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忧虑,灵魂的审视
2019-07-24陈桃
陈桃
【摘 要】《脚印,脚印》是青年作家刘云芳于2017年发表在文艺报上的散文作品。在《脚印,脚印》一文中,作者以反映生活的嬗变、壮阔和深邃而备受赞誉。具体来说,作者匠心独运、构思巧妙,用俏皮的语言、温情的讲述,展现了故乡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变革,引发了读者關于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式微;村人谋求发展而陷入故乡与城市都难以安放灵魂的两难;以及对人性浮躁、贪婪的批判,对真善美的呼唤等。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关键词】时代;乡愁;审视;认知
一、诙谐的表达
长久以来,市面上讲述关于故土,关于乡愁,关于乡村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文章层出不穷。他们多以忧伤的文字,描写荒芜的景象,营造伤逝的氛围,奠定凄凉的基调。然而,《脚印,脚印》一文却另辟蹊径。作者刘云芳,有胆有识,视野开阔。在文章的构思、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认知上,别出心裁。读完全文,相信读者会对作者诙谐的调侃而拍手叫绝,又会对作者因设计这样的语言而呈现出的忧虑而引发沉思。读者往往陷入到作者在语言运用中的不可思议却又合情合理的矛盾之中,幽默中渗透出忧虑,感性的认知中又体现出理性。可以说,作者刘云芳多方面的文体实践,来源于其高度的文体自觉。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如:“不似现在的孩子,在一起玩玩闹闹之后,便散开,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猫在屋里,抱着父母的手机,一动不动,像是人偶的手机底座。”,“但我家的狗却不依不饶,每次看见他都叫得最凶。我父亲在人前喝斥它,在背地里却称赞它,忍不住给它的盆子里多添一勺麦麸。”从这些表面看似无意、幽默的语言中,实则流露出作者对当下时代,人们缺少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忧虑;对邻里之间信任桥梁的坍塌,利欲熏心的鄙夷。除此之外,作者在句式上也精心安排。“春天,去采桃花,挖野小蒜;夏天去挖柴胡,顺道逮野兔子、野鸡,虽然有时候心里想的恰恰相反,是去逮野兔子、野鸡的时候,顺便挖点柴胡,等着晒干了卖钱;秋天的时候摘酸枣,打松子;冬天的时候捡干柴。”像这样的句段,体现作者在长句、短句和整句散句的娴熟运用,使文章的表达更错落有致、音韵和谐、富于变化。自然而然,使童年生活、故土情状跃然纸上,也流露出作者对童年、故土生活的怀念与热爱之情。同时,也带给读者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随作者的笔触,自由驰骋。
二、温情的流露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中将媒介划分为“热媒介”和“凉媒介”两种。热媒介指媒介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充分,接受者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热媒介所含信息明确、丰富,无须额外的补充,自然人们的参与程度就较低了。然而,“凉媒介”所包含的的信息少,需要人们的主动参与。《脚印,脚印》便属于“凉媒介”,因为作者的主要意图不是详实描写淳朴的乡风、乡景,也没有塑造具体、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是以一个“半道走出农村的人”的视角,用简笔勾勒,给读者渲染出一方宏大、壮阔的图景。如文章开头写道小狗“一缸雪”,表达农家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统一,接下来写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牛,作者虽简笔带过,但细腻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是作者对传统生产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的兴叹;接下来作者写到农家人彼此之间的生活,透过目前的“记账本”与爷爷看地走路留下的脚印和孩童玩耍的场面,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曾经农家人彼此之间那份信任与融洽的追怀和对时光易逝的无奈。然后,作者又接着讲述了村人离乡进城的生存挣扎与精神困厄;荒废的邻家院子、邻家人的不顺与不孝,表达了作者对村人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情;对邻家人唯利是图、不侍养父母的谴责。在整个讲述过程中,作者的意象描写是丰富的,意境是清新明丽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如“还有一层梦的厚度、一股乡愁的长度。”一句中,作者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形、无状的“梦”、“愁”写得具体可感,意蕴丰富。
三、理性的呼唤
《脚印,脚印》仅凭借自身非同寻常的艺术思想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单就诙谐的表达的选择就已经与众不同。但是,作者所追求的远不止这些。尤其在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真切的流露出对人性的思考。既,乡村在努力的保留脚印,而城市却在努力清除脚印;在城市里,如果不注意保留人生和生活的印记,人的心灵会失去方向,感到迷茫,同时也会感到没有归属感;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们,常常表现出故乡的印记和生长出浓厚的乡愁;普通人的人生印记,有的虽没有文字的记叙,却是真实的存在。当然,除开这些,作者寄予其中关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慢慢消逝的忧虑,对人们在当下浮躁社会风气中,一心为利,而不关心自己亲人的行为也给予批判。我们必须看到,作者在整个讲述过程中,不仅是其人文情怀的显现,也是其文人责任的体现。作者也希冀读者能透过文字,去了解、关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事,不能等往事不可追,才后悔不已。同时,关于社会中,邻里亦或者是陌生人,应当表现出最进本的诚信。再次,作者对待历史的敬重、对根的探寻都值得读者引起重视。
这样看来,无论是构思还是表达,亦或是情感的抒发、理性的呼唤,《脚印,脚印》都算成功的一篇文章,值得品味!