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7-25段红
段红
将生活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性回归,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我国现在生活化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们对于考试的关注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思想品德学生活化的教学,重点都是依据考试的要求来进行的,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也迫于中考的压力,将知识点更多的是死记硬背而不是进行融会贯通,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在者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完全明确,使教学过于形式化。在教学改革中只注重形式化,不能把新课程中的教学要点贯彻到教学中,没能深刻的领会新课程的意义,盲目的进行教学改革,彻底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学习,教师成了空架子。这极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散漫,没有目标性,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
一、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学生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模式,教师自问自答或者照本宣科,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中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直接的影响。
(2)多年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体系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在接触新的教学方式时会出现对课程改革不适应。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思维的懒惰性,要想激活学生的思维还需要时间的磨练。
(3)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学校追求的是高分数和升学率,这与新课程标准有所出入,但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部分教师仍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记忆课程的内容。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解决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深化改革方案
教师在授课前需仔细研读新课程对课改的要求,完全领会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在授课时牢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不能千篇一律的走形式主义道路。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出课程的重点,针对重点为学生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资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比如,维护公平正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这一课内容,首先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什么是正义?”“我们为什么要维护正义?”、“社会上哪些职业是为了维护正义而设置的?”、“舉一个你能维护正义的例子?”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首先明确了正义的定义,接着理解维护正义的意义,然后可以延伸到课外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维护正义的职业,如警察,法官等。最后让学生明白维护正义的具体做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化来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国家领导人候选人,选举的要求就是能够清晰的讲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准备演讲资料。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各项能力。
(3)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所不及,声色俱佳,资源丰富,包罗万象。充分地利用现代技术,把文本资源实物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让教学材料变得丰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素材,让他们感觉到思想品德课的绚丽多彩。
(4)以事说理
理论是枯燥的,典型事例栩栩如生,把二者结合起来,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生硬的学习内容趣味化,将深奥的内容通俗化,把死板的内容变得形象化,让教学其乐融融丰富多彩。例如讲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给同学们讲“瘦肉精”事件,让同学们认识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就是为了丰富知识,就是把知识当作武器,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样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好学,从而让大家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课程应该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所以教师要积极的投身到课程改革中,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学工作要考虑缜密、充分,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科,简单地让学生成为一个听众,要把生活和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动手动脑,反复感受到知识、亲自体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