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非摆设
2019-07-25吴敏
吴敏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上地东馨园社区的苏女士家高压锅突然爆炸,看着被震碎的玻璃窗和满地满墙的食物残渣,苏女士赶紧拿出刚领到的“社情民意直通卡”,一个电话拨通了居委会,居委会立即通知物业,物业工作人员联系燃气公司,给苏女士家更换了老化的灶台。
乍一看,“一个电话”能够化解急、难、愁,苏女士挺“有福”。再细读,发现苏女士挺“有福”,是因为街道的这些“热线电话”真正“有用”。街道发给居民的“社情民意直通卡”上,印着各社区居委会、物业、街道等单位的便民服务电话,这些热线电话街道都一再确认过,保证是“有用電话”。
热线电话,本意是为方便政府部门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受理群众的建议、投诉、举报等。可是,仍然有一些热线电话无人接听,成了摆设。究其原因,一是职能部门重建设轻管理,建而不用,直接导致热线电话接起来,与群众的沟通却没有连起来。二是热线电话缺乏监督,群众往往投诉无门,即使有人接听,回应公众关切、解决问题等依旧要靠接听部门的主动作为,一旦不作为、懒作为,公众亦无能为力,难追其责。
须知,群众拨打这个热线电话,寄希望于向政府机关反映问题,这表明群众对政府机关的信任,政府机关理应保证热线电话最起码能够打通,打通之后有专人记录情况,并且有相应的后续反馈;否则,人民群众的心声就难以传到政府机关,政府热线也变得名不副实。
政府热线服务不热,背后是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群众观念、民生理念,是政府部门缺乏主动服务、主动作为的表现。在热线电话接听、服务公众期待的问题上,政府部门不妨学学企业的有益经验。一些公司24小时服务热线接听及时、反馈迅速,其宗旨是追求客户满意服务。政府热线电话的运行,同样要以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为出发点,服务群众,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希望设立“热线”的部门,都能够积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