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甲状腺疾病 要从肝入手
2019-07-25岳清秀
岳清秀
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一了解这种情况还真不少;
总没精神,总觉得累,以为是“亚健康”,经人提醒才去医院验血,原来是“甲减”惹的祸;
动不动就发脾气,怎么也“佛系”不起来,总吃总饿,越吃越瘦,原来是“甲亢”;
婚后怎么也等不来宝宝,去医院详细检查才发现患了桥本甲状腺炎……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与之相关的治疗方式也越来越为人们熟悉和关注。近日,北京东城中医医院专家姜淑芳就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案例进行点评(涉及病例均为化名)。
甲状腺疾病与肝脾密切相关
4年前,我脖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包块,刚开始没怎么在意,可是它越长越大,不久就能明显看到脖子上肿起一块。在家人的催促下,我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甲状腺结节。大夫结合B超的检查结果,建议我先做个穿刺。
我怀着特别紧张不安的心情做完了穿刺,被告知要等待一周时间才能取病理结果。这一周的时间过得好像特别漫长,我一边安慰自己“还年轻还年轻,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一边想着万一要是结果不好该怎么办。一周后的报告显示为良性,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没等我高兴,大夫就对我说,我这个结节虽然是良性的,但实在是太大了,建议我手术切除。因为不想手术留疤,就中医坚持治疗了大半年,目前压迫感消除,肿块已经明显缩小。
——石先生(34岁)
姜淑芳介绍,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甲状腺疾病高发,而且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检查手段的进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日渐增高,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
中医认为甲状腺结节多由情志内伤或饮食不调所致,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患者可因忧思郁怒、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而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也有患者因饮食不调、脾虚生湿,或肝脾失调、脾不健运,导致痰湿内生、痰气互结,引起血脉淤阻,循经络结于颈前进而成本病。因此,中医从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等方面入手,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应该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治疗周期较长,往往以半年或一年计,病人应该对此有充分认识,保持平和心态,不要急躁。
女性多发疾病可以“异病同治”
两个月前,我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发现了甲状腺结节,B超显示有一大一小。
谁知道祸不单行,我因为总是感觉小肚子有点疼,所以在医院就顺便又查了妇科B超,没想到大夫说是子宫肌瘤。我顿时蒙了,我还没生孩子,如果它大到需要手术的地步……我不愿意想下去了,這简直是在身体发现了两颗定时炸弹哪!本来我这个人心就挺重的,现在老有这么个担心,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不甘心就这么什么也不做光是等着,所以我就多方打听。正好有一个同事也是甲状腺结节,她是去年体检查出来的,通过中医治疗了一段时间,她觉得挺不错的,就推荐我也试试。在这里,我遇到好多病友,候诊时跟她们说说聊聊,感觉轻松很多,而且对治疗也更加有信心了。
——伍女士(29岁)
姜淑芳表示,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是女性多发病,临床上三者不乏并存的情况,这三种疾病在西医上虽不属同一系统,但其并存现象已引起关注,并多有这方面的研究阐述其相关性及发病规律。在中医看来,以上三种疾病都是人体肝经循行之处,且病机都为肝气郁结、痰凝血淤。“建立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之上,中医从上述三种疾病的病机入手,可以做到异病同治,多病同调。”
其中,甲状腺疾病在中医可对应为“瘿”,是由于肝气郁结日久、气滞痰凝、气滞血淤、痰淤互阻而形成。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很大程度是一个“情志病”,紧张、焦虑、发脾气或生闷气等不良情绪都对肝、脾有直接影响,进一步会对病情有负面作用。
桥本甲状腺炎中医治疗有优势
去年,我打算再要个孩子,就到医院做了孕前检查,没想到发现甲状腺有问题,医生说我抗体水平高,建议去专科医院检查。那一段时间总是来回跑医院,真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检查确诊我得的是桥本甲状腺炎,坐在医院的楼道里,上网搜索着这个陌生的名词,心底一片冰凉。医生说我目前的状况暂时不必服药,可以定期复查。如果想要孩子,一定要严密监控病情变化,千万不能大意。
确诊后我焦虑得睡不着觉,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病,另一方面在到底还要不要“二宝”这件事上犹豫不决。虽然大夫并没有说我不能怀孕,但谁不想在自己身体状况最好最健康的时候要宝宝呢?
幸亏妈妈及时提醒了我:“要不试试看看中医吧。”突然间,我觉得又看到希望了。
——林女士(34岁)
“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西医在临床上没有什么特效药,大多是持续观察,如果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异常,那么就甲减治甲减,甲亢治甲亢,但这些都不能从病因解决问题。”姜淑芳表示,中医治病,辨证是关键。
桥本甲状腺炎虽病在甲状腺,但涉及肝、脾、肾,临床辨证分型复杂,随病程进展证型也随之变化。因此,临床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动态,随证变化调整用药,或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或补气活血,化痰散结……从证出发,灵活应用,临床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此外,患者应该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疏导,保持良好心态,既要对疾病的治疗有清醒的认识,又要对疾病学会“忘记”和“放下”,可以适当培养一些业余爱好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力。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