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2019-07-25黄长容
黄长容
摘 要:茶是影响着我国农业领域发展的重要农作物,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风潮,体现着我国在农业领域的实力。在茶叶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被人所熟知且影响重大的问题,所以为了达成防治的目标,需要针对性的思考防治策略,这是我国茶叶种植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防治对策的思考有助于防范茶叶病虫害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 综合防治对策 防治要点
对于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是我国农业领域茶叶种植栽培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真正解决病虫害问题,需要进一步针对病虫害问题的不同防治手段进行分析,作为病虫害问题控制的依据。特别是在当前的农业发展趋势下,随着农业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明确防治技术要点,才能体现出技术实力。
一、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指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采取的修剪与采摘手段。多数的栖叶害虫,与存在蛀害的枝干,都可以利用合理的修剪与采摘等方式去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控制。借助农业处理方式,可使茶叶的整体生长条件更加理想,进而抑制不同病虫的产生,包括喜阴湿的蚁壳虫与黑刺粉虱等等,而对于多余的枝叶如果不能做到及时修剪,很可导致嗜叶性的昆虫不断增加。其次是要更加重视耕翻整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在冬季可以利用有机肥去开展深耕培土,可将土中的害虫如挤嘈、象甲类的幼虫暴露于地面,使其受到低温冷冻,因无法适应环境或是天敌的捕食而致死。翻土的过程中的适当加压可以导致害虫受到机械损害而死亡或是导致虫蛹在次年无法羽化出土。中耕可以促进土壤的通风,为茶的根系生长及土壤内的微生物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破坏害虫的栖息区。一般来说,在夏秋阶段进行一次翻耕为宜,对于茶丽纹象甲问题严重的区块,可以在春茶开采之前可通过深翻进行控制。最后是要做到合理施肥。这样能够满足茶叶生长所需的养分条件并且提升植株整体的抵抗能力[1]。
二、生物防治措施
所谓天敌保护,如其字面所述,主要是通过对害虫天敌种群的培养去达成灭虫的目标。进一步优化茶叶生长环境,达到控制的目标,天地保护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对修剪、台下的枝叶,可先堆在茶园附近,对有利于吸引天敌迁回茶园的害虫虫苞、卵块、护囊等等,在采摘之后,应当存放在四周有水包的坛或是钵当中,待寄生蜂与寄生蝇完成羽化后再行处理。要将害虫的卵或是幼虫放置于防治茶园害虫专用的巢箱,这样能够招引更多的益鸟去啄食害虫,进而达成除虫目标。要对蟒抖及青蛙、鸡鸭等害虫天敌进行合理繁殖,提升对于害虫迅速繁殖的控制力,确保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特别是在虫害发生的前期,必须要大量的繁殖并释放天敌,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防治工作成果。对于天敌昆虫也要定量繁殖、并且将其合理释放于田间或是温室当中,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标。此外可以将天敌昆虫体内或是土壤中部分防治害虫的生物成分提取出来,加工为生物农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其一是细菌,主要以苏芸金杆菌最为常用,用于对鳞翅目的害虫进行防治,而日本金龟杆菌则能够对日本金龟子起到防治作用。印度则在土壤中发现了能够防治害虫的生物成分,即是从茶园土壤当中分离提取出的变形杆菌。其二是真菌,除绿僵菌、白僵菌、韦伯虫座孢菌、青虫菌等常用菌种以外,还包括虫霉科真菌与链霉菌等菌种的代谢菌菌株,制作出的菌粉,能够有效对土中的幼虫与蛹进行防治,除此之外对瓢虫、蜘蛛等天敌并无致病特征。其三是昆虫病菌,当前我国经过技术开发,已经能够从多种害虫体内分离出多种不同病毒,目前以广泛投用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如茶尺镬等,颗粒体病毒包括茶小卷叶蛾等等。其主要特征是寄主的专一性强,并且在生态当中的滞留时间较长,容易引起害虫的流行病,但依然需要借助活体繁殖的方式去培养。其五是病原原生动物,最为常见的是微抱子虫。其繁殖主要是借助活寄生的方式,尚未在茶树上看到实际应用成果。其六是以索线虫科、斯氏线虫科及异小杆线虫科为主的线虫,其能够在多种害虫体内寄生,但在国内当前应用较少[2]。
三、化学防治措施
当前最主要的化学防治方式即是农药,但是许多农药对害虫产生毒害的同时也会损害环境与人体,所以使用农药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准则。其一是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准则,确保当前所用农药符合国家所订立的安全标准才能投用。要严谨遵照国家农业部门所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对于茶园病虫害防治所订立的专门指标、防治的适宜期与推荐的用药去选择施药的方式与药种。要秉持主次兼治的理念,对一药多治或农药合理混用的技术进行推广,这样能够进一步削减农药的用量,降低用药频率。其二是要進一步强化预测预报机制,要以预先性的思想,把握好防治的关键期。依照不同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时期去对防治的关键期进行确认,并且依照不同茶类的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频率等去对防治对象进行确认。病虫害有对药剂的敏感期,例如小绿叶蝉的敏感期是在若虫的数量上升阶段,这时用药最为适宜。黑刺粉虱的敏感期是在若虫盛期,这时用药效果最为理想。而鳞翅目类的幼虫,则是在孵化后期到3龄前处于敏感期,这时用药能够更好的控制。其三是要遵循环保原则使用高效、低毒害的农药。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农药具备易于降解的特征。要进一步对Bt乳剂的应用进行推广,此外也要进一步推广植物农药与苦参碱等生物农药,结合吡虫啉、啶虫脒等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更理想的病虫害防范结果。简而言之对于农药成分与用法的不断改进,是化学防治措施改革的大势所趋,为了保证茶叶健康生长,同时维护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社会大众的健康,这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同时要通过不断的探索,确保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满足新时代的病虫害防范要求[3]。
结 语
茶叶种植是我国农业领域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达成栽培目标,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几种不同的防治方式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开展茶叶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这是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有效的理论借鉴,有实际探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母先富,滕风,林国言.金沙县茶叶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J].吉林农业,2013(03):70.
[2] 洪秀群.江淮分水岭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15):102-103.
[3] 饶孝武,李维群,施庆,胡质文.恩施自治州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5(0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