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军定向培养无损检测士官人才的模式与实践

2019-07-25史洪源朱耀产杨小林2张咏军

无损检测 2019年7期
关键词:士官部队航空

史洪源,朱耀产,杨小林2,张咏军

(1.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89;2.空军工程大学 航空机务士官学校,信阳 464000)

定向直招士官是指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为满足海军、空军、二炮专业士官岗位和陆军部队信息化程度较高士官岗位的需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为部队定向培养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1-2]。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单位之一,是空军在陕西唯一指定的定向培养士官直招院校。2015年学院开始招生,当年从陕西和甘肃共招收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无损检测方向)学员60名,2016年从陕西和甘肃共招收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无损检测方向)学员58名。三年来,学院积极践行“军事化管理与6S管理”结合的育人模式,着力为部队培养一批“政治合格、诚实守信、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准士官”。

1 无损检测士官人才“2234”培养模式

按照《征兵工作条例》和《兵役法》的相关规定,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即直接从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毕业生到部队服役,这一模式称为直招士官[3-4]。定向培养士官是为军队量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之举,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的成功实践,定向培养士官丰富了部队高素质士官的来源,保证了部队紧缺士官人才的供应渠道畅通[5]。

无损检测士官招生工作在高考结束后开始,录取批次属于提前批。招生工作遵循政审合格、身体达标、分数优先原则,保证了招收学员各方面的素质,确保了入口的生源质量。学校成立士官学院主抓士官培养的各个方面,学员入校之后,参照部队的建制,组建中队和区队,并配备从部队退役下来的军官负责队伍的管理,同时参照部队管理的方法选拔各方面优秀的学员担任队长、骨干等职务。

2015年,经过广泛调研并与部队指导院校等单位多次座谈,明确了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2016级起专业名称改为: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定向直招士官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作战训练需要,德、智、军、体全面发展,掌握飞机与发动机的无损检测、油液监控、附件检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能够独立完成一般的技术工作,具备一定的组训管理能力,胜任航空机务探伤师、油液分析师、附件师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士官人才。

根据无损检测学员的培养目标,逐渐摸索出了适应现代空军需要的“2234”培养模式,即“两合作、双证制、三线培养、四结合”[6]模式。两合作是指“校企合作”“军地合作”;双证制是指“毕业证书”“专业资格等级证书”;三线培养是指“军政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组训管理培养”;四结合是指“学历教育与定向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资格培训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任职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1.1 加大“两合作”

对无损检测士官学员的培养体现在创新“两合作”,即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军地合作”。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全国有名的“航空城”西安阎良,阎良集中了涉及航空制造的许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利用航空企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士官学员对于无损检测的认知学习搬到企业中,让学员实地参观学习无损检测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利用暑期时间,将士官学员送到航空制造企业无损检测的各个岗位进行顶岗工作;邀请航空企业无损检测专家做关于无损检测新技术方面的主题报告;邀请航空企业无损检测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把关、对无损检测技能大赛指导等。

为了有效地发挥军地合作育人的优势,学校与空军部队、军队指导院校建立了联合指导培养模式,达成定期磋商机制,并理顺了培养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学校、用人部队、军队指导院校三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定期开展双方或多方的磋商机制,以应对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士官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样可以根据各项反馈机制,实现各方对培养模式、各项制度、教学资源、学情信息等内容的共享。

1.2 落实“双证制”

双证制是指无损检测士官学员在毕业离校时取得“毕业证书”及“专业资格等级证书”。

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取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规定为必取项目,取得相应证书就可以获得3个学分。学员在校考取的证书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所颁发的证书,每年考取证书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通常为9月份,为解决日常体能训练和证书考取时间上存在的矛盾,将考试培训地点设在校内。

1.3 注重“三线培养”

三线培养是指“军政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组训管理培养”。

作为士官学员,体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员借鉴部队训练模式,同时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开展早晚体能训练、队列训练、野外拉练等项目。专业技能训练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在培养学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职业态度、工匠精神的养成[7]。学员在进入部队之前的培养采用2.5+0.5的方式,即前2.5 a在学校培养,后0.5 a(第六学期)进入部队指导院校学习,在指导院校重点对“组训管理”等内容进行学习。

1.4 坚持“四结合”

四结合即将“学历教育与定向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资格培训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任职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根据学员是为空军定向培养这一目的,在学历教育中引入飞机与航空发动机相关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航修实训资源丰富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了航空维修的实训项目;利用暑期进厂实习,加入有关油液监控、航空附件检修的顶岗项目。这些特色项目的加入使学院拓宽了任职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油液分析师、附件维修师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突出无损检测资格培训的需要,平时的教学中将国家标准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对无损检测人员任职的规定设为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实训室条件,同时发挥无损检测专业社团的作用,在学员进校伊始即进行专业教育,并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学习无损检测专业技能,在大二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开放专业实训室供学员练习使用。

2 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2234”的培养原则,经过学校与部队指导院校及行业企业等多方人员的论证,并充分考虑了部队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无损检测士官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有效设置。如增大了思政课程的比例,加入了《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等具有鲜明军事色彩的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不仅参考国家标准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为满足学员定向到空军部队任职的目的,还开设了《航空油液监控》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等满足空军部队需要的特色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包括思政课程、军事课程及专业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等,课题体系具体见表1,课程实施进度见表2。

表1 空军定向直招无损检测士官培养课程体系构成

表2 空军定向直招无损检测士官培养教学进程

2.1 思政课程

针对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士官)培养目标,以“思想坚定、军政扎实、理论够用、专业技能、任职拓展”五模块构建课程体系。

作为一名无损检测士官学员,在学校,他们兼有在校学生和军人的双重身份,将来进入部队,他们要成为“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合格军人。

因此,在学校中,培养无损检测士官学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备士官必备的政治行为、道德行为、社会实践能力;政治信念坚定,法纪意识牢固,思想品德端正,立志献身国防,忠实履行职责。

必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员进行教育。在校期间,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2.2 军事基础

无损检测士官学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军事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军人气质和战斗作风,这就需要学校开设相应的军事训练课程。

无损检测士官学员在进入部队之后,不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熟悉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还担负基层部队的各项组训工作。

因此,无损检测士官学员还应熟悉班队列指挥的程序和方法,具备队列组训能力;掌握军队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基层管理带兵能力;掌握专业组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备撰写教案、制定工作计划、组织理论教学和实作科目训练的能力;能够组织所属部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带领所属部队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能够管理和使用好本级配属的维修保障设备。军事基础课程有《军事理论基础》《队列训练》等。

2.3 专业课程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电磁检测(包括涡流检测和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检测、航空油料性能及测试、航空油液监控、航空修理技能实训,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系统设计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并基于材料、工艺作为无损检测专业的重要支撑,将材料、工艺知识贯穿始终[8]。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优化课程内容,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将实践教学训练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并轨,构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实训、专业拓展”四大模块的“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注重“产品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实践课程目标体系。以开放技能实践架设学生认知的桥梁,以常规化技能竞赛推动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以社会服务带动、促进学习,做到基本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通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应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及实训课程课时安排见表3。

3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及实训资源丰富,依托航空院校的办学特色及航空资源密集的地利;多年来,专业利用调研等多种手段,对航空工业等多个行业对于无损检测人员人才规格的需求做过充分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多年来为航空、国防等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无损检测人才。

由于缺少对空军部队无损检测人才培养规格的了解,学院也没有空军部队人才培养经验,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3.1 军地融合机制有待提高

近年来,军地双方在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上有很大提高,但目前还部分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即军队包括部队指导院校和地方院校还未有效融合;只在平时的例行沟通交流或部队下达命令时互动。在士官学员的日常管理中,尽管部队方面多次到校指导,但是作为士官学员,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来自部队的关心和支持。

3.2 军地融合培养,师资准备不足

尽管军地双方具有较为顺畅的沟通渠道,但是由于空军部队的保密属性等特点,到部队及相关方调研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军事教学上,尽管学校的军事老师都具有在部队服役的经历,但是同样缺少对空军部队的理解。

理论课老师基本上没有服役经历,由于缺少了对军人心理的把握,在日常教学中,只有专业知识的讲解,很难对学员进行军政思想教育,与学员进行军队服役的职业特点、职业规划等内容的沟通。

专业课老师缺少在空军部队无损检测的工作经历,同时还缺少空军典型零部件的检测经验,因此在专业实训课中无法针对空军检测的特点做讲解,只能以地方上检测的工件为对象进行讲解。

3.3 体能训练与理论课程的协调

士官学员在学校的日常训练有早操和下午操,早操六点集合,绕操场跑五千米后有队列训练等内容;下午操时间为周内每天下午七八节课,练习项目为俯卧撑、单双杠等内容;晚上九、十节课为自习时间。在日常没有排理论课的学时,学员还要进行体能训练。因此,学员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理论课的学习,还安排了体能课程或其他学习,学员的训练力度大且早上起得早,上午讲授理论课或者在体能训练之后上课,学员精神不振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授课质量。

3.4 招生工作

部队士官招生时,高考分数和政审是硬条件。对于身体素质的检查也特别慎重,特别是无损检测专业,如果眼睛存在色盲、色弱的问题,则不能从事很多无损检测工种的工作。如果身体素质不行,进入学校后体能不过关,学员经过近三年的学习还是不能进入部队服役的。这就浪费了军地双方的培养成本,对于学员心理和时间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4 对策及思考

4.1 加快军地融合脚步

加强军地联系,增加部队院校对地方院校的指导,由军地双方协商学员培养期间军队到院校指导的时间及内容;协商选派地方高校教师到部队指导院校及用人部队参加顶岗学习。

加强与部队用人单位的联系,调研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规格的需求以及实训资源的要求。邀请指导院校或用人部队来校宣传讲解军队文化、军队政策、就业政策、就业情况和工作内容等,使学员提前感受到部队的关怀,同时详细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内容,更加坚定报效祖国航空事业的决心。

4.2 改革教学方式

针对体能训练大,理论课打瞌睡的情况,可以采取改革教学方式,逐步将专业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变填鸭式为任务驱动模式,这样就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和乏味,让学员在理论学习时还有动手的要求。改革理论课程授课及考核方式,将每节课改为每名学员都必需参加和完成的课程,提高学员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如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分解后下达给分好的各个小组,让各小组讨论、整理、讲解,并最终进行考核。加大晚查宿力度,同时限制学员手机使用时间,保证学员的休息时间。适当调整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时间不会出现在理论课程之前。适当将周内训练科目调整至周六、周日进行。

4.3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招生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对检测专业的特殊要求要在招生的网站、印刷品上有明显提示,在学校组织的现场宣传等工作中也要对考生和家长讲明说清。对于体检工作应更加重视,以免录取体检不合格人员。在录取时,对于分数和政审同等的情况,体检时身体素质更优的人员应优先录取。

5 结语

依托地方院校为空军定向培养无损检测士官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出了“2234”培养模式,其良好效果已经初现。2018年应届定向直招士官学员的人才培养中,各课程平均补考率不超过4%,所有学员均100%获得毕业证,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8.3%,被空军部队定向分配的人员达到96.7%。针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和部队指导院校、空军部队等相关主体应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完善培养机制、培养平台,最终实现军地、学员多方共赢。

猜你喜欢

士官部队航空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目标军营,出发!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老部队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