及时,或许带着点“用户思维”把名词设定得更好理解些会更有利于推广,比如日本直接叫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当然,不论叫法怎么定,最终大家都将一起迈入垃圾分类的时代。毕竟,兹事体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有认真分类垃圾的你我他,都值得给自己戴上一朵小红花。

在普及垃圾分类上还有哪些可发挥的操作空间……

1 教练,我们想当付费玩家

不少游戏都会为付费玩家提供很多特权,比如稀有装备、限量坐骑、更快的升级速度等。在人生这场游戏中,是不是能给垃圾分类这个小关卡也设置一个付费玩家的选项呢?比如,扫码付费即可打开一个免分类垃圾桶,让我们重新体验儿时一次只丢一袋垃圾的单纯快乐,多好。

2 专用厨余垃圾袋,想要!

瑞典还真有这样一种厨余垃圾纸袋,因为可以和食物一起降解,所以可以和食物一丢弃。而且密封性还好,能保证垃圾桶干净无异味……嗯,很是能解决我们丢厨余(湿)垃圾时的破袋困扰。如果我们也有一款受到官方认可的厨余专用垃圾袋,它一定能拿下广阔的丢垃圾消费升级市场。

3 官方不妨联合段子手一起推广分类知识

从面对“湿垃圾”时的充满疑惑到看到“易腐烂”的解释时的懵懵懂懂再到“猪能吃的就是湿垃圾”的醍醐灌顶,上海人的这段经历充分证明引入段子手能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解力。让这种寓教于乐的智慧停留在吐槽喝不完珍珠奶茶好难处理上就太浪费啦。

4 各类垃圾分类小程序也该管一下了

A小程序说整只小龙虾是湿垃圾,小龙虾壳是干垃圾,小龙虾肉是湿垃圾,B小程序说小龙虾从里到外任何形态都是湿垃圾……虽然“上海发布”已经用一组条漫告诉了大家小龙虾随便怎样都是湿垃圾,但还是有很多小程序在指挥丢垃圾方面意见分歧还挺大的,甚至一些志愿者也经常指挥错。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标准化事业,统一标准答案很重要。

5 安排一批符合996作息的垃圾管理员吧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报道说,因为在针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征集社区意见时,年轻人参与讨论不多,于是在设置定时定点扔垃圾的问题上,996这个庞大的非规律作息人群被忽视了,搞得很多人加完班都没办法丢垃圾。其实换个角度看,对于996的朋友来说,在网络上zqsg地讨论也是社区建议的一部分,所以也请多参考他们的需求吧。

6 分类课出校园势在必行了

随着各地垃圾分类计划各就各位,各地教委也先后表示会把垃圾分类计划纳入中考。嗯……which means小朋友们一定有一套系统的教材来学习分类吧。作为看遍居委会发的垃圾分类小册子和各路公众号也经常无法穷尽日常垃圾分类场景,还被各种互相矛盾的小程序搞得晕头转向的大人,真的很想学一学他们的教材呀。

话说回来,想想未来的小朋友虽然和我们一样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清楚地分类所有垃圾,还能在4岁时就识1500个、8岁识3000个英语单词,不得了不得了。

7 垃圾分类也需要一些地域特供指南,比如:

A: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地区建议不要用“干”“湿”分垃圾。否则,牛肉干、葡萄干、奶干们引起的困惑就太大了。

B:海鲜大户城市得专门出一个水产分类细则。虽然全国人民在陪着上海人围观大闸蟹的丢法时了解到了除了帝王蟹其他壳都可以丢进厨余(湿)垃圾,但带壳的海洋生物太繁杂了,各地特产的甲壳类、贝壳类水产如果不出一份名录,沿海地区的朋友估计每天都能就垃圾怎么丢的问题吵起来。

C:牛羊肉爱好城市应该需要一份大骨小骨界定标准。不知西北地区的朋友从此吃烤全羊会否多一份负担。

猜你喜欢

厨余小龙虾垃圾桶
厨房里的芽芽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小龙虾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