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傩舞的传承与发展

2019-07-25贾迪蕊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傩舞传承发展

贾迪蕊

摘要:“傩”是古老先祖留给我们的礼物,从远古走来,一道道激发着我们永不止息的好奇与追问;“傩舞”是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从渊源流变,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现状分析对傩舞进行归纳研究,以江西南丰傩舞为例印证了傩舞的传承与保护价值。

关键词:傩舞;传承;发展

一、傩舞的渊源流变

(一)“傩”的概念与源流

《傩魂》中曲六乙先生赋予:“傩,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现象,以傩礼为核心,傩俗,傩戏,傩艺,傩舞为主要的傩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生命力最顽强,历史积淀最深厚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

在学界对于“傩”的起源地有两种说法,即中原黄河流域起源说与南方长江流域起源说,前者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后者虽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也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同。萧兵提出“傩的源生地是中国西部偏北的地区,与长江的发源地相去不远,而不是中原”(2)。林河也在《傩与湖湘文化》发表“傩文化是距今七千年至九千年间,在中国长江流域产生的一个地区文化”(3)虽是各持己见的两种起源地学说,但也都支持了傩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仪式有关,是上古文化的产物。

关于“傩”的起源时间,多半学者比较支持傩起源于史前的蒙昧,野蛮时期;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研究傩文化的历史渊源,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于殷商时期,以周代傩礼为标志来寻求傩的历史源头与发展脉络。

(二)傩与舞的融合

1.傩舞的产生

无仪不起舞,无舞不成仪的说法印证了“傩”自起源之时,就与舞蹈有着不解之缘,因此傩舞就是指“傩”中的各种舞蹈动作。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面对人类所构想出的鬼神,人们以装神护面的手段,扮成比鬼神更凶猛来配合善神,拥有娴熟歌舞,奔波于人神之间,傩舞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

2.傩舞的演变与发展

殷商时期,皇权的专利为傩舞所有,“国傩,天子傩”对于推动傩舞的发展应运而生;在春秋时期,走出了宫廷,进入了民间,这一时期的傩也是非常正式庄重的,并没有娱人的成分。

周代,可謂是傩舞发展的最高峰,被正式纳入“礼的范畴”,在表演时间上相对固定。其目的性逐渐扩大,成为一项纳入国家典章制度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祭祀活动(4);自东汉开始,随着宫廷大傩的规模扩大,分工明确,级别分明的活动团体“舞像”便开始盛行;对于转折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傩舞伴随着动荡,不断与各民族乐舞文化相融合,在表演内容与表演形式上都有了创新发展(5)。

隋唐时期,可谓一个嬗变期,内容与阵容都发生变化,宫廷傩,官府傩,寺院傩都获得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宋代,结合了佛教,道教以及部分历史人物与民间传说,傩舞艺术化的表演成分增大,性质由宗教性向民俗性,娱乐性发展演变。

元蒙时期,随着戏曲艺术的逐渐兴起,逐渐取代宫廷傩中的元素,对当时的傩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清时期,宫廷大傩消失,“乡傩”一直保持,与祭祀性活动融合,与宗教,民俗,艺术活动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纵观整个历史朝代,不难发现,“傩”与“舞”密切相连,在表达的功能,形式,娱乐性上都产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华夏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图腾。

二、傩舞的艺术特色

(一)独有的归属感——面具

在傩中,不同文化内涵的面具,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有学者认为,傩的面具不同于一般面具的化妆作用,它既是表演角色的装扮,更是一种神祗的象征,表现出众神骠悍、狰狞、威武、凶猛、奸诈、正直、和蔼、艳丽、慈祥等等性格。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民间雕刻艺术,制作工艺精良,形象各异,栩栩如生(6)。不戴面具是人,带上面具为神,面具已然成为了一种转换角色的手段,在带上面具的那一刻隔离了演员与观众的直接情感交流,拥有一份属于自我的归属感。

(二)独有的表意感——音乐

既是表演角色的装扮,更是一种神祗的象征,在音乐方面具有极其浓郁的表意感,一是“傩舞”音乐类型多样,融合了民间歌曲、戏曲音乐及民间特色器乐在内;二是“傩舞”音乐形式丰富多彩,有只舞不唱的哑傩,单纯以锣、鼓、打击乐来表现;三,舞蹈语汇,即利用具体的舞蹈动作展开“对话”,进行交流;以“舞”叙事的结构方式,即用舞蹈语言替代文字语言,讲述并传承过去事件。

(三)独有的地域感——服饰

由于各地传“傩”历史的长短,生活风俗的差异,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傩舞服饰,如南丰石邮傩中独舞《开山》服饰讲求色块对比,装饰趣味性浓烈,角色扎红头巾,戴长尺半,宽尺许的木雕开山神面具,穿淡黄色花布便衣,围杂色腰布,红色腰带,黑便鞋,双腿带护膝,黄色与红色色块处理单纯明快;再如山西寿阳爱社傩舞,其服饰主要与戏服相关,多是古风遗存对现今表演着装风格的影响,从头至肩膀、胸前、背后、腰部、腿部、鞋、点缀丰富;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服饰的多元化,也包含风格与形式的变化,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服饰,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拥有新的变化。

三、傩舞的文化内涵与现状分析

(一)傩舞的文化内涵

傩舞,是中国人生命观,宇宙观的浪漫抒情,它是一种文化,带着原始的气息,穿越历史的尘埃,延续至今。傩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丛系。这个丛系,包括关于傩的观念、傩的文化根基、傩舞、傩仪、傩戏、傩神信仰、傩面的制作与使用等丰富的内容。在傩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学,民俗学多种学科。《傩情》中形象的描述傩: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对于傩文化正是最好的阐释。

(二)傩舞的现状分析

江西南丰地区的傩舞历经千年积淀传承,吸收了不同时代民间文化精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创新与变化,不断融汇产生出反映民众心理与文化认同的傩祭内容。特别是南丰地区石邮村的傩舞因地域性等方面的原因,保留了自汉以来的古傩舞风貌特征,成为艺术工作者研究“古傩舞的活化石”(7)。2018年7月,《傩·缘》受美国舞蹈电影协会和林肯艺术中心邀请前往纽约参加美国第46届舞蹈影像节(8),并荣幸地被选为美国舞蹈电影协会全球三大电影作品之一。

四、结语

今天备受关注和认可的南丰傩舞与《傩》系列皆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与重新品读。它们的成功再次提醒,只要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一定能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获得无穷的力量。傩舞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还远未结束,探索之路尚“道阻且长”。

注释:

曲六乙.傩魂[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萧兵.长江流域宗教戏剧文化:傩蜡之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林河.傩与湖湘文化[J].民族论坛.2004,(4).

李岚.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韦海燕.近十年傩舞综述[J]河池学院学报.2012.

廖夏林,王春阳.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以江西南丰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

宋军,肖著强.古舞活化石——江西南丰傩文化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5.

澄洁水.关于《傩·缘》的那些事儿——郭磊与他的《傩·缘》.舞蹈.2018.

参考文献:

[1]曲六乙.傩魂[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2]刘锡诚.关于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萧兵.长江流域宗教戏剧文化:傩蜡之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4]林河.傩与湖湘文化[J].民族论坛,2004 (4).

[5]李岚.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6]韦海燕.近十年傩舞综述[J].河池学院学报,2012.

[7]廖夏林,王春阳.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以江西南丰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7 (12).

猜你喜欢

傩舞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