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的人口流动与管理研究

2019-07-25梁媛

都市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口流动管理

摘 要:云南省文山州J镇位于中越边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对于边民人口的流动及管理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笔者围绕当地边民流动、民族融合、跨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了解了边境地区低保、医保、养老、土地以及民兵、边境补助等政策,研究了边境人口流动特点和边境管控的问题困难,为国家边疆民族治理和边境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越边境 人口流动 管理

此调查地点选取于云南省文山州J镇,并重点对C村和Z村进行了田野调查。J镇东南面与越南两省(河江省、老街省)两县(新马街县、箐门县)接壤。J镇人口约8600人,有汉、壮、苗等七种民族,其中以苗族为主体民族,人口约6500人,占人口总数的76%,汉族人口 544人,占比6%。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使当地边民享受到了诸多的国家优惠政策和扶持,中越边民的人口流动和往来也给边境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一、边境地区惠民政策

1、低保政策。J镇从2007年开始实施低保政策,主要是给予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政策实行之初审查严格且名额较少,只有少数老人和特困家庭可以享受,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覆盖全镇,且补助金额逐年增加。如C村,有87户人家,其中84户享受低保,覆盖率96.6%,只有三户不符合条件而没有享受到低保政策,一户因外嫁超过三年没有回当地取消低保待遇,另一户因外出打工十年未归超过三年期限没有享受低保,还有一户因超生无法享受低保,其余全部享受低保政策。C村现有297个低保名额,每年因老人逝去、婴儿出生等会有所调整,各村之间也会因人数变化互相调整名额,每人每年领取两次低保金,每次500元左右。

2、土地政策。J镇1980年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1981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分配,每人分到约2亩地,按此标准不再因家庭人数的变化和人口的迁徙而改变。2011年土地政策有新变化,为加快发展当地经济,转变农村经济模式,J镇借鉴大规模种植香蕉等经济作物的经验,尝试大规模推广甘蔗种植。政府制定此政策目的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转型,但忽视了边民思想转变所需过程,从目前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部分边民产生了抵触心理。

3、医保政策。J镇有一家卫生院,J村、L村、Z村三个村委会分别设有卫生室,主要治疗发烧感冒等小病,大病需要到M县治疗,医疗水平相比原来有了很大改善。农村地区看病住院,可以用“新农合互助医疗”和“低保证”报销,“新农合”加“低保”模式门诊费可以报销50%,住院可以报销85%;只有“新农合”门诊费可以报销50%,住院只能报销80%。当地边民对医保政策普遍较为满意。J镇也有小药店,出售卫生院没有的一些药,越南人偶尔会买一些头痛粉、止痛药,虽然越南那边的医疗是免费的,但药品质量不如中国,种类也较少。

4、其他边境惠民政策。J镇现有惠民政策还包括60岁以上老人养老险、80岁以上老人高龄奖励、民兵补助和边境补助等。从四年前开始,镇里要求年满16岁的居民(户口内)每年缴纳100元养老金,60岁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2008年开始,国家给予8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1元的补助,给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民兵每人每月60元补助;边境补助对象原是居住在边境线一公里以内的,现在政策放宽,只要生活在边境附近的都予以补助,J镇居民都在此范围内,每人每年給予1000元。

二、边民生活图景

1、边境教育。J镇现有8所学校,包括7所小学、1所中学,分布在J镇及周边。九年义务阶段经济负担较轻,每月都有生活补助。以2012为例,小学生生活补助为每月160元,初中生每月180元,每年发放10个月。J镇民族小学有23个老师,其中8名苗族老师,其余为汉族、壮族老师,设有一个苗语班。学校90%以上是苗族孩子,采用双语教学,开设美术班、武术班和英语班,在民族政策方面学校对学生一视同仁,越南过来的孩子也可以享受政策优惠。W是J镇民族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是本地苗族,母亲是越南苗族,2004年带着孩子从越南嫁到当地,她和孩子都是所谓“黑户”。中国的教育政策比较人性化,W只需所在村委开具生活证明和读书证明(有学籍证明和学号)即可就读,W在学校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和同学们关系也很好,在“农村医保”方面,她也享受到一样的补贴。J镇没有高中,只能到县城就读,每年需花费近5000元。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相关政策实施后,因经济原因导致的辍学人数降低,辍学率降到30%以下,其中小学辍学率不到5%,中学阶段会有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或回家工作。辍学原因主要有成绩不好、学习动力不足,看到同乡外出打工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而心生羡慕,也有因为家庭困难负担不起高中费用等。

2、跨境婚姻。嫁到中国边境村寨的越南姑娘,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享受低保政策,但中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更丰富,所以即使没有政策优惠,她们也愿意来中国。对于很多越南嫁过来的姑娘,2012年开始有更多政策帮扶,可以落户,但已经落实的暂时没有听说。虽然没有户口,但她们可以凭借当地村委会开具的相关证明办理“新农合”,享受50%、80%的医疗报销优惠。当地女性目前没有嫁到越南的,他们宁愿远嫁到山东、浙江等发达省份。

3、跨境信息沟通。近年,两国边民的交流开始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手段。2007年寒假,学校组织老师跟随旅游团去越南旅游,往返共计5天。这次越南行,他们每人缴纳了500元的费用,其他的费用学校工会给予补贴,入住越南“山竹饭店”时,服务员告知其房间座机可以打回国内,当时并不清楚话费费用,讲了不到1分钟,第二天收费时收取了30元的电话费。边民之间的电话联络更愿意购买越南卡,一是可以打通,二是费用较低。

三、边境人口流动与管理

1、边境人口流动。调查显示,越南男性基本没有长期定居在中国边境地区的,但他们会以文山为通道进入我国,而后到广东、山东、四川等地务工。我国其他省份也会来到边境做生意,如湖北人的“打沙包”,重庆人的“药店”,山东、安徽、河南人进行香蕉贸易。而当地人根据不同的年龄分层,普遍选择不同职业方式,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愿意留在当地从事种植、养殖业,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更倾向于去广东、山东、北京等发达城市务工。

2、出入境管理。中国云南边民和越南边民因贸易、帮工、探亲、节庆等原因往来。对于便民日常的管理,中国人去往越南要求24小时内回来,越南人来到中国也会有期限要求,离开时用出入证件换取边防证,主要针对一天内的短期出入境。对于“一村跨两国”的同宗同源民族(如苗族),边境线并没有改变他们自由交往的习惯,通过实地的访问考察,发现大量的非正常出入境方式存在于两国边民的交往中。就读于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的Y家,因对越自卫反击战,成为了两个国家的人,每逢春节、祭拜、节庆(踩花山),家人都会往来。对没有经过正规程序进入越南境的中国人,越方管理较严,一旦被发现,会面临罚款、拘留等惩罚。

3、边境自由流动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随着边境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社会治安、户籍管理、法律适用等问题逐步凸显。中越边界地区口岸多、山路多、同源民族多、亲属圈交织,导致通过设置关卡、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等方式管理边境流动的作用性不强。据当地民警W反映,社会治安情况总体较好,只是在逢年过节期间易发生盗窃。对于入境的越南人,当地人很少主动“招惹”他们,人们认为他们说话语气更凶,并在日常事务上斤斤计较。边境地区的管理“松紧度”、两国边民的相对自由流动等因素,管理难度加大。

结 语

通过多次长时间对J镇的田野调查,作者对当地边民流动、人口管理、民族教育、文化融合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民族跨境、边民流动频繁、跨境婚姻等问题导致边境、边民的管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政府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寻求平衡点。望通过本文粗浅的研究,为边境、边民的流动及管理提供个案,也提供给研究者新的思考。

作者简介:梁媛,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猜你喜欢

人口流动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路径探究
通向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阶梯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人口迁移流动下的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探究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