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二龟听法传说的地域性文化心理特征探究刘俏含

2019-07-24刘舒曼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心理

刘舒曼

【摘 要】二龟听法传说流传于海岛舟山,以两块像乌龟的石头为“传说核”,讲述了观音惩治龙王手下偷听讲经的龟丞相的故事,并让海龟化为了石头,而这也是当地的百姓加以描绘幻想的产物,其中体现了舟山民众深层心理特性。本文以现当代的口述观音跳传说为对象,从海洋文化特征、观音文化特征以及舟山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出发,来分析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心理特征。

【关键词】二龟听法传说;舟山;文化心理

二龟听法传说流传于海岛舟山,以两块像乌龟的石头为“传说核“,讲述了观音惩治龙王手下偷听讲经的乌龟的故事,并让海龟最后化为了石头,而这也是当地的百姓加以描绘幻想的产物。“人民通过传说,述说历史发展中的现象、事件和人物,表达人民的观点和愿望。”我们以现当代的口述观音跳传说为对象,来分析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心理特征。

一、海纳百川——包容性和开放性

在二龟听法传说流传的舟山,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东临东海,西靠杭州湾,这也便构筑了它所独具的海洋文化,而这也正是二龟听法传中一个显著的文化特征。

“涉海内容是民间海洋文学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民间文学的最鲜明标志。”在舟山的二龟听法中,出现了龙王、龟丞相、游鱼跳虾等海洋生物,以及最后乌龟没来得及爬回大海从而变成石头的表述,富有鲜明而生动的海岛气息。

而它的另一特点便是包容性,靠海城市的海运便利,新鲜事物通过港口最先到达海洋城市,这也便有助于临海居民最先接受和吸纳不同文化,在长期对外交流沟通中,他们对事物的包容度也在逐渐加深。“海洋文化区别于农耕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对外来事物的接纳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舟山作为环海小岛,海洋文化自然是深深植根其中,从民间生产的二龟听法传说中,我们同样能窥见这一独特特征。

在传说中,观音讲经时,许多飞禽走兽、鱿鱼跳虾都会来听,除了前来偷经的海龟,观音从不会赶这些动物们走,所有生物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这虽与观音这一慈悲为怀的形象有关,但也從侧面体现了传说的包容性特征,它囊括的对象不只是人神妖,不起眼的鱼虾也进入了传说,并被赋予了智慧。我们从中也可窥见海洋文化的特征——海纳百川,包容兼济。

海洋文化也具有开放性和新颖性,其中蕴涵了海岛人民独特的幻想,海洋生物们都被赋予了人的特征,龙王阴险狡诈,龟丞相虽然记性很好,但最后却一不留神落入了圈套,而鱼虾们则是观音的忠诚听众,虔诚的信仰者,这些生动新颖的形象也展现了传说的特征,舟山人民对海展开的瑰丽想象,独特而极富魅力。观音并没有直接将海龟赶走,而是为它们设置了圈套,这一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传说的新颖度。舟山这一海岛将自己的海洋文化特征折射入民间传说中,呈现出了舟山独有的二龟听法传说,舟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有勇立潮头的信心和百纳海川的度量,这是舟山深层的文化内蕴,也一直鞭策着这座海岛不固守陈规,不断吸收新鲜事物。

二、观音文化——全能与慈悲

舟山的观音文化和海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海洋孕育了观音文化的产生。舟山的观音文化由来已久,普陀山更是佛教圣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求神拜佛,这也为海岛创造了浓厚的观音氛围,这在传说中也有突出表现。在二龟听法传说中,便出现了观音这一形象,而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它的观音文化特征。

观音形象在舟山无疑是慈悲而万能的,“在浙江民间观音文学中,观音形象可概括为三点:第一神通广大,能降妖伏魔也胜过其他神仙;第二扶贫济弱,乐于帮助弱小之人;第三类于常人,很多行为与世俗之人相近。”在二龟听法传说中均能看到这些特征,观音菩萨在发现两只偷听的海龟后,施法让它们变成了石头,足可以见观音的法术之高,观音为万物生灵们讲经,也可看出她的慈悲为怀,希望能普渡众生,而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也可发现观音有一些捉弄龟丞相的意思,这个可爱的特征也正展现了观音的世俗化现象。

在二龟听法中的观音,有着浓郁的地域观音文化特点,舟山是四大佛教道场之一,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游客络绎不绝,观音在当地民众间的普及度和接受度也非常高。在数据调查中,“调查者共计179人中,其中信仰观音的人为76人,占总数的42.46%,不信仰的103人,占57.54%......观音信仰文化在舟山民间还是普遍存在的,有其深厚的信仰基础。”因而生成的民间传说也具备浓厚的观音文化特征,这也正是隐藏于二龟传说之中的深层文化传统,观音文化中的法力高强、宽厚慈悲已经渗透入民间叙事中,进一步影响着舟山的文化建构。

观音文化繁盛也呈现出一种历史文化的隐喻,舟山四面环海,面对浩瀚而神秘的海洋,在宏壮的压迫之下,当地的人民必然会希望有所精神依托,何况他们以渔业为主,靠海吃海,但海洋又是莫测的,他们还需请求万能而宽厚的观音保佑平安,这也正是今天观音形象依旧盛行的原因,她负载着海岛百姓诚挚的希冀和依托。观音作为一种原型在集体无意识中逐渐沉淀,经过口口相传,渗透入舟山人民生活的边边角角,自然也能带入民间传说之中,并使得人们接受且进一步传播,这也是现如今二龟听法传说存在的依据。

三、智慧创造——舟山精神展现

渔业经济自古以来在舟山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逐渐形成了舟山现在独特的渔文化,“渔民在环境恶劣的大海中生产作息,同海洋搏斗,还需要人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地创造和劳动。渔俗文化上烙刻着人类海洋实践活动的印记,蕴含着人类的创造精神。”这一渔业文化延续至今,在二龟听法传说之中也有所体现,观音在讲经之时便已识破龙王想偷听经文统治水族的诡计,但并未当面拆穿龙王派来的龟丞相,而是特意讲得绘声绘色,让海龟听得入神,从而忘记了时辰,最终变成了石头。从这之中也能看到观音的智慧创造,她略施小计,便让海龟们钻入了陷阱。这之中便有舟山精神的再现,一种建立在海洋渔业文化之上的智慧与创造。

在如今,舟山作为海上门户,改革开放的前沿,是首个国家级海洋经济新区,传统渔业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步伐,舟山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的必经之所,而这对舟山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从这之中我们也可看到舟山人民精神的展现,勤劳勇敢,智慧创造,勇立潮头。这也是蕴含于舟山之中深层的精神,这一精神同样贯穿于民间传说之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舟山这一海岛的不凡魅力,这也为我国的海洋建设增添一抹亮色。“而渔业生产的强大和渔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国民队伍建设、国家海防安全有着稳固作用,所以渔俗文化不是一个固态的概念,它富有生长力,随着它的变迁也是我国海洋史的前进过程。”

二龟听法传说在语言上也带有一些舟山风味,比如“蛮好”“有味道”等用语便带有江浙方言特色,是舟山人民的独创,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二龟听法传说折射出了它深层的地域性特征,而就从文化心理方面而言,这三个特征既有它们各自的特点,也有相互交融之处,它们都是舟山不可或缺的精神气质,也是建构起舟山人民性格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离不开的千年根基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83.

[2]柳和勇.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M].海洋出版社,2006:179.

[3]王樱霏.舟山群岛海洋渔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

[4]郭美星,吕昂.从浙江民间观音文学看观音信仰的世俗化[J].汉字文化,2017(11).

[5]屠幼芬.舟山观音信仰文化调查报告[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猜你喜欢

文化心理
论路遥笔下人物的别样人生
当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