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时在制造业财务核算中的作用
2019-07-25谢华
谢华
摘 要 随着国家“制造向智造”的生产转型,制造业也由低端向高附加值转型,同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也对企业制造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成本中的间接成本粗放的分配方式在多品种生产过程中的不足更加明显,已不符合精益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无法对成本控制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支持。而工时又是贯穿间接成本的分配依据,同时关系到生产员工的薪酬分配,更显其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工时在制造业中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薪酬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技术工时定额与折算标准工时系数计算方法,并运用于分配产品间接成本。
关键词 工时定额 折标系数 费用分配
工时与工作时间不同,工作时间仅指一天、一月、一个年度的时段内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而工时指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劳动量,一般按小时、台班计算。工时包括日历工时、公休工时、停工工时等。本文主要分析完成一项作业的实做工时、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及其在工时管理中的作用。
一、实做工时、工时定额、折标工时的计量方法
产品生产前,技术部门会依据设备配置、设备布局规划、人员操作能力、厂房结构及承重等综合因素,结合产品的加工技术要求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即将产品制造过程拆分成有序的不同生产环节,每一生产环节需要配置单一品种的设备及操作人员完成作业。生产完某一产品所用工时即所有工艺程序的工时与各工序之间转运所需工时之和。
(一)实做工时
实做工时即实际作业工时。任何作业均由设备与人员组合完成,设备在考虑维修保养、技术参数稳定后加工同一作业所用工时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设备操作人员因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身体状况、工作情绪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下,不同的时间段所用工时均会不同,对实做工时的计量与确认也会产生影响。
实做工时包括作业前的准备、装卡、作业、清整、搬运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检验及记录所需要的工时。实做工时的确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法: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利用秒表进行时间测量;这里强调所选取的测量样本应为能代表绝大多数操作水平的人员,同时样本也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及同一设备操作人员数量选取一定的比例进行。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同一作业下的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将同一作业分解准备、装卡、作业、清整、搬运动作的测量,然后依据统计学原理选取代表性的数据加成测量结果。
实做工时是工时定额的制定依据。
(二)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是在正常的生产组织下,依照产品工艺完成一道合格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工时定额由加工时间、辅助时间、准备时间及合理休息时间组成。加工时间指通过设备的运转,按照生产工艺改变母材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时间就是通过设备的车、铣、刨、镗、磨等工序切去金属多余尺寸所消耗的时间。辅助时间也指生产准备时间,包括开停机时间、工件装夹时间、设备参数调整时间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检验时间等。合理休息时间指为满足人体机能需要所必需的恢复体力、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的确认方法:计量法,即对实作工时的确认,可采取码表计量,对不同技能的操作人员、不同的设备状况可采用抽样计量的办法,利用统计学的办法计算出平均数;计算法:利用设备的转速、进刀量以及刀具的性能参数结合母材的加工余量计算出加工时间;预估法:操作人员所需要的休息、生理需求所需时间可依据厂区布局估算,以加工时间为基础,给出相应范围的比例调整时间。
(三)折标工时
折标工时是财务成本核算、制造费用分配的一个重要参数。实做工时在工时计量中是基本参数,工时定额是在实做工时的基础上考虑设备性能、人员技能、加工效率因素后由技术部门下发的产品生产用工时间标准,折标工时是考虑到设备价值、利用率后为合理分配制造费用,准确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工时定额与折标系数计算所得分配依据。
二、工时与费用归集
(一)依据折标工时进行分配
机械加工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按照生产工艺会利用不同设备完成产品生产,同时同一型号的设备也会加工多种产品,对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需要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
表1中,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所需设备A、B、C。设备因价值不同所计提的月折旧不同,甲、乙、丙3种产品定额工时相同,但在不同設备上加工的时间不同,即工序时间要求不同。月末如依据定额工时分配折旧,分配率为0.5万元/工时,甲、乙、丙3种产品应分配折旧均为4万元。
但甲产品利用价值最高的设备时间为1小时,丙产品为7小时,丙产品应承担的折旧费用应高于甲产品,如果企业甲、乙产品减少,那么会因分配原因直接造成丙产品成本上升,以定额工时作为分配依据明显存在不合理。
(二)折标系数的计量
折标系数的计算首先是确认计算的基数,企业需要对现有产品工艺所需要的设备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设备价值、残值率、可利用工作时间、维护成本;同时需要考虑加工件的批量系数、材质系数、加工难易程度系数及产品所要求的粗糙度系数等综合因素,选定公司使用频率较高,运行稳定设备为工时折标的基础,对设备进行分类后同一类别的设备与基础设备进行比较,折算出相应系数。
(三)折标工时的运用
通过基础数据与各类设备进行比较计算折标系数,依据工时定额与折标系数可以计算出折标工时。生产过程中汇集的制造费用通过折标工时进行分配能够更合理地归集成本,较真实的成本核算也为定价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从表2可以看出,同样是当期12万元的折旧分配,丙产品因耗用价值较高的A设备工时定额较多,通过折标系数计算后应分配的折旧为7.20万元,而耗用价值较低的B、C设备甲、乙产品虽然工时额较高,但分配的折旧相对较少。通过上述方式分配,资源的消耗与成本成正比变动,从而能较准确地反映产品的价值。
三、工时在制造业中的作用
(一)计划管理
工时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一个管理工具,对产品科学准确的工时定额可以起到计划管理的作用。企业在确认市场份额及占有率后,提出自己的销售及生产目标,通过产品工时定额、生产运行机制等因素可计算出设备配置计划,通过产品不同工序之间工时定额的差异作出设备最优组合,减少生产窝工、生产线不流畅的现象。同时依据设备配置及生产运行制度制定人员配置计划,当年设备及人员配置可编制企业生产计划。
(二)生产管理
企业根据市场预期规划的资源配置相对稳定,但市场订单在年度周期内变动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工时额定编制生产计划,制造部门依据工时定额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配置,以达成要求的数量。同时,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浪费,达到生产平衡。
(三)绩效与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工资制度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工资与业绩相挂钩,生产一线员工绩效工资多通过工时结算。通过工时与工时单价,员工可自行计算出个人收入,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对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工时定额与每工时成本可计算出新产品成本,从而为定价提供决策依据。
机械加工制造业中工时这一工具贯彻生产管理的始终,也是成本核算与归集的重要方法,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产品定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企业的工时系数、工时单价等受不同企业的资源配置而各有差异,需要企业综合计算利用,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为西安国水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田海伟.浅析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时代金融(下),2014(1):301+303.
[2] 郑光群.制造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22-23.
[3] 陈英智.制造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4(3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