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往直『黔』
2019-07-25责任编辑李津
责任编辑:李津
徐炜,1982年10月出生,宁波市派黔西南州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现任贵州省兴义市政府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市扶贫办副主任(兼),派出前为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副调研员。
2018年4月25日,受组织选派,我话别家人同事到黔西南州挂职三年,从事东西部扶贫协作,参与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带着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嘱托,按照州帮扶工作队“没有节假日、没有过渡期、没有任何理由”的“三没有”工作要求,我们迅速适应环境,进入到战斗状态,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情况,明确了工作方向。
兴义不是贫困县,但贫困人口不少,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带动脱贫能力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向当地提出了农业产业要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建议,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采纳和肯定。在了解到兴义“大红袍”橘、“海子梨”等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困境后,我们通过认真调研和科学论证,将其纳入了宁波对口帮扶项目申报计划,争取专门支持联栋育苗大棚等建设的帮扶资金,解决了项目实施的燃眉之急。去年,我们共实施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项目4个,采取入股分红、二次收益分配、就业带动、技术培训等方式,确保项目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带动了488 户贫困户1885人就业增收。
此外,我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东部优势企业,借力筹建西南地区首个三角梅主题公园和展示展销中心,把有限的对口帮扶资金用好用活用准,以200 万元对口帮扶“小资金”,成功撬动了首期3000 万元社会“大资本”的注入。
在帮助当地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同时,我们也努力为当地谋划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施精准帮扶,我们重点选择当地有基础条件、有比较优势、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作为产业合作的突破点,争取各方支持,按照“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推进三角梅、杨梅葡萄、石斛三个千亩示范基地和“大红袍、海子梨”特色水果、高山茶叶、核桃高枝嫁接三个万亩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努力在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扶贫车间、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便就业上走出一条路子。
为激发当地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我利用在组织部门工作的优势,组织当地基层党政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党支部书记赴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余姚梁弄横坎头村、鄞州区湾底村、奉化区滕头村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业务培训,拓宽他们的思路,提升能力素养。还邀请包括8名国家“千人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宁波高层次人才考察团赴当地工业园区、厂矿企业调研,为他们“把脉问诊、开具药方”,动员黔西南9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参加宁波人才科技周活动,开展急需人才招聘和项目签约。
就像宁波派往黔西南帮扶工作队领队田宾说的,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位冲锋陷阵或甘居幕后的都是将士。黔西南和宁波一东一西、相距遥远,除了长假和工作对接外,我们也很少回家。但得益于宁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前方的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援黔干部中,有的子女年幼需要陪伴,有的爱人生病需要照顾,我本人也是父母先后生病住院。这期间,组织部门和大后方给我们及时送来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我们把对家庭的一份眷念、一份愧疚,转化为帮扶工作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