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特征和优化建议

2019-07-25黄婉琳

中国市场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股权融资

黄婉琳

[摘 要]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首先是股权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是内源融资,体现出与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啄食顺序原则,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实践不一样的顺序特征。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体现出内源融资比例不足,股权融资占比显著高于债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高于长期债务融资等特征,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认为应通过完善现有的财税政策,规范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和留存,以促进上市公司扩大内源融资比例;通过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弱化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同时,促进企业债券快速发展,以强化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偏好,促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合理化调整。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特征

1.1 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低

我国上市公司近年融资结构的数据显示,外源融资比例高达80%以上,而内源融资不到20%,占比明显不足,显著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強烈的外源融资偏好。原因可能是,从宏观方面,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扩张,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利益,必须进行内部和外部扩张,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和支持,在自身留存盈利有限的情况下,内源融资难以满足公司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外源融资弥补,并且在扩大经营规模的过程中,能留存积累下来的资金很少,因此当公司再次需要资金时只能继续依靠外源融资。从微观方面,我国上市公司对内源融资的认识不足,缺乏偏好;并且,公司内部缺少有效的内源融资模式和机制,使得未分配利润最终以股利或其他形式分配给了股东和管理层,极少再次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中。

上市公司内源融资不足说明公司的财务实力较弱,这样的融资结构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对财务风险的防御能力,不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2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比高于债权融资

在啄食顺序理论中,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中,内源融资是优先于外源融资的选择,而在外源融资中,债权融资是优先于股权融资、并且占比超过股权融资的方式。但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中所占比重平均为50%左右,债权融资平均为30%左右,显著低于股权融资。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不健全,以及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股权融资成本要低于债权融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有分红和派发股利的压力,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红和股利派发只是象征性的,有的公司甚至常年不分红,而监管机构对这方面的监督只是软约束,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而债权融资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定期支付利息,不仅资本成本高,还有偿还的压力和风险。所以相比之下,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更为强烈。

上市公司因股权融资的成本低和资金流入迅速等原因,将其作为首选和占比最大的融资方式,而忽视了在股票市场上融资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别是在我国股票市场不健全的环境中,和已出现过度投机的情形下,如果公司以股票为主要融资渠道,一旦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上市公司的资产将大幅缩水,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3 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高于长期债务融资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不仅债务融资比例低,而且短期负债率高于长期负债率。通常来说,企业借入短期债务主要是为了资金周转,解决资金链紧张,或者应收账款回收慢等问题,因此,流动负债比例高的特征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负债结构,说明公司净现金流不足,需要依赖短期负债资金的借入以支持公司的持续经营活动。

2 融资结构优化建议

2.1 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

我国应完善现有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通过规范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和留存的规定,比如放宽留存盈利可用于内源融资的比例,有效扩大内源融资可用的资金规模,在政策上支持上市公司扩大内源融资的比重。

固定资产折旧是内源融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折旧方法的不同可以影响企业所得税,进而影响企业现金流。由于我国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做出了硬性规定,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渠道,因此我国应优化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规定,让企业能在合理的规定范围内缩短折旧年限,能灵活地选择折旧方法,从而加快折旧,减少税收支出,促进公司自有资金的累积,扩大内部融资的资金来源。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上市公司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应增强扩大内源融资的自主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主动建立有效的内部融资机制,从而提高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的构成。

2.2 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弱化股权融资偏好

要弱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需要完善股权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派发和分红行为。在监管方面,证监会应强化约束力,规定决定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需在年报中披露具体原因,决定送股的公司需在年报中明确转增股本的用途等信息,加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分配的监管。

在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方面,应改进以利润为中心评价公司经营质量的标准,因为利润不能完全反映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每股现金流量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因此,应通过同时考察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现金流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使证监会能全面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质量高低,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该公司是否有配股的需要,以抑制不合标准的股权再融资。

在法律规定上,应强化对上市公司股利派发方面的约束,比如规定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之前,必须完成股息红利的派发,从而遏制我国存在的上市公司低分红、不分红等现象,抑制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使股权融资成本合理化,进而弱化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程度。

2.3 促进企业债券快速发展,强化债权融资偏好

应改善债券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债券发行的行政干预,放松对发债额度的控制,使上市公司能够基于所需资金规模、企业信誉、偿还能力等自身需求决策发行债券的数量和价格,推动利率市场化,促进企业债券快速发展,使债券融资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成为其重要的融资渠道,从而提高债权融资在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的比例。

通过融资结构多元化的形成,可以避免当风险发生时,由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单一而扩大成企业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风险分散以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投融资模式,和内部治理。

参考文献:

[1] 李惠民.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研究[D].海口: 海南大学,2010.

[2] 吴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06.

[3] 江筱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 2017(23):76.

[4] 刘磊.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J].时代金融, 2017(8):138+140.

[5] 孟宪花.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的分析研究[J].科技视界,2017(18):155+157.

猜你喜欢

股权融资
外部金融市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浅谈企业融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及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