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美学和艺术化研究
2019-07-25田宇
田宇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美学层片面追求美学哲学化,使美学研究者与艺术研究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氛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思想辩证性,从康德和黑格尔的角度出发,又回到康德和黑格尔,在这一过程中,美学要面对生活和艺术的现实。在美学领域中建立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哲学上所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生活 美学 艺术化 研究
一、美学的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美学最早的发展是从一个争论引发的,这个争论就是美学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种哲学源头,决定了当代中国美学的高度抽象性。美学的主观性是浪漫主义,但美学的客观性并不是现实主义,美学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仍有争论,造成争论的原因主要是美学研究与艺术研究的分离。20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美学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学者,并不是根据自身的研究经验出发,而是从美学领域建立唯物论。在20世纪50年代到20年代中期以及70年代末到80世纪中期,美学与艺术的距离不断拉近,美学与艺术联系在一起。
二、生活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明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文明活动初期,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带有图案等装饰物,这类最早的人类的艺术,也可以称为原始艺术,这个时期的艺术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开始与生活中的工艺产生联系,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这一时期中将艺术品作为珍藏品或展览品在艺术博物馆上进行展示,古希腊雕像作品就是这一时期艺术思想的载体。接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信仰从实际活动中独立出来,形成一种独立于生活的产物,成为一些个体的专利。与宗教转化艺术相反的情况就是一些民间娱乐活动转化为高雅的艺术,例如:戏剧活动。戏剧活动本身具有草根性,但由于上层阶级的提倡以及城市商业文化的兴起,使戏剧逐渐发展起来。目前,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英国属于至高的文学范本,但在当时只是少数的民间娱乐活动。与此同时,艺术与手工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手工业中也存在大量以美学为目进行改造的产品。
三、生活美学:人类实践中的产物
美学艺术只有与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真正实现美学与艺术的目的,脱离日常生活的美学艺术是浅显的。美学艺术在生活中,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产生。德国的古典美学产生之前,美学艺术大多远离实际生活,不符合生活中的审美标准,脱离生活,这种美学艺术属于精英美学,这种美学形式上比较纯粹,但是无法让人领略其真正的快乐。因此,只有将美学艺术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展现出美学艺术的内涵和内在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种重视物质财产的环境下,人们过于重视物质追求,导致人们精神文化空虚,审美容易出现泛化和感性化。因此,美学艺术回归于生活可以实现人们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的科学回归,不仅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学艺术,还能通过美学艺术放松人们心理压力,进而帮助人们获得真正的快乐。美学艺术回归于生活,不仅仅是对人们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还应该积极探索人们对美学艺术发展的需要。美学艺术回归于生活,使人们能利用美学艺术,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文化,将这些美学艺术运用到生活中,实现美学艺术的价值。美学艺术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和行为方式,美学艺术回归于生活,有利于人们正确运用美学艺术,树立美学艺术思想,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现代生活艺术与美学的生活回归路径
美学的发展最终趋势是美学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就是美学生活化。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发展也是美学回归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美学现象,美学的发展离不开美学系统的理论体系,需要将美学合理化,要推陈出新,改变传统美学理念中的错误思想,增加美学生活化的的思想,将美学与生活审美有机结合,促进美学艺术的生活回归。
(一)摒弃传统艺术与美学理念和模式。传统的美学理论是在精英阶层的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美学理论注重在理论上解释美学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学。但要将现代美学艺术在生活中回归,就必须将美学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现阶段,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物质文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学艺术应该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美学研究和创造的资源也应该在生活中搜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学与人们的联系,美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产物。由此,传统美学与现代化的生活美学艺术存在一定的差距。现代生活中的美学艺术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美学进行重新构建,现代美学艺术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把握传统美学中的优势,摒弃传统美学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美学艺术的生活回归。
(二)超越异化现实审美观念而发展。美学艺术在生活中的回归也是美学学科的延伸发展,在美学艺术生活回归过程中,应该与传统的美学理论相结合,进而促进美学艺术在现代生活的回归与发展。超越异化的现实审美条件是在现代化条件下,充分发挥美学的审美功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进行批评,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在美学艺术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过程中,美学生活化概念的产生使艺术界和美学界对美学生活化产生了质疑,质疑美学生活化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往往会沉溺于美学艺术中肤浅的物质世界,进而影响了美学艺术回归生活的纯净。因此,现代美学艺术在生活中的回归,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审美原则的世俗性及平庸性。美学艺术回归于生活必须以理性化的态度进行回归,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体现了社会大众对美学的追求,使大众将美学理论转变到现实生活中,将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而享受生活。而异化后的美学不仅不能排解人们心中的忧郁,反而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即便人们能从异化后的美学中收获快乐,这种快乐也是感官上短暂的快乐。因此,在美学艺术回归生活的过程中,现代美學要吸收传统美学中的优势,把传统美学中的优势当作理性的理论体系,使现代美学艺术的回归于生活。
五、结语
美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与社会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在此次研究中,主要研究了美学的发展历程、生活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美学:人类实践中的产物、现代生活艺术与美学的生活回归路径等方面,其中现代生活艺术与美学的生活回归路径主要包括摒弃传统艺术与美学理念和模式、超越异化现实审美观念而发展。这对研究美学艺术的生活回归与超越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望此次研究对美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使美学研究者更好地将美学艺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美学艺术回归生活的优势,充分展现美学艺术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04):182-187.
[2] 刘卿霞.从“人生艺术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D].暨南大学,2006.
[3] 黄志奇.论生活的艺术化——谈福柯的美学伦理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96-100.
[4] 赵剑英,刘悦笛.重启美学艺术学译介新格局——“美学艺术学译文丛书”总序[J].艺术百家,2015,31(S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