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啊!吉普赛人

2019-07-25王琦,杨倩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手鼓佳丽巴黎圣母院

● 吉普赛人来自何方

先来做一道选择题。

下列哪些选项是“吉普赛人”的别名?

A.阿金加诺人 B.波希米亚人

C.弗朗明戈人 D.茨冈人

正确答案是:A、B、C、D 全部都是!“阿金加诺人”是希腊人为他们起的名字,“波西米亚人”是法国人对他们的称呼,西班牙人叫他们“弗朗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茨冈人”。

这么多别名从何而来? 这不得不提吉普赛人的最大特点:居无定所。15世纪,吉普赛人散布于欧洲各地,从南部的西班牙到北部的俄罗斯,再到西部的英国,甚至连东方的印度都有他们的身影。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从何而来。吉普赛人没有耕地,不依靠传统农业为生,甚至连房子都没有,他们常年居住在篷车中,游荡在亚欧大陆上。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茨冈》中,对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有着细致的描述:

人们纷纷出来,一片嘈杂声,

家家忙着拆下帐篷,

装上大车,准备启程;

大家都一齐出发,瞧:

空旷的平原上熙熙攘攘,

毛驴背上横架着两个大筐,

小孩儿就坐在筐里玩耍,

丈夫、兄弟、媳妇和姑娘,

老的、小的,都跟在后面

……

对于吉普赛人来自何方的猜测,造就了以上诸多称呼。其中,流传最广、最受肯定的称呼“吉普赛”,是英国人起的。黝黑的皮肤让英国人以为他们来自埃及,“吉普赛”(Gypsy)就是从“埃及”(Egypt)音变而来的。

然而,吉普赛人更喜欢别人称他们“罗姆人”(Roma)。18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通过对吉普赛方言的考证,发现吉普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这也揭晓了他们从何而来:吉普赛人最早生活在印度的西北部,“罗姆”(Rom)是他们的族名。

吉普赛人最初离开家园的原因和确切时间无从考证,目前可以知道的是,5—7世纪之间,他们出现在波斯,即现在的伊朗一带;10—11世纪,他们经过中东到达巴尔干半岛;15—16世纪,吉普赛人已散布在全欧洲。

昏暗逼仄的小房间,两把椅子,一张桌子,神秘的祈祷词,年迈的吉普赛老妇人和渴望得到命运启示的小男孩……这不是《哈利·波特》的电影场景,而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炼金术士》一文的开篇描写。

在不少文学艺术作品中,吉普赛人都被赋予“命运指引者”这一玄之又玄的角色,比如《炼金术士》中为牧羊少年开启奇幻之旅的吉普赛老妇人,又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爱与美”的化身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为什么吉普赛人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摘下文学的浪漫面纱,现实中的吉普赛人究竟是怎样的?

● 吉普赛人真的“通灵”吗

如果必须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吉普赛人,大家几乎都会选择“神秘”,“通灵者”好像是吉普赛人的代名词,水晶球、塔罗牌、占卜术仿佛是每个吉普赛人的“标配”。

《巴黎圣母院》中,埃斯梅拉达初次登场便被扣上了“巫术”的帽子:

“佳丽,现在是几月份? ”山羊抬起一只前脚,在手鼓上敲了一下。果真是一月份。群众遂报以掌声。

“佳丽,今天是几号? ”少女把手鼓转到另一面,又问道。佳丽抬起金色的小脚,在手鼓上敲了六下。

“佳丽。”埃及女郎一直用手鼓作耍,又翻了一面再问道,“现在几点钟啦? ”佳丽敲了七下。就在这时候,柱子阁的时钟正好敲了七点。

“这里面准有巫术!”人群中有个阴沉的声音说道。

实际上,吉普赛人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没有国家,没有土地,没有固定的居所,流浪与贫穷催生了他们独特的谋生之道:占卜与驯熊。从事占卜的主要是吉普赛女性,吉普赛男性会购买幼熊加以驯化,四处表演讨生活。

四处流浪,不务正业,这让吉普赛人长期遭受歧视。15世纪末,欧洲各国曾纷纷以“传染疾病、行巫术”等理由驱逐吉普赛人。

时至今日,全世界大约有500 万至1000万吉普赛人,他们大多居住在欧洲。虽然其中有不少人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依靠房车进行迁徙,找到合适的露营地便安营扎寨,短暂的停留使他们无法同当地人很好地磨合,严禁与外族通婚也使他们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这些流浪的吉普赛人几乎不上学,受教育程度很低,无法在现代社会找到好的工作,只能靠给人修锅补盘、采些草药换取微薄的收入。还有不少人四处行乞,更甚者,靠小偷小摸过日子,使得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 热情洋溢的民族特性造就一座艺术宝库

“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艺术,我们的传统服饰,都被偷走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厅和博物馆里,它们被当作西班牙、匈牙利、捷克、法国……的文化演奏着、展示着。”这是加拿大作家、吉普赛人罗纳德·李在《天咒的吉普赛人》中的一段文字。

不得不承认,流浪的吉普赛人在欧洲艺术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也许是因为不知根在何处,流浪于世界却又不被世界接受,吉普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造就了热情、奔放、洒脱的民族特性。

艺术家们从这无拘无束、独具魅力的性格中汲取了无数灵感,在世界艺术长廊中塑造了许多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巴黎圣母院》 中美丽善良、 命运凄惨的埃斯梅拉达,《叶塞尼亚》中能歌善舞、聪明勇敢的叶塞尼亚……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成为主角的吉普赛人被艺术化地渲染,加深了这个民族的神秘和传奇。

在文学作品中,吉普赛人往往能歌善舞,这与现实中的他们热衷用音乐舞蹈表达心声有关。在吉普赛人眼中,手风琴不是拿来倾诉孤独的,嘹亮的歌声不会表达更多的无奈与苦难,音乐里有的,是自由和热情。至于吉普赛舞蹈,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这样描述:

她在一张随便垫在她脚下的旧波斯地毯上翩翩舞着,旋转着,涡旋着……她就这样飞舞着,两只滚圆净洁的手臂高举过头上,把一只巴斯克手鼓敲得嗡嗡作响;只见她的头部纤细,柔弱,转动起来如胡蜂那样敏捷;身着金色胸衣,平整无褶,袍子色彩斑斓,蓬松鼓胀;双肩裸露,裙子时不时掀开,露出一对优美的细腿……

女性舞者穿着艳丽多层的裙子,袒露肩颈和双臂,舒展地旋转……你应该发现了,热情洋溢的弗拉门科舞就源自吉普赛舞蹈。

想要直接领略吉普赛歌舞的魅力,歌剧《卡门》是不二选择。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是世界上出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它塑造了家喻户晓的吉普赛女郎形象——敢爱敢恨的卡门,贡献了大量耳熟能详的乐曲——《卡门序曲》《斗牛士进行曲》《波西米亚舞曲》……吉普赛人的激情、自由、热烈在其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神秘浪漫、奔放热情,一驾马车载起陨落的星月,茫茫平原指向未知的他乡。留不住的吉普赛人,血液里有风!

猜你喜欢

手鼓佳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伊朗手鼓
放假前VS放假后,快说是不是你
手鼓
家长群VS 你的群,究竟区别何在
2021,我们一起走花路吧
巴黎圣母院之殇——纪念巴黎圣母院
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
拯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