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县人民医院看县域医院发展

2019-07-25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立国医院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建院于1950年的唐县人民医院,历经了县域医院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可谓是县域医院发展的一个缩影。

历经69年岁月洗礼,如今蒸蒸日上的唐县人民医院。

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走进唐县人民医院,挂满多项荣誉的门诊楼格外引人驻足。其中,一块“三级医院”的牌子十分锃亮。像很多县级医院一样,在这轮县级医院升三级的浪潮中,唐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

回顾过程,院长吴立国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他管理了20年的唐县人民医院,在《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文件发布的10个月后,以稳健快捷的步伐通过了省卫生健康委专家团的评审,是保定市第一家被纳入三级医院管理的县级医院。

四个月前的2月15日,唐县人民医院正式举行三级医院揭牌仪式,同时被命名为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成为保定市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吴立国有太多太多要表达的东西。回首过往,他管理的唐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1999年至2009年,旧医改时代的十年。医院颠覆自己的十年,也反映着县级医院在旧医改时期的探索。

其二,2009年至2019年,又一个十年。这是新医改时代的十年,是医院走上正轨后守正创新的十年,医院积极践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终于被纳入三级医院管理,跨入三级医院行列。

其三,则是2019年后的未来阶段。迎接两年后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继续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实现“90%患者不出现县”的医改目标献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唐县人民医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也正是中国县级医院发展的缩影。

旧医改时代的十年

唐县人民医院,于新中国成立第二年的1950年成立,已走过近70个年头。与其他县级医院一样,它曾经历过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缓慢平稳发展,经历过被推向市场后“断奶求生”的艰难探索。

关于医院的发展,吴立国从20世纪90年代讲起。

在1989年推出医院等级管理文件后,1995年,唐县人民医院在保定市县级医院中率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在20世纪90年代被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与不少县级医院经历类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999年上半年,医院各项工作跌入低谷。“当时医院发不出工资,出现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各种不和谐现象。”吴立国表示。

采访对比其他医院不难发现,当唐县人民医院陷入至暗时刻时,中国东南部地区的不少县级医院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有一批医院开始申请纳入三级医院。其中,东阳市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已经走在了被评为三级乙等医院的路上。

1999年6月,吴立国走马上任,成为唐县人民医院院长。这是当地政府看重吴立国让医院“起死回生”的能力,让他接管“一团糟”的唐县人民医院。

当时,在唐县卫生系统,吴立国犹如“救火队长”,“哪家单位不行就被调到哪家单位去”。吴立国曾于1993年担任唐县中医院院长,使破败不堪的唐县中医院六年内脱胎换骨,从被误认为已经倒闭的境地,蜕变成省级先进行列的中医院。

“而当时,唐县人民医院在保定市同级公立医院排名中倒数第一;负债600万元,拖欠职工3个月工资;门诊只有4个科室,医疗条件差,人心涣散,多数医生外出揽活……”回顾其当时的情景,吴立国蹙眉低首,但最后在各方“威逼利诱”之下,不得不走马上任。

既来之,则安之。随后,吴立国大胆布局,让医院重获新生。

“唐县是白求恩精神的发祥地,而白求恩精神正是医疗界可贵的精神。”吴立国上任一个月后的1999年7月22日,决定以文化力量来统揽医院全局,从而拉开了治理整顿、创新改革的帷幕。随后,在门诊楼前原有的喷泉处,修建了白求恩雕像,并提出了“市内争一流、省内争名次”的奋斗目标。

到1999年底,治理整顿取得显著成效,医院脱离了先前的混乱。“接下来,是医院颠覆自己的十年。”

自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间,吴立国先后制定了三个三年发展规划,即以“提高医疗技术、坚持科学管理”为主题的《2002-2004专业技术三年发展规划》;以“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打造品牌科室,促进技术快速提高”的《2005-2007年三年发展规划》和以“实施五大工程,促进医院全面发展,把医院建成环境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科学技术领先”为主题的《2007-2009年三年发展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吴立国啃下了几块难啃的硬骨头,其一,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当时这是阻碍医院发展的最大问题”。该院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把医院岗位分为四个等级:即医生第一、护士第二、医技功能科室第三、行政后勤第四。“打破了原有的医生与收银员、库管员一样收入的局面,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其二,建立晨会督办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200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文山会海现象,医院实行晨会制度,取代了中层领导例会、医院周会等会议。

其三,建立全员寻找缺点不足的持续改进机制。“这三项是贯穿医院发展的关键性机制,且一直延续至今。”吴立国表示。

在医院硬件上,吴立国顶着各种压力,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实施了医院整体改造工程,进行了综合病房楼建设、南北病房楼改造和门诊大厅建设,医院整体环境空前优化。

经过旧医改时代的十年努力,唐县人民医院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到2009年,医院基本完成了当初提出的奋斗目标,医院整体环境和医疗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2009年唐县人民医院已经基本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吴立国称,接下来,医院正式进入守正创新阶段。

初起创三甲之心

2009年,新医改启动。在新医改的浪潮中,县级公立医院需要立足本身,辐射基层,联动上层,是一个集治疗、预防、管理、创新等于一体的“多面手”。利益与责任相辅相成,改革红利也毫不吝啬地流向县级医院。

“新医改出台以后,医院将过去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机制进一步捋顺,一步步打造了现在医院管理体系。”吴立国继续回顾道,2010年前后,医院曾多次迎接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到院视察,被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试点。

在唐县人民医院的接待室里,挂满了领导参观视察时的照片。照片只是一个定格,而定格背后,则是对医院发展的首肯。其中,2010年4月29日,在医院建院60周年和医院整体改造庆典活动上,时任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亲临揭牌,经过视察后评价该院是“全国县级医院的样板医院”。

也是这一时间段,新一轮全国范围内的医院评审在酝酿中。2010年5月,唐县人民医院也初次开始酝酿争创三甲医院的计划。

谈到初起创三甲之心,吴立国回顾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某领导前来视察,参观医院的过程中,随口说了句“你们一个县级医院差不多达到三甲医院的水平了”。说者无心,但吴立国听者有意,“当时,已有县级医院晋升三甲医院的先例,我们也开始筹备、申请评审”。

同年12月26日,医院召开争创三级甲等医院誓师大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三甲浪潮。

“2010年,提出创三甲的计划,不是为了把医院做大,主要是考虑在管理上按三甲的思路管理,在技术上尽量接近三级医院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吴立国仍是强调当年的初衷。

在医院铆足劲儿创三甲的时候,也是2011年医院等级评审的重启之时,全国各地医院掀起“争级上等”的热潮。然而,不久后,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逐渐搁置。也是前文提到的,2012年8月17日,时任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表示,“自2011年1月1日,全国所有新增三级医院的评审结果全部推倒重来,卫生部不认可这样的评审结果。”

评审被叫停,医院创三甲的目标也被逐渐搁置。然而,唐县人民医院并没有放弃,转而喊出了“打造文化强盛医院”的口号。“但我们在管理和技术上下功夫,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提升自己的思路一直没变。”

“无论评审是否叫停,作为医院院长,我主要抓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品牌科室打造。”20年来,吴立国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管理内核。

◎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缓慢平稳发展,到被推向市场后“断奶求生”,是县级医院共同的发展历程。

◎僵化呆板的管理理念是医院各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唯有变革才是不变的真理。

唐县人民医院院长 吴立国

达到三级服务能力

2012年3月14日,《“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为了实现90%的患者留在县级医院,2014年,《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发布。唐县人民医院被赫然列在名单之上,成为全国500家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试点医院之一。

如何大病不出县?“用技术和服务来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医疗需要。”吴立国这样解读。

正如吴立国所说,医院坚持着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和发展学科的理念不变,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医院。

医院本着“突出重点、发展强项、培育特色”的原则,采取“积极引导、政策倾斜、奖惩激励”的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和精心扶持。

在学科上,医院强调专科专病的重要性,要求临床医生“人人有专病,术业有专攻”,提出5年完成50个病种精益治疗目标实施方案,实现“治疗精益化、诊断精准化、总体现代化,最终实现三级医院水平”的奋斗目标,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医院心内科、骨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2017年,骨科、神经内科、产科、神经外科、眼科等10个科室被评为市级重点(发展)学科,标志着医院专科发展实现了质的跨越,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管理上,医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注重人才培养,倡导科研学术,大力发展专科专病,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2013年,医院提出了打造学术文化型医院的目标,将白求恩精神这一核心思想逐渐细化,形成三个文化长廊:医院发展史文化长廊、医院管理理念文化长廊以及白求恩精神文化长廊。医院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最终形成如今的全体员工行为工作理念。

同时,2014年以来,医院加大与京津冀多家国内省内顶级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建立合作协作关系。在“请进来”的同时,医院也勇敢地踏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到中国香港、台湾,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等地参观、学习。

2013年,吴立国最终在全国6000多位县级医院院长中脱颖而出,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医院服务“改革创新人物”。

让吴立国印象深刻的是,此前,国家不允许县级医院开展心脏介入。但吴立国观察到,百姓对心脏介入的需要强烈。“不开展这样的技术,县里的百姓只能去大医院。”顶着各方压力,吴立国坚持提供百姓需要的服务,在各种会议上呼吁放开技术门槛。

让他欣慰的是,不久,国家放开部门技术门槛,实行备案制。很多原先普遍认为只能在三级医院解决的疾病,例如,癌症根治手术,肢(指、趾)再植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静脉起搏技术、配置心脏起搏器等技术,都已经成为县级医院必须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

“此举大大提升了县级综合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病不出县。”吴立国坦言。同时,他认为,医生多点执业是个好政策,也是解决患者大病不出县和看病难的关键。

吴立国就是这样,心中有着“服务好百姓”的灯塔,在困难面前,总能找到符合当地需求的核心问题。

唐县人民医院三级医院揭牌仪式现场,同时该院被命名为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成为保定市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又一个事件,医院突破种种阻力实现了更大的突破和飞跃。唐县人民医院以药占比在全国最低、创立了符合行业特点的“四等若干级多档次”新分配方法、平均住院日处于较低水平等,声名远扬。2011年,医院被确定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4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吴立国始终坚信,僵化呆板的管理理念是医院存在各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唯有变革才是不变的真理。

在唐县人民医院2018年的工作总结中,吴立国回顾着2018年医院收获的三件喜事。在欣喜的同时,他将继续坚持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根据河北省的等级评定规定,两年后,唐县人民医院可申请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创三级甲等医院是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吴志国表示。

那么,接下来,吴立国又将怎样带领群体职工,迈进三级甲等医院呢?

“创三甲就是要创新,打造新的工作机制。”吴立国表示,医院将以三甲医院的评审标准,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南。同时,不断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机制。他解释道,医院将在过去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管理:以全面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各科室、不同人员的职能划分和界定。

吴立国提出,“把时间还给对病人有用的人”的理念。“接下来,我们将为医生、护士减负,把其他人能替代的工作分配出去,让医生、护士专心致志地做核心、精髓的东西,最终实现把时间还给对病人有用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创新性地开展三大举措:一站式结算护理站服务,还时间于病人及家属;移动主管医生查房系统,还时间于医生;移动主管护士护理系统,还时间于护士。

猜你喜欢

立国医院
山里春雨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亲密
天上来了小客人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我爱画星星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小猴逛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