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分析

2019-07-24郭佳袁雅莉安伟娟张惠兰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职院校

郭佳 袁雅莉 安伟娟 张惠兰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结合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现状,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给出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优化策略,进而为实现河北省高职院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职院校;专业结构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文件的出台,京津冀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引擎区域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地位对各层次人才的供给和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包括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等在内的高等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也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供给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现状

目前河北省现有高等学校123所(截止2018年1月),其中本科院校44所,高职院校63所,独立学院16所,高等学校在校生126.89万人。我国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指导文件,本文也基于此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2018年,河北43所高校拟新增133个专业。其中,高校拟新增最多的专业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所高校拟新增该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影响力较大。除此之外,信息安全、舞蹈表演、小学教育与助产学分别各有3所高校拟新增,并列河北省第二。全国数据显示,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也是稳居榜首,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分别位列第二、第三。2018年,河北省8所高校拟撤销12个专业,其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各有2所高校拟撤销。

从高职院校具备的专业体系结构来看,目前专业组成主要是由基本专业+特色专业,基本专业是学科基础比较扎实、社会需求比较稳定、专业数量相对较多、传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色专业是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适应近些年来的人才培养特殊需求所设置的专业。如经济学、法学等都属于基本专业,共352种;而家政学、休闲体育、烹饪与营养教育、物流管理与工程、护理学、等都属于特色专业,有154种。特色专业一般是一些新兴且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专业。

从高职院校面对的职业市场需求分析来看,目前主要由长线专业+热门专业组成,长线专业,是人才市场上保持稳定需求量的专业,这类专业受行业变化的影响较小,有比较稳定的需求市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如机械类专业,行政法学专业。热门专业是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本着社会急需要、人才紧缺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专业,跟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出现相呼应,如物联网工程、金融工程等专业。

从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角度来看,目前主要由学科型专业+应用型专业组成。学科型专业倾向于培养理论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在高职院校中此类专业已经较少了。应用型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某一领域内的人才,它的重点就在于实践应用,这类专业包括工、商、农、艺及传媒等领域,学这些专业也有许多需注意的地方,如理工科突出学生的实操能力;商贸类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经历要求更高。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

(一)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结构设置的规划工作

高职院校应当以促进自身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为根本原则,积极调整,适应新时代新情况,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以上目标,河北省高职院校主体应具备科学的发展观,全局观,将自身的发展规划统一到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上来,统筹安排,科学谋划,在宏观上能够调整专业结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也要能够发挥出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特色。河北省应建立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协调好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长线专业和热门专业、学科型专业和應用型专业的关系,协调好宏观建设和微观发展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应完善专业结构评估,紧密联系京津冀区域产业链

河北省高职院校应完善专业结构的评估,大力发展与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关系密切的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发展机遇,壮大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紧密联系市场的专业结构设置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合作来完成,首先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应牵头建立一系列专业结构评估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一个专业结构信息采集平台,利用专业结构平台的提供的准确信息指导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设置,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全盘上。第二,应当组织一支专业评估团队,包括高职院校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行业协会等,他们能够获取第一线的专业发展信息,及时反馈专业结构调整中的变化。第三,高职院校主管部门要在专业结构评估体系基础上建立预测机制,对专业结构调整进行预测,推动适应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发展的各个专业结构的建设,提前做好谋划,预警不合理的学科专业,避免其浪费过多教育资源。

(三)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区域市场,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京津冀的各有着不同的高职教育特色,在过去发展中也呈现出不同区域专业结构的特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本着提升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传承区域教育传统,发扬本土教育鲜明特色,将区域教育特色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应将本区域的生活、产业、文化及习惯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学管理的多方面,使特色专业真正地做到适应区域市场竞争,服务区域经济。

今天,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这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和空间,高职院校应在自身目前发展的现状中,转变专业设置理念,及时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立足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1】京津冀一体化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思考,易金生,教育导刊,2017(2)

【2】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专业设置变化研究,孙英杰 窦静娟 王群群 姜峰,中国培训,2016(2)

【3】基于京津冀一体化高校协同创新探析,张茜,天津经济,2015(11)

【4】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本科高校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徐立清、崔彦群,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7(2)

【5】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本土化发展,吕海龙,教育与职业,2018(9)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