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中的深度解读
2019-07-25朱一青
朱一青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故事类文本离不开对人物的分析,尤其是对人物语言的解读非常重要。因为许多故事类文本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解说性的旁白,而是将人物心理活动、性格特点融入于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之中,有的甚至只有纯粹的人物对话。
文學作品中词、句都是作家精雕细琢的结果,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凸显人物的性格。所以越是经典就越值得品读。如果只停留在表层的解读,不去引导学生挖掘人物语言的潜台词,那么语文课堂就缺少应有的深度。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中人物对话呢?
演员“演技”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台词念得好,能够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人物的心理及个性特征。让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触神游于作品中,进入角色体验,挖掘潜台词。
第一、给文本增添语气词、提示语或给提示语增添修饰语,以此揣摩人物心理。
增添提示语,增添语气词,想象人物的神态表情,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分析,更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在上《孔乙己》时,我要求学生给文本中增添提示语,给提示语增添修饰语,增添语气词,以此揣摩人物心理。以其中一处为例:
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 ① )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 ② )说,“哦!” “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1),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 (喝酒的人③说。)“后来怎么样?” “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喝酒的人④地回答)。(掌柜 ⑤ 问) “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2),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喝酒的 ⑥ 说。)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学生经讨论后有以下结果: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感触就非常深刻了。
第二、体验中挖掘对话中的内在语。
没有内在语,有声语言就会失去光彩和生命。内在语的潜流越厚,朗读也就越有深度,越有味儿。经典作品都具备言简意丰的特点,朗读体验必须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神态表情,挖掘弦外之音。以我的《卖油翁》教学为例。
师:你会在什么情形下斜着眼睛看人?
生:鄙视,轻视。
生:还有表示否定,不认同
师:假如你在我们这一地区篮球打得最好,却有人对此显露鄙夷的神色,你会怎么想?
生:难道你还会比我厉害吗?
师: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会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那就是“你这卖油的老头怎会懂得射箭,难不成也是射箭爱好者?既然懂得射箭就应该看出我的厉害”。
师:那么“吾射不亦精乎”又隐含着什么意思?
生:其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弦外音是“我可是公认当世无双的神射手,为何你的反应是如此淡漠,不为我精彩的技艺喝彩呢?”
师:分析得精彩!“无他,但手熟尔”是什么语气,又隐含哪些内容?
生:“无他”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奥妙,更没什么值得的骄傲炫耀。 “但手熟尔”隐藏的意思是这不是什么出众的才能,多练就成。语气轻描淡写,甚至有些不屑一提,嗤之以鼻。
师:所以一向骄傲的康肃哪能受得了!于是不再是平常的“汝”,而是“表示”轻视的“尔”,“安敢”更是呵斥责问。请看资料:“汝”和“尔”都是“你”的意思。不同的是,“汝”是泛指,可以用在平等地位。“尔”一般对晚辈,对鄙视的人的称呼。面对康肃盛气凌人的呵斥,卖油翁又会用哪种语气来回应呢?为什么?
生:不气不恼,慢条斯理。因为胸有成竹,可以凭借自己的精湛技艺回答。
师:精辟!与康肃如此易怒比较起来,卖油翁就显得沉稳老练了。从容不迫地展示自己的倒油技艺后,又强调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一切都不足挂齿。
师:最后“康肃笑而遣之”,此时康肃心服口服了吗?会怎么想,怎么说?
生:我觉得康肃是心服口服了,因为之前是“忿然”,现在是笑。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有这么简单就改变一个人的看法。
……
学生对《社戏》中的人物的分析往往会忽略课文的最后部分,而这部分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揣摩。这里我引导学生以常人之心来揣度。
师:“六一公公”开始的语气该是怎样的?
生:责怪的。
师:对,换谁都会责怪的。他很小气吗?
生:不会,他还送豆给“我”母亲吃呢。
师:那在责怪什么?
生:在责怪糟蹋了庄稼。
师:很好。那双喜的语言如何处理呢?为什么?
生:音量稍高,“是的”可以看出双喜敢做敢当,诚实坦荡。“我们请客”响亮的
回答,表示这是他们“偷豆”的正当理由,不需要遮遮掩掩。
师:你的解读真棒,大家为他鼓掌。“请客”是最正当的理由,谁家的豆都可以摘,偷
谁的都无可厚非,这也反映了什么?
生: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
师:对。“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言外之意是“摘你家的豆是看得起你,你该高兴才是”;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转移话题,足见机灵。
师:“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是否可改成“你看,我正在钓虾呢”?
生:不行,言外之意是“我们两清了”,更见其机灵。(师生都笑,鼓掌)
师:真棒!这六一公公听“我”说他的豆好吃,为何“竟非常感激起来”?
生:得到赞美自然高兴,老人也像小孩。
师:的确是老小孩,挺憨厚、可爱。然而有必要“竟非常感激”,而且说那么多吗?
生:可能是得到“我”这个城里读书人的肯定特别激动。
师:确实。语言背后还隐含着什么问题?被人赞美了一句竟会如此激动?
生:六一公公总被人嫌弃,渴望尊重。
……
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挖掘人物潜在语言,在角色扮演中用心体会,才能使解读有深度,有趣味。
寓教于乐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形式。在探究如何朗读的过程中,伴随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了,对问题的看法不再局限于老师的“标准答案”了,而是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已的见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体验揣摩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以此打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