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农村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9-07-25贾宪军范聪颖

中国市场 2019年24期
关键词:金融素养农村居民

贾宪军 范聪颖

摘要:在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快速变革、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居民金融素养不仅影响到农村家庭财富的安全与增长,而且从宏观上影响到农村金融稳定。文章在述评金融素养及农村金融稳定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刚性兑付、家庭投资与负债等方面,探讨了居民金融素养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从金融素养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 金融素养 农村金融稳定

当前阶段,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主题。在全社会普遍关注房地产泡沫、金融杠杆率等重大问题的同时,农村金融由于其固有的脆弱性,同样不容忽视。广义上,影响农村金融稳定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风险、涉农企业的债务风险以及农户的投资及信用风险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推广,以及各类金融产品在农村的兴起,农村居民的投融资门槛显著降低,然而,与之相匹配的农民金融素养并没有随着发生明显变化,于是各类非理性的金融行为层出不穷,给农村金融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基于此,本文在梳理金融素养对居民尤其是农民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民金融素养现状,分析其对农村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1. 我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现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分析(2017)》的调查结果,我国农村居民无论是在金融知识、金融技能,还是在金融意识与态度方面,均比较薄弱,且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差距。

1.1 金融知识

消费者金融知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对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农村居民知识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整体水平较低。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储蓄、银行卡、贷款、信用、投资及保险等方面知识进行考察。从金融知识客观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农村消费者对全部金融题目回答的平均正确率为50.7%,明显低于城市居民64.78%的水平。整体看,居民对于投资知识、贷款知识及保险知识掌握较差,而对于储蓄知识和银行卡知识回答正确率相对较高。

1.2金融技能

金融技能主要考察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风险收益的判断能力。题目分为四类,一是面对金融产品选择时是否有意识进行同类比较,二是是否有能力辨别合法与非法的金融产品或渠道,三是是否能够清晰地判断相关产品的风险收益关系,尤其是对产品本身的风险是否有足够认识,四是是否理解金融合同的本质含义以及自身的权利义务。从调查结果看,上述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50%左右,这表明有一半的农村居民无法有效辨别金融产品的相关风险,金融技能明显不能满足投资需求。

1.3 金融意识

农村居民金融意识的调查主要包括信用态度、对自身偿债能力的评价、对合同与对账单的使用意识以及风险承担责任意识。从对信用的态度看,80%的被调查者比较重视信用记录,能够谨慎维护信用记录。与之相对应,关于负责的态度,有近10%的消费者在申请贷款之前从不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对于合同及对账单的使用,14.23%的农村消费者表示“根本不读”,同时34.20%的被调查者表示根本读不懂相关合同或对账单。值得重视的是居民关于储蓄类产品的责任认知问题,《2015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显示,参与调查的七成的消费者认为在银行无力偿付储户存款类产品时,应由政府承担相应的赔偿;认为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消费者仅为18%。可见农村居民对于银行及政府在风险责任承担方面存在严重依赖。

2 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主要不稳定因素

2.1 非法集资风险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政府批准,向社会不特定人群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高额回报的行为(耿志民等,2016)。虽然近期势头有所遏制,但非法集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案件总量仍处于历史高位,大案要案频发,风险隐患大量积聚,并且呈现向农村地区快速蔓延的趋势。

2.2 消费信贷及民间高利贷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各类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目前消费信贷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常见的产品是xx贷、xx通等纯信用产品,其目标客户群主要是部分高收入行业的白领,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万左右。二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信用额度一般在几千元到5万元之间,除正常的免息期外,还提供分期还款等功能,年化利率超过9%。三是传统的具有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审核方式与银行相似,额度最高达20万,贷款期限约两年,利率15%左右。四是具有实体企业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于促销目的,利率稍低于信用卡。五是互联网背景的借贷中介,如东京白条、阿里花呗,以及采取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如二三四五、马上消费金融等。

此外,还有大量尚未取得牌照、处于监管之外的网络信息中介机构所开展的各类“现金贷”业务。这些业务由于没有严格的风控程序与管理能力,且缺乏监管,因此往往具有虚假宣传甚至欺诈、高利息、高违约率、暴力催收等民间高利贷特征。更有甚者,一些非法中介与医疗美容等机构,诱导大量农民参与骗贷,在给区域金融稳定埋下隐患的同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2.3 严监管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刚兑风险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等表外快速发展。2007-2018年,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数量由5款迅猛增加至32203款。理财产品90%以上属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其中非保本与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基本相当,且投资期限以短期(低于91天)和中期(低于365天且高于91天)为主。

近期随着资管领域监管政策的日趋严厉,更多银行理财表外业务被纳入MPA考核,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逐步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局面已难以为继。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客户主要以农村居民为主,其风险承受能力及责任承担意识普遍较低,因此在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过渡期间,极有可能对农村金融机构稳定運营乃至农村金融稳定造成冲击。

3 金融素养对农村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与渠道

3.1 高风险投资渠道

金融素养通过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高风险投资行为,进而对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金融素养对农村居民投资决策与行为的影响,二是居民非理性参与高风险投资行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这里以居民参与非法集资为例加以分析。

3.1.1 金融素养对居民投资决策与行为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居民金融素养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金融知识、金融产品认知以及风险承担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投资者决策及行为的不同方面起到不同作用。

金融知识指基本的金融原理与常识,例如利率、复利、通货膨胀、风险收益原则等概念或理论,当居民具备这些基本知识时,不一定会获得资产增值方面的显著成功,但却可以避开一些明显的投资陷阱。例如,面对一个承诺收益高达20%以上的投资项目,具备基本金融常识的投资者首先会考虑这样的收益是否可靠,其收益来源是什么,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20%以上的收益显然是比较难以实现或持续的,有了这样的基本判读,投资的警惕性自然会提高。反之,如果投资者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利率水平等概念一无所知,就容易忽略该投资项目背后的可靠性,从而更容易受到金融诈骗。可见,基本的金融知识在帮助居民规避金融风险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

金融产品认知主要指居民对各类金融产品的特性、运作原理、风险收益结构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相对于金融知识,对产品的认知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也正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金融素养较低的居民面对各类复杂的正规金融产品与条款时,由于无法理解与辨别产品特性,加之正规金融产品收益率相对较低,从而采取了简单的排斥行为。相反,在面对非法集资产品时,一方面存在高收益诱惑,另一方面销售者往往强调保本高息、定期偿还等产品显性要素,导致投资者容易做出购买决策。

风险承担意识往往与羊群效应相关联,羊群效应表明一般投资者认为跟随大众的做法至少使其心理上感觉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我承担责任的心理压力。非法集资的组织者在推介项目时,往往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认知偏差,通过熟人或权威人士的现身说法或背书行为,诱导一部分居民投资并能享受到高额收益,进一步让这些早期的投资者为其项目进行宣传以形成羊群效应,引诱更多居民跟进投资。

总之,金融知识的欠缺使得部分农村居民丧失了对非法集资应有的理性判断,正规金融产品认知能力的不足为非法集资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借助居民风险承担意识的薄弱及羊群效应,非法集资得以使更多人上当受骗。可见,在农村居民参与非法集资的整个过程中,金融素养的三个方面均发挥相应的作用。

3.1.2 农村居民盲目参与高风险投资对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的影响

农村居民盲目参与非法集资等高风险投资项目,将对金融稳定产生至少三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导致家庭资产损失,尤其是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家庭,在遭受金融诈骗或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时,对其财务影响是巨大甚至是致命的,这进而影响到家庭消费、债务偿还等系列经济行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冲击地区经济金融稳定。二是农村居民投资失败后,由于事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及相应的风险责任承担意识,往往会采取群体性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稳定。三是农村居民大量投资于非正规高风险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正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如近年来受到P2P网贷平台、各类民间金融的分流资金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规模波幅持续放大。

3.2 过度负债渠道

《2015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居民家庭负债率已高达40%。农村居民过度负债主要有两种情形构成。一是由于突发性事件、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或农业生产经营中断,被动进行负债;二是受到当前消费信贷等外部条件影响,高估自身偿债能力,盲目跟风消费,从而陷入债务困境。从金融素养的角度看,造成过度负债的原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家庭财务缺乏规划意识,无法合理评估家庭未来的支出及收入现金流,导致负债规模具有随意性。二是缺乏基本的负债成本计算能力,对复利、违约及相关费用概念认知错误,低估负债的真实成本,尤其是在面对民间高利贷、违规互联网金融“现金贷”等金融“陷阱”时,对其背后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三是欠缺对正规金融信贷产品的了解。随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正规金融信贷产品“下沉”农村市场,但农民缺乏对其产品特点及使用方法的基本知识,因此在面临资金困境时,转而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

农村居民过度负债将通过以下方式影响金融稳定。首先,过度负债使得农村家庭财务更加脆弱,若遇到新的意外冲击,将导致家庭财务难以为继,进而直接影响金融、社会稳定。更有甚至者,民间高利贷机构的非法催收极易导致暴力冲突事件。其次,家庭财务困境会使原本信用意识较差的农村居民,对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采取债务违约行为,进而恶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提高不良贷款率,进一步积聚区域金融风险。

3.3 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渠道

刚性兑付是当前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的重要障碍,这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尤为突出。多数农村居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认知严重不足,基本将其等同于银行储蓄。根据人民银行《2015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近70%的被调查者认为当金融机构无法兑现金融产品时,政府应承担兜底责任,这种认知偏差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更加严重。一方面,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在向农民推销理财产品时,变相强调理财产品的无风险性,并未真正履行应有的风险评估与告知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消费者基本金融知识的欠缺,即便在形式上进行了风险评估并被告知相关风险,由于金融专业术语的复杂性,其对风险及产品特性的真实含义并不能足够理解,这为以后的金融纠纷埋下隐患。

农村居民较低的风险责任意识及承担能力,导致理财产品购买者对本金及收益的波动更加看重。而且,农村居民对金融维权方式认知的欠缺及沟通渠道的不畅,更易导致其在刚兑打破时采取过激行为,威胁地区金融、社会稳定。基于这种压力,农村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维持刚性兑付的动力更强,从而不断积聚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当前资管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在负债端刚性兑付的倒逼下,面臨严峻的资金兑付及流动性风险。

综上,金融素养通过影响农村居民金融行为,借助高风险非法集资、过度负债及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等渠道,对农村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4 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以居民金融素养为视角,提出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首先,针对我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的状况与特征,应强化金融素养教育。就教育的内容看,分为金融基本知识与原理、金融产品认知与风险责任承担意识三个方面,其中金融基础知识适合以学校等教育机构为主开展,金融产品认知适合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体开展,风险责任承担意识适合以政府为主体开展,当然,三者之间需要紧密联系、互相融合。

其次,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各类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及违规消费贷类产品,应严厉打击。同时,大力宣传正规投融资渠道,增强合规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及其在农村居民中的认可度,通过正规、合法金融的发展与深化,挤占非法、违规金融的生存空间,从而降低农村居民遭遇金融诈骗的概率。

最后,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刚性兑付问题,应在理财产品增量销售上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方面,将“投资者适当性”的理念向所有资管行业拓展,建立严格的投资者分类与适当性评估制度,针对不同的金融产品,采取不同的准入门槛,降低不合格投资者及融资者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強化信息披露机制,突出“卖者尽责”导向,明确不同类型金融产品信息披露的标准,要以消费者是否能充分理解产品作为信息披露充分性的衡量标准,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隐瞒风险,不得误导消费者,为风险责任的“买者自负”奠定充分基础,减轻打破刚性兑付过程中的负面冲击。

参考文献:

[1]Sandra J,HUSTON.Measuring Financial Literacy.[J]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09, 44(2): 296-316.

[2] 张欢欢, 熊学萍.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测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 2017(3):131-144.

[3] 王宇熹,范洁.消费者金融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3):70-75

[4] 魏昭, 宋全云. 互联网金融下家庭资产配置[J]. 财经科学, 2016(7):52-60.

[5] 吴国联, 周智, 周荣俊,等. 农村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金融, 2009(1):87-89.

[6] 张号栋, 尹志超. 金融知识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6(7):80-95.

[7] 魏燕娜. 金融意识、风险偏好对于农民金融行为的影响[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6(2):91-96.

[8] 谭中明.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综合度量[J].软科学. 2010(3):69-74.

[9] 田霖. 中国家庭居民的债务素养及其影响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4):1-7.

[10]林雅娜, Christopher, 谢志忠.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福建县级农村信用社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4):85-97.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金融素养对家庭投资行为及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6BJJ0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贾宪军(1979-),男,河南郑州人,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范聪颖(1989-)女,河南周口人,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投资风险。

猜你喜欢

金融素养农村居民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金融素养与风险认知对投资选择的实证研究
基于金融素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控制现状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